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与中国印刷业发展相关联的十个问题5——成长期的数字印刷,过早涉入的企业仍亏损

时间:2010-11-22来源:科印网作者:潘晓东
  改革开放三十年机构/组织,我国印刷业发展神速。在讨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互联网、数字印刷对传统印刷构成挑战的时分,认真分析美、日、德、英几个印刷强国的发展状况,对我们准确把握印刷业的下一步发展会带来帮助。
  笔者将此归纳为十个问题,抛砖引玉裁切,以求引起共鸣。
  5、数字印刷在中国尚处于成长期,过早介入这一领域的企业至今大多依然亏损。
  毋庸置疑,数字印刷必将在一定范围内取代传统印刷,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但受观念、价格、运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地图印刷,这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奢望一蹴而就。就像CTP1995年从德鲁巴印刷展推出,直到近3、4年才在中国形成燎原之势(英国应用CTP出印版已经占到全部活件的98%),这并非是中国的印刷人不知道新事物的优越性,而是起步阶段的高昂售价让印刷企业望而却步洗涤用品包装,他们在等待伴随着发展必然到来的降价,数字印刷的推广情况大致也会如此。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市场的拓展、与出版社之间的有效合作、单位价格的进一步降低。失业
  迄今为止数字印刷使用比重较高的国家是美国和英国,这既与他们受教育的程度、爱读书的习惯有关,也可能与图书售价占收入比重相对较低有关。据出访美国归来的同志告知,每周一是读者网上订书最多的时候中国印刷企业强,印刷厂在完成制作任务以后还要负责把图书快递到客户家中。
  在我们国内,由于政府的引导,近1、2年生产型数字印刷机的市场拥有量增速很快,仅落户上海的惠普5500型、7000型高端数字印刷机就不下5、6台,但普遍处于艰难的市场拓展阶段收购,听到赢利的消息还较少。一些能够赢利的数字印刷企业大多还是依仗原有的建筑图印刷,或高价为投标者制作日趋增多的标书。按需印刷图书的业务迄今似乎还停留在口头上,即使用于出样校对数量也极少。因此,过早进入数字印刷领域,除了在占有市场上可能获得先机以外制版,承受的成本压力巨大,对于大部分印刷企业来说还是应该静观市场变化,等待时机成熟。

潘晓东专栏

总访问量:288273 更新时间:2019-07-13 09:05:46

单位: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
职务:资深顾问
简介:1968年进入上海印刷物资供应站(后更名为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工作,先后担任工会副主席、宣传教育科副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1983年任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党委副书记;1987年任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1994年任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纪委书记;1996年起任上海中华印刷厂厂长,改制后任总经理、党委书记。2002年潘晓东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6年通过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考核,获“国有公司董事”任职资格。2009年潘晓东同志退休后应聘担任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资深顾问。现为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上海市文化人才认证顾问、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副会长、《印刷经理人》、《中国印刷》杂志和《中国印刷年鉴》编委。
潘晓东同志2001年荣获“上海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2002年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予“上海市心系职工好领导”称号。2004年被授予“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 称号。2006年荣获“上海市出版人奖”,同年,他还被评为“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组织者”。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