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安徽新华:走在时代前列

时间:2014-09-05 14:47:00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王德明
    在省级新华印刷厂中率先进入国家二级企业行列,成功实施中德印刷技术合作项目,远赴俄罗斯兴建印刷实体,受到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同志亲临视察;这就是在“中国印刷企业百强排行榜”举办伊始即名列其中的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徽新华),所展现的一个个亮点。
  64年今与昔,人间正道是沧桑。不论何时,安徽新华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昔日:树立标杆引领行业

  从诞生之日到归属安徽出版集团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时代出版),安徽新华为全省印业广树标杆,不断发挥引领作用。


  扬起新华旗帜。当五星红旗插上合肥城头不久,国营皖北印刷厂吸收“联友”和“皖北军区”等印厂,于1950年10月在原濉溪路26号旧址前,正式挂牌“安徽新华印刷厂”。从此安徽新华以服务中国出版业为己任,数十年初衷不改。
  经安徽新华带动,多个市级新华印刷厂效仿建起,“新华群落”一时名声大噪。这些厂在包括“文革”在内的相当长时间里,为承印政治书籍和中小学教材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出版和教育事业的忠诚伙伴。虽然后来不少市级新华厂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解体,但安徽新华和芜湖新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仍保留,“新华”旗帜飘扬至今。

  最早承接产业转移。1958年全国大跃进热潮沸腾,上海应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的请求,选派本市各行各业人才迁往安徽,支援这里的文化和经济建设。安徽新华陆续迎来了上海“达华”、“孟福记”、“恒兴”等印刷厂的加盟,安徽人和上海人由此朝夕共事,共同推进新华建设。现在回过头看,承接上海印刷产业转移不仅使安徽新华增添了人力,更是促进了思想观念转变,提升了技术装备水平,为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夯实了基础。当年来合肥的姑娘、小伙如今不少已退休回沪,但厂里每年都会派人去看望。
  安徽新华承接印刷产业转移的优良传统,在合肥地区生根发芽。广东的“安泰包装”、福建的“合肥超艺”、浙江的“神龙包装”等,均系在这种大包容的背景下转移而生。

  借德援助领先技改。80年代末,根据中德两国政府协定,“德国援助中国中小学教科书印制”技术合作项目在安徽新华实施,德国专家赫思莱因携妻子英格长期驻厂指导帮助。厂里抓住机遇,开展了从印前到印后的全面技术改造,大批一流设备上马,各种工艺更新,人员广泛培训,印刷产能和现场管理水平大幅提高,既为本厂通过国家二级企业评审准备了过硬条件,也有能力完成高难度印刷任务。精确印制早期的《股票认购证》,保质保量按时交付全国首批大开本彩色课本并一度为江苏代印,就是当时安徽新华打的两场漂亮仗。
  安徽得以提前实现国家关于“电子分色、激光照排、胶印印书、装订联动”的“八五”16字技改方针和“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器材优质系列化”的2010年28字技改目标,与安徽新华的引领和帮助不无关系。汉字排版系统发明者、中科院院士王选教授,生前曾亲往安徽新华考察,给予好评。

  探索股份制改造。国企进入市场经济后,急待寻求最佳产权方案。安徽新华不等不靠,积极思考,决定实施股份制改造。2002年,经主管机关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和省发改委批准,由安徽新华印刷厂等八家国有性质的单位发起,将安徽新华印刷厂正式改制为“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掌握中小学教材业务资源的安徽省出版总社持大股,次年大集体性质的安徽书刊印刷厂整体改制入股。一个产权明晰、法人治理、自我完善的新“新华”脱颖而出,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组织架构模式。改制后的安徽新华迁至合肥砀山路10号现址,新厂房适合流水作业,原厂区用于商业开发。
  受其启发,合肥杏花印务股份有限公司、黄山新锐柏星龙包装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厂家大胆改造股权结构,及时吸纳印刷外优良资产入股,开创了本省印刷厂实行跨行业股权合作的先河。

  带头走出去。经实地考察论证并报上级同意,安徽新华果断出人、出设备、控股,与俄罗斯奥寥尔州公务员学院在奥寥尔市合资兴办了“新时代印刷有限公司”(简称新时代)。卢光荣、蒋晓坤两任团队连续艰苦奋斗10年整,使新时代立足它乡,成长壮大,成为全俄知名印企,被中国驻俄大使馆定为重点联系单位,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原新闻出版总署的表扬。
  安徽新华前脚勇敢走出国门,省内一些印厂后脚大胆迈出家门。合广电报印刷厂在北京办厂,安庆现在印务到深圳联营,合肥安博公司收购南京企业,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