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 > 人物访谈

印艺人在转型中

时间:2001-08-25 13:56:33来源:科印网作者:李育才

  八月四日,数码世界博览会联同印艺学会联合举办一个数码印刷论坛。参加者有摄影、广告、设计、分色、印刷及IT界人士,以及数码印刷方案供应商:爱克发、克里奥赛天使、富士施乐、曼罗兰等,可谓一场“印艺人”成功的交流大会。研讨的话题涉及数码印刷的市场空间、数码摄影方案、数码打稿方案、CTP流程控制以及数码印刷前景及创业蓝图等。但笔者感到还有一个话题值得研讨,就是在这巨大数码化洪流冲击下引发的“印艺人”角色转型。
  有位美国学成返港创业的摄影师上台演讲,交流应用最新数码摄影科技以及屏幕RGB向印刷CMYK色彩空间转换控制技术,超越并取代传统灯片摄影及传统分色的职能。十多万的摄影机借助CMS色彩管理流程挑战上百万传统分色设备,使在场的几位分色公司老板深受震撼,摄影师开始替代传统电分机师的角色地位?
  曼罗兰演示的DICO印刷方式更准备替代一大串专业人士。先进的PECOM流程配合高速电脑、光纤传输,使A4彩页由Rip至印刷只需一分钟,并以每分钟六十张A4/8色印刷输出,而耗材成本可低到一元以下。传统的菲林输出、打稿、拼晒版、以及当今的电脑直接制版、电脑机上制版,其地位起码在按需求印刷市场受到严峻的挑战。这是否意味了新商机诞生?
  市场本来就是追逐利润的战场。科技进步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变了市场的游戏规则,也动摇了旧生产模式中专业角色的地位。活字排版被光学照排取代是这样,光学照排被DTP及CTP取代也是这样。只不过先民可以一辈子担当一种角色,而在十倍速变化的今天,我们一辈子可能要上演几种角色。你可以不改变,但时代的演进历来是“沉舟旁侧千帆过,枯树前头万木春”。印艺人不努力升级为资讯人,将来只好被当成傻瓜打印机。
  扮演一个新角色是辛苦的,要抛弃以前成功的经验,要埋头刻苦地重新学习。有行家问:为什麽九十年代那次DTP转型大家兴高釆烈,这次千禧年代转型却感觉举步维艰?笔者也有同感,试分析几种原因:首先是环境,九十年代世界经济处在上升轨,而中国印刷业务大量涌入香港,顺风好行船;其次是效益,那时转DTP简化了植字、贴稿、拍照、套版等几道手工作业,效益立现,现在CTP转型,节省的菲林成本只能补贴版材成本的上升,但流程管理却增加难度;第三是人才,这次转型不仅是设备汰旧换新,其变革核心更移向数码流程,IT含量倍增。而长期以来香港落後的印刷教育,使印刷行业的IT人才严重缺乏。但笔者相信,具有毕昇改革精神传统的印艺人定能迎战困难,成功转型。
  钱其琛副总理不久前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时一矢中的:“香港不能只发展地产业、金融业,还应发展科技工业。”印刷业是科技及资本含量特高的产业,更是人类文明生活中五大物质原件之一,亚洲地区需要同美、德三角鼎立的印刷中心,笔者希望通过同业齐心努力,以及香港政府实质的关心支持,香港产业排名第一人数的“印艺人”,能够顺利通过这次意义重大的转型,在创建世界第三印刷中心展现辉煌。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