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育才的关键是企业领导思想到位

时间:2010-09-19来源:科印网作者:潘晓东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有这样一段箴言:“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书刊印刷,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长期来被视为剥削劳苦大众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学者尚且有如此深刻的认识,那被视为谋求全人类解放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显然更应该重视劳动者的培养与提高。
  除了国家性质要求我们重视员工培训,现代企业制度同样要求企业承担起对员工的教育与培养责任,根据员工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培训计划包装材料,为他们搭建起有利于员工成长的工作和学习平台。这既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企业的劳动人事管理之间的区别所在。事实上,也只有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有可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国家创造财富。
  在中国印刷工业快速膨胀的今天酒品包装,提升在岗位上工作的员工素质是当务之急。数据告诉我们,截止2009年4月30日,我国印刷业的从业人数比之上一统计年度骤增561958人,达到404万余,真不知道这中间有多少人是经过了较为系统的培训后上岗的?
  在更多的私营业主加盟印刷行业以后立体印刷,既推动了我国印刷业的发展,但也普遍地存在着重员工使用、轻员工培养的问题,甚至在部分外资企业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这是值得引起我们充分关注的。如若我们不能有效地改进这方面工作,加强对员工队伍的培养与提高上海宏景,我国有关部门提出的争取2020年实现从世界印刷大国到世界印刷强国转变的目标就有可能落空。乳品包装
  企业能否重视员工培训工作,能否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关键在于企业领导的思想,他们是否有宽广的胸襟、立意是否高远。凡领导思想上对此项工作予以充分重视的,员工培训工作就容易到位奥西,员工队伍的素质也相对较高,反之亦然。换句话说:领导只有具备了为社会育才的思想境界、具备了员工是企业财富的思想境界、具备了为培育人才甘愿付出的思想境界、具备了容纳各方人才的思想境界,这样企业的育才工作才能够做得到位。
  领导要有为社会育才的思想境界
  回首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职业培训工作呈现的是一个从低到高、然后又趋回落的马蹄型过程。其上升时期是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企业出资为“文革”中没有得到系统学习机会的员工补课书刊印刷,之后,激发起的青年员工的学习热情从学习文化知识发展到提升技能水平,纷纷选择上“职大”、“电大”,自觉充电。其下降时期是在外来员工比重增加,员工流动性增强以后分切,一些重视培训工作的企业怀疑自己组织培训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培养是增加了员工向外流动的资本,而且不少事实也让人感到:悉心培养技术人才还不如高薪挖人来得快。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出现的状况是:政府投资的专业培训机构在增加,但设备的利用效率却不高。一些有着学习愿望的青年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的多科印报告,企业派送的却有限。当然,伴随着近年印刷行业全国性操作比赛的开展,在各级政府与地方行业协会的推动下,这一状况已有所改变。因此,要重回企业重视培训工作的道路全印展,关键是领导要树立起为社会育才的思想境界。中国印刷企业强
  毋庸置疑,企业出资培养人才当然是希望他们为企业服务,因为投资期待得到回报,企业也期待着有更多的、有忠诚度的员工为她服务。但,换一个角度思考喷墨印刷,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开放的、充满着各种诱惑的社会,“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是自然规律,在这样的环境里,经过企业培训的员工向外流动具有不可避免性,对此显影,我们应该给予宽容与理解。何况树挪死、人挪活,向外流动或许能给员工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有可能流入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两者是对等的、共存的。
  在员工流动性增加的背景下,企业依然愿意投入资金设备,重视员工培养,关键是领导要树立起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思想境界。在企业服务的员工,首先他是一名企业人,但他本质上还是一名社会人,如若他流向社会《中国印刷蓝皮书》,为其他企业服务,他依然是在为社会创造财富。领导明白了这一点,对培训后的员工外流就容易释怀,也有企业为社会培养了人才的成就感。试想,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商业印刷,又有多少是为自己培养的呢?还不都是为了社会,当悉日的学生在社会上取得骄人成就,学校总会为此感到高兴,企业领导也应该有这样的胸襟。
  当然,为了避免员工频繁流动对企业工作带来影响绿色印刷,在输送员工外出培训前,也可以签订相应的服务协议,作为对企业投资的必要回报。爱色丽
  领导要有员工是企业财富的思想境界
  培训后的员工外流,其原因肯定多种多样,但员工不满意现状可能是一项不容回避的因素。这包括对所处环境的不满、对收入待遇的不满、对人际关系的不满……。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组织知识产权,存在这些问题有着其必然性,那通过流动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依然是彼得·德鲁克,他说过:“要衡量企业的价值,就要看员工是否为自己在这里工作而感到自豪,并充满热忱。”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企业的工作环境排版,岂不我们也应该从员工的外流中找寻到工作中的不足,努力去加以弥补吗!
  市场竞争渐渐地让企业家明白:员工是企业的财富,优秀的员工是企业最大的竞争力。先进的设备可以通过筹集资金向市场采购,但素质优秀的员工并非只要出高价就可以寻觅,企业需要有亲和力投资采购,“士为知己者死”,只有让员工“为自己在这里工作而感到自豪,并充满热忱”,员工才甘愿为企业的发展付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领导只有把员工看作是企业的财富,他们才愿意在员工的身上做相应投入包装贸易,才愿意花资金培训员工,腾时间支持员工外出参加相应的竞赛。关门称老大只能是井底之蛙,终究成不了大器。企业
  领导只有把员工看作是企业的财富,才会努力去营造有助于员工向上发展的空间。不少成功的企业在提拔干部时,把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企业内的员工作为条件之一印后工艺,为的就是让员工感到企业不会埋没人才,鞭策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领导只有把员工看作是企业的财富,意味着领导者在为自己的名誉、地位、财富而奋斗的同时,不应忘员工的利益。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老福特早在百年前就说过:“作为领导者,雇主的目标应该是全印展,比同行业的任何一家企业都能给工人更高的工资。”即使是时至今日,能有这样意识与境界的领导依旧不在多数。但事实证明,构建在和谐基础上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对企业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潘晓东专栏

总访问量:288273 更新时间:2019-07-13 09:05:46

单位: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
职务:资深顾问
简介:1968年进入上海印刷物资供应站(后更名为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工作,先后担任工会副主席、宣传教育科副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1983年任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党委副书记;1987年任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1994年任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纪委书记;1996年起任上海中华印刷厂厂长,改制后任总经理、党委书记。2002年潘晓东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6年通过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考核,获“国有公司董事”任职资格。2009年潘晓东同志退休后应聘担任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资深顾问。现为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上海市文化人才认证顾问、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副会长、《印刷经理人》、《中国印刷》杂志和《中国印刷年鉴》编委。
潘晓东同志2001年荣获“上海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2002年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予“上海市心系职工好领导”称号。2004年被授予“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 称号。2006年荣获“上海市出版人奖”,同年,他还被评为“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组织者”。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