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印刷的出路:技术创新

时间:2010-10-29来源:科印网作者:陈文苞

  苍南印刷业科印精品调研,起步于8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目前集群性规模,涌现出多家产值超过亿元以上的印刷企业,成为中国三大印刷基地之一水墨平衡,2002年,“中国印刷城”的称号花落龙港。龙港镇20多年的印刷发展,从简陋的手工丝印、国产胶印、到价格上千万元的进口胶印机器;从仅承接饭票、信封等简单的加工印刷,到可以承接国际先进企业的精品包装;从家庭作坊式的低小散的企业演变为现代企业。苍南印刷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见证了邓小平曾经作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标签,证明技术创新是印刷业发展内在的动力。
  最有代表性的企业是总部座落在龙港镇的中国新雅投资集团,它的前身是郑步良先生于1991年创办的“龙港龙翔制版厂”,这家类似手工作坊式的家族企业仅在龙港镇就有一千多家。郑步良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很早就意识到,企业要想领先发展UV印刷,必须在技术上超越对手,所以他在初始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马上进行技术改造,先后购买了海德堡对开五色胶印机,海德堡八开四色、五色胶印机CTP,日本小森四开四色等系列胶印机,加上印前、印后配套设备,强大的技术力量,让新雅成为龙港镇印刷企业名副其实的“老大”。
  以新雅公司为主的印刷企业重视技术创新,所以企业发展充满活力防伪印刷,朝着大企业大集团的目标冲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乘风破浪。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苍南大部分的印刷企业还是处于依靠进口设备,没有自主的产权陕西北人,依然扮演着“为他人作嫁衣”的角色,长此以往,印刷业的前景令人堪忧。纸品包装
  用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用技术的变革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实际上是把科学技术的发展看成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后来的经济学家从数量上测算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承印材料,比如库兹涅次通过大量的分析和计算得出结论: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中,约有20%来自人均投入的增长,其余则归功于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而生产要素的提高则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所以科学技术的进步的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北人股份,库兹涅次的测算出来的结论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行业同样适。
  观照苍南的印刷业,迈入二十一世纪后,像八、九十年代一样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已经难以再现,苍南印刷业出现的缓慢增长秋山国际,许多印刷企业主感叹,企业生存艰难。这里有许多原因,如国外印刷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和技术实力,占领中国市场;国内的许多地方建设印刷园区,以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优势数码印刷印后加工,引发苍南印刷企业外迁。但是,拂去种种外在的制约因素,其实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研发力量的薄弱和技术创新的缺失。
  研发力量的薄弱和技术创新的缺失导致了以下的后果:
  一是印刷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走进“中国印刷城”之称的龙港镇,不管是沿街的工厂,还是座落园区的公司爱色丽,看到的是相同的机器,相同的技术,每家印刷企业仿佛“千人一面”。任何一个行业,产品差异永远是利润增长之源,印刷企业失去技术的支撑行业法规,企业的竞争力就会弱化,于是企业之间打起“价格战”,形成了恶性竞争的局面。爱普生
  二是企业失去了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如果一家企业的产品没有技术含量,必然会被大量地“复制”和“引用”,企业比如会丧失的竞争力分色,一家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无法在生产中长久地生存。因此,技术创新才是一家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制胜的力量之源。
  三、企业失去发展活力。龙港印刷业虽然有先进的设备,但是研发力量异常薄弱商业轮转在中国,特别是印前设计人才,更是缺乏,导致业务大量流失到广州、深圳等地。台湾宏基集团创始人施振荣用“微笑曲线”来描述现代的制造业的价值链,首端(研发设计、材料采购等)和终端(品牌营销、物流管理等)附加值和盈利率高,而中端(加工、组装和制造等)附加值和盈利率低当纳利,因此成功的企业总是向价值链首尾两端延伸。印刷业是属于加工制造业,如果再不掌握价值链的两端,只会永远扮演着“卖苦力”的角色,这样的企业就谈不上有发展活力。
  苍南印刷业现状表明,要走出困境色彩,必须要进行技术自主创新,走科技兴企之路。从政府方面来说,应该改变由政府机构来认定企业需要突破什么关键技术的做法,因为这样往往由于行政机构缺乏足够的信息和足够的利益关心而发生决策失误,容易造成“瞎指挥”色彩,把技术进步的方向弄错;而且一些不良的企业也会为了争取国家资金采取机会主义的对策性行为(如通过种种手段进行寻租行为)。因此,政府机构要做的是,要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使印刷企业能够在创新投资中受益,另一方面是对企业研究开发项目提供资助和补贴拼版,以弥补市场的不足。从企业方面来说,要是体现自主创新。企业选择新项目要着眼于企业的现实发展需要,不应盲从于上级部门的指令安排,投资什么?如何投资?什么时候投资等都要进行科学的论证。要根据企业财务约束、市场信号和制度安排自行选择新技术;同时要落实保障经费。企业应根据的经济实力来安排科学研究和技术改造的经费,经费是研发技术的重要保障分色,企业应该专门从企业的利润中按比例提留科研专项资金。水墨平衡
  总之,印刷若没有技术的支撑的,仅仅依靠设备的更新,依然无法改变被剥削的命运,技术创新政策法规,也只有技术创新,才可以让印刷企业在行业内永葆青春。《中国印刷业年度报告》


陈文苞专栏

总访问量:56516 更新时间:2013-01-10 09:40:04

经济师,复旦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曾经在报社工作,搞过新闻,后辞职下海,现在新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任董事会秘书。性格平和内向,喜欢读书写作。出版《温州试验》(合著)一书,在各级报刊发表800多篇。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