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专刊

“潍坊现象”的背后——中国小胶印机市场透视

时间:2005-10-04 09:36:28来源:科印传媒《印刷技术》作者:余鲲
  行走,采用一种原始的方式去探寻中国小胶印市场的发展状况。
  10天,花费一个短暂的周期去体味中国小胶印企业的奋起直追。
  价格战中拼出来的“潍坊现象”显然不仅仅是潍坊本地企业的事情,从潍坊,到威海,再到营口,如果从中国小胶印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的行程俨然采用了一种“倒叙”形式,但在分别体味到了潍坊、威海、营口三个城市小胶印市场成长的烦恼与欣喜之后,中国小胶印机市场的发展脉络开始在我们面前逐渐清晰。
  “今年潍坊市工商局统计,注册小胶印的厂商有70多家,加上那些地下加工作坊,应该有80多家”。
  “潍坊小胶印市场让那些赚一把就走的商家给毁了”。
  “这是持久战,谁坚持住了,谁就能在这个市场中生存”。
这是记者在走访潍坊地区小胶印厂商时听到的感言。的确,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末到2002年底的小胶印机销售黄金期后,残酷的价格战首先在潍坊展开,小胶印机的价格以万元的速度飞速下跌。利润在减少,市场在萎缩,这种“成长”的痛楚是一群近年兴起的“作坊企业”带来的。三五个人,几把工具,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将其从市场购来的廉价零件组装出好几台小胶印机,且价格要比正规生产厂商的设备低万元甚至几万元。
  低质低价的小胶印机横行市场时,一些盲目投资者望着早早罢工的“短命机”后悔莫及,欲哭无泪;一些正规厂商在市场压力下纷纷妥协降价,质量及服务水平下滑,技术革新停滞不前,萎缩的市场只有依靠进一步的降价来刺激,渐渐步入不归的循环怪圈。于是,不断降价的心理暗示以及防不胜防的低价陷阱,使得顾客不得不在小胶印机厂商面前捂紧荷包,被低价牵制得筋疲力尽的企业,也不愿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小胶印机中,市场在疲软中前行,看不清前面的路。因为这些“搅局”成功的“作坊企业”大多聚集在山东省潍坊地区,业内人士痛恶并疑惑地称其为“潍坊现象”。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威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海印机”)董事长谷祖欣应韩国朋友之约在2003年春天写了这幅字,现在看来却一语成偈。2003年初,对于中国小胶印机行业,伴随非典肆虐而来的还有这场意想不到的价格战,无论是拥有10余年历史的老厂,还是新进入的小企业,都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中为生存而坚持着。记者在潍坊走访了众多厂商后,对潍坊这个小胶印机残酷的“洗牌”风暴中心,又有了另外一番认识。
  永远的47
  不得不承认,在潍坊小胶印机厂商中,几乎所有企业都曾经或者正在生产与滨田E47机型结构类似的小胶印机,这些在20世纪90年代由日本滨田公司引入中国的小胶印机型,以其适应“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交货快,价格廉”等特点,成为众多企业从铅印向胶印过渡的首选印刷机型,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沿海等地区印刷业迅猛发展,许多企业开始通过投资小胶印而迅速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2002年国家出台的《印刷业管理条例》及《印刷业资格规定》则通过政策拉动,使小胶印机市场持续升温。潍坊,就是在那段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并成为中国最大的小胶印机生产基地。
 潍坊华光精工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光精工”)市场管理部主任张捷对于三四年前的美好时光记忆犹新,“2000年的时候,许多中小印刷厂都是从打字店转型过来的,在这样一个产品升级,设备更新的时期,中国小胶印机市场开始迅猛发展,潍坊地区一下子涌出了很多家小胶印机制造企业。”而潍坊正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通”)副总经理王选权回忆,2001年前后,在潍坊从事小胶印机生产的厂商还不多,成规模的只有四五家,售出的小胶印机在数量上也还很少,但10万元左右的价格的确让小胶印机行业成为了暴利行业。由小胶印机配件加工起家的潍坊永成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成”)正是从2000年开始进行整机装配的,销售公司总经理孙伟升说:“2000年至2002年,永成的发展非常好,几乎是每年翻一番。”到现在永成每年向全国销售1800多台小胶印机。像永成这样依靠配件加工起家的企业,在2000年至2003年成功崛起的还有很多,事实上,现在他们已经成为潍坊小胶印机业的主力军。
  但在潍坊人的记忆中,那些让他们赚足银两,迅速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从而立足于小胶印机行业的摇钱树,是被威海印机总经理谷祖欣认为功过参半的日本滨田E47型小胶印机。由于当时企业和政府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度不够,47机型被大量厂商测绘仿制,所谓的技术门槛形同虚设,加上此后几年小胶印机零配件加工的迅速社会化,各个厂商依据市场需要,在原机型的基础上进行锦上添花式的改进,满足了中国市场对小胶印机的不同需求,成就了中国印刷机械领域惟一能大规模出口的小胶印机行业。也正是这个原因,47型小胶印机在中国印刷业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扮演着替代铅印,向成熟印刷发展的排头兵角色,从而使小胶印市场成熟期至少提前了3年,为今后印刷业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威海印机总经理谷祖欣所说的47机型的“过”正是在“潍坊现象”中凸现出来的。不精确的测绘,粗糙的仿制,特别是有些小胶印机生产企业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终于使47机型在人们印象中成为了质量拙劣的代表,在血雨腥风的价格战中迅速贬值。据悉,大部分的骨干厂商已逐渐放弃这种“鸡肋”机型的生产投入,转而研发生产“大幅面、多色、重型”的小胶印机;而中型企业也开始重视产品的质量及服务,强化品牌意识,以期消费者恢复对小胶印机的信心。
  为什么是潍坊
  营口市是中国早期印刷机械的研发生产中心,营口冠华胶印机有限公司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小胶印机;威海市拥有威海印机、威海滨田等技术实力较强的印刷机械制造厂商。但当谈起中国的小胶印机时,潍坊却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
  没有印刷机械领域的政策扶持,没有值得称道的传统技术优势,潍坊与小胶印机之间有着太远太远的距离。但无论是从企业数目、产品销量,还是总产值,潍坊就是中国毫无疑问的“小胶印机之城”。为什么是潍坊?凭什么又是潍坊?
  在潍坊市城西有一座规模庞大的市场,红底白字赫然写着“印刷器材城”。在这个市场里,各中小印刷机械销售商销售着自己生产或代理的产品。当然,除了印刷机械,还经营销售各种印刷机械的零配件,从按钮到机组,小胶印机上的每一个部件,潍坊都有专业化的企业生产加工。“现在在潍坊,你可以购买到一整套47机型的零件,而且只需要9000元,连电线、按钮都不会少。”中日合资营口三鑫印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营口三鑫”)副总经理李梅惊讶于潍坊的零件加工社会化。
  事实上,无论是拖拉机还是柴油发动机,潍坊强大的机械加工能力是不容置疑的。正是凭借这种传统优势以及低廉的人工成本,潍坊一些民营企业在小胶印机发展之初就替众多厂商提供外协零件加工,由于对关键技术缺乏应有保护措施,为降低成本而逐步扩大外协零件加工,潍坊市外协件加工厂商的加工范围正是从简单的墙板铸件,渐渐发展到关键部位的精细零件,再加上测绘仿制及整机装配能力的成熟,潍坊后来出现的众多小胶印厂商就这样一步一步被“培养”出来。
  伴随着小胶印机需求量增加的是供应厂商的大量进入,“自2002年,基本上每年都有20多家新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华光精工市场管理部主任张捷给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数据,但除了厂商数目的增多,更令人惊讶的是单个厂商产量的剧增。潍坊长城印刷机械厂(以下简称“长城”)作为潍坊地区最早建立的5家小胶印机生产企业之一,“2002年初,长城的产量基本上是每月百台的出厂量”,总经理李春华对此毫不回避。
  可以想像,小胶印机数量的不断增加带动了巨大的配件加工需求,零件加工社会化又进一步降低了这个行业的门槛,必然导致低价竞争。在缺乏有效的市场规范监督的潍坊地区,凭借已经呈现规模化的零件加工优势,大量“作坊企业”即使缺乏最基本的资金技术条件,采用廉价残次零件,粗制滥造,低价倾销,在现在看来却也恰恰是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水到渠成”的结果。
  一位从事小胶印机销售工作5年的小张对记者举了这样一个形象而有趣的例子,“这好比一个烙饼,的确它越摊越大了,但吃的人也在增多,而且人的增加速度比摊烙饼的速度还要快,所以每个人分到的饼越来越薄。”但是每个人分到的饼究竟能有多薄?
  降价几时休
  “知道吗?潍坊的小胶印机卖到了一万三,加打码头也才两万多。”营口三鑫销售部经理袁峰笑着对记者说。据记者了解,这种机型在2002年,潍坊市场平均售价为10万元。
  2003年下半年,当众多小胶印机厂商还在预计因为“非典”抑制的市场需求将会回升的时候,那些新近冒出来的竞争对手一泻千里的报价让正统小胶印厂商措手不及。正通副总经理王选权坦承,经过调整,正通去年年底小胶印机的销售价格已经接近成本,同行中还有在亏本销售的,因为如果一台机器都不卖,将会占用大量的周转资金。“如果没有这么多的搅局者,包括华光精工在内的很多厂商现在都会发展得很好”,华光精工市场管理部主任张捷说出了潍坊骨干企业的痛心之处。对于利润空间的压缩,长城总经理李春华坦言对于当时的价格战也没有太多的思想准备,“现在的打码机和过去的47A型一样,价格降得太残忍,2000年到2003年还能卖到10万元以上,但现在大部分客户为个体消费者,质量放在一边,价格成为了他们主要的考虑因素。潍坊的厂商都要赚钱,你不卖自然有别人卖。”不到两年的时间,长城主销产品打码机47NP被迫数次调价,已经下降了50%。潍坊天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达”)总经理任海滨说:“许多客户都愿意去选择低价而没有质量保证的小胶印机,但很多运行不到一年就罢工了,看来无知的客户还是很多”。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