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专刊

国画复制中的印前处理

时间:2006-07-25 11:37:18来源:科印传媒《印刷技术》作者:王兆江

  书画作品的成功复制往往是印刷技术与工艺水平的集中体现,它涉及面广,不但需要操作者具备全面的印刷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和一定艺术鉴赏力。当今书画印刷主要以胶印复制为主。因此,无论对于理论研究还是实际生产,国画的胶印复制都颇具代表性。以下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来探讨这一问题。

  国画艺术特点
  国画是东方绘画的主流,一般作画于宣纸或绢上,主要用线条、墨色表现形体,要求“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具有高度的表现力。其主要特点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制版时特别注意焦、浓、重、淡、清五个不同浓度墨色的表现,色彩则要明朗。国画在表现手法上有工笔、白描、写意、工笔兼写意等方法,在使用色彩上又有水墨、淡彩、浓彩、没骨法等方式,这些在印前处理方面都要根据其用笔和色彩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比如,工笔画一般是用工整秀丽、粗细和曲直变化的线条勾勒出形体的轮廓,然后再涂以浓淡适宜的色彩,强调“以线立骨”,因此复制时切忌色彩浓艳、笔触生硬,失去应有的风格。再如水墨画,由于水墨在宣纸上的晕渲作用,画面层次和润泽效果的表现就非常重要,画中“破”、“擦”、“点”、“染”技法的细节体现,制版时均需顾及。

  图像信息采集
  由于国画幅面较大,多数都是翻拍成彩色反转片。拍摄应在正规的摄影条件下进行,画面要保持平整,使用标准光源照明,画面各处布光要均匀。除此之外,为控制拍摄效果,我们自制了一种测控条,如图1所示。它是用国画原料手工涂染在纸上的一些色块,包括纯色块和混合色块,以及一些用纯黑墨涂染的不同明度的灰色块。拍照时放于原作一侧,另外,在国画四个角各放置一块与国画印刷用纸相同的纸张(如图1右端),一同拍摄。这些色块对印前图像处理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图1

  1.采集宣纸颜色和图像高调细节
  国画复制好坏,底色(宣纸颜色)是关键。这里首先强调的是布光要均匀,其次曝光量一定要合适,因为宣纸的颜色很浅,这样能保证宣纸底色的一致性和宣纸纹理的再现性,在电脑中处理图像时就不必对它做某一部分的颜色调节和修补。将放置在国画四角的印刷纸张上的网点值设为2%~3%,由于制版过程存在网点损失,印刷到纸张上此处会绝网,而宣纸的浅色调就得以正确体现;同样高调处墨在宣纸上洇开、墨随水流的痕迹也能充分表现出来。
  2.采集国画色彩信息
  彩色反转片对彩色部分有所夸张,而对非彩色部分则有所淡化,因此多数国画二次胶片原稿存在缺陷,需要调整。对色彩的调节将依据自制测控条上的一系列色块。对于这些色块,拍摄前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出颜色的L、a、b色值,这些信息就是图像电脑中校色的参考。采取该办法可使调色更准确。虽然我们熟悉一些常用国画颜料的色值,如大红(Y100%、M100%、C10%、BK5%),石青(Y20%、M20%、C70%、BK15%),朱砂(Y80%、M100%、C0%、BK5%)等颜色的一些经验值,但是画家作画时颜料中常加入水,并或多或少地混合一些其他颜料,所以,有了这些参考色块,颜色设置比经验值准确性更高。

  图像调整
  1.灰平衡的实现
  彩色复制的一个根本原则是还原原稿中的灰色,国画的色彩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因此中性灰在国画复制中就显得更加重要。中性灰数据的采集是在一定印刷条件下,采用标准灰梯尺做原稿进行复制,通过实验使C、M、Y三原色版按不同网点值比例组合套印,使之还原或接近梯尺原稿的各级灰色,将这组灰平衡数值作为标准文件进行存储,成为还原原稿灰色的基础。欧洲油墨的灰平衡曲线如图2所示。通过此图可对中性灰处各色油墨比例有一个大体了解,借用色偏纠正功能(如图3所示)实现中性灰平衡。用吸管选取的灰色区域可以是画面上的墨色,也可以是自制测控条上的灰色块。


图2

 
图3


相关阅读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