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技术

胶印喷粉对覆膜工艺的 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0-07-14 16:47:11来源:科印网作者:梁柱

  覆膜是指在印刷后的纸面上覆盖一层0.012~0.020mm厚度的透明塑料薄膜,使印品表面更加光亮、平滑,加强其耐磨、耐折、耐湿性能,从而提高商品的外观效果和使用寿命。据观察,笔者所在企业90%以上的书刊、杂志封面,以及几乎所有地图集的封面都少不了覆膜工序。

  一个好的覆膜产品应是膜层平整、粘结牢固、无气泡空鼓、无脱层皱褶。笔者经常听到覆膜工序抱怨由于上工序印刷过程喷粉过大,给覆膜造成了较大困难。这就提出了一个命题:四色胶印为了防粘连,必须进行喷粉,而喷粉量的大小又直接关乎后序覆膜品质,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本文中笔者将对此进行探讨。

  喷粉带来的弊病

  据笔者长年跟踪统计,覆膜产品最常见、最头疼的故障都是由喷粉引起的。具体表现形式为:由于喷粉量大,覆膜后的产品出现白色条纹状粉道子,尤其是在墨色重、颜色深的封面上特别明显,稍微轻一点的情况则是产品上出现大小不一的白色粉坨子、起泡,严重影响覆膜质量,甚至造成产品报废。

  产生原因

  如果覆膜前胶印喷粉量控制得较好,那么喷粉悬浮颗粒基本渗入图文油墨中,既不粘脏也不会给覆膜带来不利影响。反之,如果印刷喷粉量过多,虽然不会引起粘脏,但由于喷粉都是由谷物淀粉及天然的悬浮型物质组成,颗粒较粗,多余的颗粒浮在印品表面,容易导致覆膜时粘合剂不是每处都与墨层粘合,而是与这层喷粉粘合,造成薄膜空虚的假粘现象,这样覆出的膜在堆粉的地方由于贴合不紧实容易出现粉道子、粉坨子。

  解决办法

  1.严格控制印刷喷粉量

  理想情况当然是印出来的产品不用喷粉,用红外线干燥,这样覆膜不存在任何问题。但现实情况是这种配置价格昂贵,没有几家印刷企业会采用,大部分印刷企业使用的仍是喷粉防粘方式,这就要求把喷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遵循“在不粘脏的条件下,喷粉量越小越好”的原则,为后工序创造条件。在这里,笔者将所在企业的做法与大家共享。

  首先,胶印带班主任在下任务单时,凡是遇到后工序有覆膜的产品,就会特意在任务单上标注注意喷粉量大小,对墨大色重、喷粉可能较大的活件还要做出预案,把风险点提前告知机长。

  其次,机长在印刷过程中,会根据提醒,采取必要手段控制喷粉量,比如多放晾纸板,在油墨中适当添加燥油等,用最小的喷粉量完成印刷。这样做的好处是未雨绸缪,从源头消除问题隐患。

  2.覆膜工序的补救措施

  如果印完的产品在覆膜时,察觉到喷粉量较大,出现了诸如粉道子、粉砣子等弊病,可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1)可用鸡毛帚扫净喷粉或用干布轻擦多余粉尘。特别提醒的是,这项工作最好在印刷完成后4~5小时进行,这时喷粉还没有完全与油墨粘结固化,容易刷去。

  (2)适当提高覆膜温度。现在覆膜主要采用覆膜机进行复合,复合时覆膜温度很关键,一般覆膜温度在60~80℃为宜。如遇喷粉量较大的情况,可使复合热压滚筒温度略大5~10℃,增加薄膜和纸张的贴合程度,弥补粉粒带来的不利影响。

  (3)适当增加覆膜辊间压力。复合压力是使印刷品与塑料薄膜牢固粘合的外部力量,复合压力的经验值一般为19~20MPa。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复合件的特性对辊间压力作调节,对喷粉颗粒较多的产品,压力可适当增加到22~23MPa,有助于改善气泡、发虚等覆膜缺陷。

  需要指出的是,实际生产中,可采用上述一个或同时几个补救措施,具体视覆膜效果而定,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虽然实践证明,补救措施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效果,但毕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之举,蕴含较大风险。笔者还是希望业内同仁在印刷工序上把好关,从源头控制好喷粉量,使印刷、覆膜工序完美衔接,把质量上乘的产品呈现给广大读者,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