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潘晓山:缔造印刷“湘军”

时间:2016-05-03 17:05:03来源:科印网作者:刘荣珍
  12月24日,北京雾霾“红色预警”解除的第二天,浓重的雾霾天气似有好转,在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此次的采访对象—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晓山。
  初见潘董,一身简便的休闲装、背着笔记本双肩包,再加上“标配”的一副黑框眼镜,帅气爽朗的形象让人很难将他与47岁、叱咤商海20余年划上等号。但毫无疑问的是,的确是他带领天闻印务排除万难、闯出一条“不一样”的新华之路,一条让所有国有大型书刊印刷企业引为新标杆的锐意创新之路。
  整身坐定,从自己的“新华情结”说起,谦和、诚恳的潘晓山侃侃而谈,两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一幅充满历史感却又颇具活力的天闻印务发展路线图宛然在目。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湖南省新华印刷厂。经过60余年的发展,这个湖湘印企凭借坚韧执着的那股“劲儿”,在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10.48亿元、利润总额6152万元,相对新华集团成立之初,销售额增长了10倍,利润增长了近30倍,连续10年荣登“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它的成功密码是什么?
  翻阅天闻印务的成长史,答案或许更能让人理解。
  1952年成立的湖南省新华印刷厂是湖南最早的新华厂,它由30余个私营和合营小印刷作坊合并而成;20世纪60年代,响应国家“建设三线”的号召,新华厂将部分设备搬到湖南省邵阳市,成立湖南省新华印刷二厂,原本的老厂变为湖南省新华印刷一厂;再到1969年,全国大印彩色毛主席像,新华厂将所有胶印设备搬至当时长沙的南郊,湖南省新华印刷三厂也应运而生。从此湖南省新华印刷厂“一分为三”,三个分厂独立运营,承担着重要的出版印刷任务。
  到了20世纪90年代,“湖南省新华印刷一厂、二厂、三厂有着旗鼓相当的规模、效益和相似的产品结构,主营业务都是承印新闻出版局系统内的教材与图书,这样下去,如果教材出现风吹草动,必然会引发危机,那么只能走强强联合的路子。”1991年大学毕业就进入湖南省新华印刷三厂工作的潘晓山,对这一段历史记忆犹新。
  于是,湖南新华进行了第一次“变身”。2001年12月28日,三个分厂血脉重归于一家,湖南省新华印刷厂正式更名为“湖南新华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这一过程中,新公司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了湖南省省内教材集中印刷,同时抓住机遇,拓展新业务,形成了“一体两翼”的业务格局。所谓一体,即教材教辅及系统内图书加工的主营业务;“两翼”则指报纸印刷、非系统内的社会商业印刷。2001年,融合之初,湖南新华整体实现销售收入仅1.04亿元、利润总额254万元,正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008年4月,潘晓山从香港中华商务回到湖南,出任湖南新华印刷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并主持了湖南新华第二次“变身”。配合上市要求,采取存续分立的方式进行改制,湖南新华印刷集团将印刷主业剥离出来,成立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天闻印务真正登台。2010年10月28日,天闻印务随中南传媒一起上市,销售额再创新高,突破7亿元,相对集团成立之初,增长了7倍。此时的天闻印务,已经充分体现出湖南新华强强联手的优势,而且业务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在一体两翼的基础上,向数字印刷网络印刷包装印刷全面进军。
  几笔掠影,似乎还不足以表明天闻印务在改制中遇到的艰难与曲折,以及应获得的鲜花和掌声,这个居安思危的湖湘印企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在拓宽思路,奋力创新。它像一块璞玉,在不断的清洗和精雕细琢中,愈发闪亮。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