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油墨专刊

无苯油墨技术动向

时间:2012-02-15 12:13:20来源:科印传媒《印刷技术》作者: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 刘国文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日常生活用品的环保和安全性能,愈来愈重视,食品和食品包装的环保和安全,更是社会关注和政府治理的重中之重。由于塑料凹版包装色彩绚丽、功能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其安全性、健康环保性愈来愈密切关注。
  为确保消费者安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以规范和约束与食品相关的产业,防止各类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产生危害。其中,《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GB/T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对凹版复合食品包装油墨的发展影响尤为深远。以上两大标准,在食品包装上全面禁苯的规定以及对于溶剂残留总量的严格限制,推动了印刷行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应用高端无苯环保型油墨的进程。随着社会健康环保意识和“包装安全等同于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油墨行业有必要开发和生产出既能满足印刷需要,色泽鲜艳、性能优良,同时又绿色环保的油墨品种,以迎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

  无苯油墨的产生
  塑料包装无苯化是印刷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0世纪末,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就已经淘汰了甲苯类凹版印刷油墨,并以醇溶凹印油墨来代替。醇溶性塑料凹、凸版印刷油墨在日本、东南亚国家、东欧国家已经得到推广和普及。欧洲则是大力提倡柔性版印刷,限制凹版印刷的发展,禁止使用苯溶油墨,要求使用醇溶性油墨,并且对油墨中醇的含量也有所限制。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倡印刷油墨水性化,并禁止在其国内使用溶剂性油墨印刷。与上述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绿色印刷技术和环保油墨产品开发都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目前,在我国印刷市场上,要使用水性油墨完全取代溶剂型油墨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估计在未来3~5年内,塑料凹印油墨依然会以溶剂型油墨为主。相比之下,国内新东方、洋紫荆等实力雄厚的油墨供应商的无苯油墨生产技术已趋成熟。无苯油墨的出现和趋于成熟,加快了我国印刷业的绿色环保进程,必将完全取代苯溶型油墨,而成为市场主流。

  苯类物质的危害及相关标准
  含苯油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生产和印刷过程中对操作者健康的损害,以及有毒气体挥发排放对大气的污染方面,更重要的是,苯类物质在食品包装中残留的部分,能够透过食品包装膜袋直接渗透到食品中给消费者造成危害。如甘肃定西的“毒薯片”事件,其元凶即为包装中苯类溶剂残留过高所致。鉴于包装印刷产品苯类物质残留对消费者带来危害的严重性和持久性,2010年10月13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产业【2010】第122号公告》,其中《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第六点的轻工部分明确规定,含苯类溶剂油墨和凹版印刷的苯胺油墨为淘汰产品,一律不得转移、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我国为进一步规范市场,推动软包装产业无苯化,先后推出了一些关于无苯油墨和印刷纸品的苯类物质限量标准(见表1)。
表1 无苯油墨和印刷纸品苯类物质限量标准

 
  国际上,欧美市场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对凹版塑料制品苯类含量有着更加严格的限定。要求凹版塑料食品包装印刷制品溶剂残留总量≤2.0mg/m2,苯类物质总量≤0.5mg/m2。
  油墨生产中,无苯油墨一般指使用完全不添加苯类物质(苯、甲苯、乙基苯、二甲苯),而采用酮类、酯类、醇类、醚类、水等物质作溶剂或稀释剂的油墨产品。然而,在实际生产中,无苯油墨产品在高灵敏度的仪器检测下,依然能够检出苯类物质存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树酯、颜料、添加剂等原料在合成和生产过程中的残留或污染;二是替代苯类物质的溶剂,如酯类、醇类、醚类等有机溶剂不纯;三是生产过程中器具和设备清洗不彻底造成的污染。
  油墨无苯化的关键,一方面,配方要做到在没有苯类溶剂的作用下,依然要保持良好的溶解性能和优秀的印刷适性,这一点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型油墨供应商基本都可以做到;另一方面,当明确要求油墨中苯类物质含量要控制在0.01%以下时,对原材料的引入和生产工艺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在配方确定以后,油墨苯类物质是否超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和工艺无苯化控制成功与否。
  如何界定无苯油墨和含苯油墨,目前国内尚无严格、权威的标准。我国《HJ/T371-2007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凹印油墨和柔印油墨》5.2中规定:苯≤500mg/kg,苯类溶剂≤5000mg/kg,又显得过于宽松。一些大型印刷企业和油墨生产商对无苯油墨中的苯类物质的绝对含量,都有着自己的具体规定,彼此不尽相同。其限量要求一般在300~3000mg/kg(相当于0.01%~0.3%)之间。一般而言,当油墨中苯类物质总含量在0.01%(质量比)以下时,在相应的印刷制品中基本已经检测不出苯类物质残留,对印刷操作者和环境几乎不构成危害。
  在近几年中,印刷行业相继出台了GB/T10004-2008、YC263-2008等各类对苯类物质有明确限量要求的标准,全面配合我国工业生产环保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化工产品中苯类物质含量进行了强有力的控制,从而加快了油墨无苯化的进程。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