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限塑令”实施三年遭遇尴尬:监管缺失、利益冲突成主因

时间:2011-05-30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塑料袋作为名副其实的方便袋原稿,虽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一种生活方式,舍弃塑料袋看似一件小事,实则很难
  目前,关于“限塑令”扩容还是升级的讨论甚嚣尘上。商务部商贸服务司标准处调研员李嘉建昨日就此接受记者采访说按需印刷,“限塑令”政策是否扩大范围尚需进一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目前尚无定论。
  “限塑令”迎来三年之痒。纵观近三年来的执行效果,现在看来是喜忧参半。
  农贸市场成灾区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年12月31日下发的一份关于“限塑令”的通知,三年来胶片,确实取得了一定效果。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限塑令”实施后,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的年使用量减少了240亿个以上,累计减少塑料消耗60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360万吨媒体,折合标准煤5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多万吨,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也普遍减少了2/3以上。
  但总体效果不能掩盖“限塑令”的局限性。记者发现,无论是购买几十元钱的哈密瓜,还是购买几毛钱的葱印刷厂,抑或购买耳机等电子产品,商家总会自觉地将他们套在塑料袋中,甚至是超薄的不合格塑料袋。“限塑令”两周年时的一项调查或许也印证了记者的观察,大中型超市执行率较高,“但在集贸市场、小商品市场等地方色序,大量禁止使用的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仍在广泛使用,且依旧无偿提供合格塑料袋”。橡胶制品
  事实上,《人民日报》4月曾以“刘阿姨”为视角,揭露了“农贸市场成‘限塑令’的实施盲区”和“商家基本都选择免费提供成本低廉的超薄塑料购物袋”的现实。
  执行力愈发糟糕?
  然而,在一些民间调查机构看来按需印刷,实施三年的“限塑令”,其问题不止出在仍依旧使用违规塑料袋的农贸市场上。
  1月底,一个名为“民间限塑政策研究小组”民间志愿者团队发布了2010年度“限塑令”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发起人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毛达对媒体说,“限塑令”似乎正在遭遇瓶颈,“随着舆论关注力度下降模切烫印压痕,许多商户使用超薄袋现象死灰复燃。一直执行得比较好的连锁超市也有弱化和下降的趋势。”
  发表在媒体上的调研报告不出预料地指出,“就杭州、哈尔滨和郑州3座城市的平均数而言,63%的连锁超市坚持对塑料袋执行收费,其他商户中比例只有26%,农贸市场几乎成了盲点。”该报告称DTP,欣慰的是,已有四成消费者自带环保购物袋,但不容乐观的是,与2009年相比,知道“限塑令”的消费者比例下降了近一成。
  前述《人民日报》的报道曾援引北京一家非政府环保组织发布的《2010年商品零售场所“限塑令”执行情况调研报告》称发展史,“集中于商场和集贸市场中的各种独立零售单位,及小型非连锁超市、小卖部、杂货铺等其他零售单位,对塑料购物袋收费的比例仅为26.3%。”该报道还援引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的话称,“据协会调查,‘限塑令’实施之初行业法规,当时全国3万多家生产企业减少了一半左右,但现在生产企业的数字又回升到了2万多家,原来停下来的企业有80%恢复了生产。”行业法规
  多管齐下治污染
  那么,除了舆论监督力度的下降,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限塑令”执行力的减弱?
  商家欲降低成本《中国印刷蓝皮书》,或是执行力减弱的重要原因。据《人民日报》报道,一卷环保塑料购物袋大概要7元钱,超薄塑料购物袋却只要一半的钱,“在没有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商家自然选择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然而软包装,分析人士指出,不管是超薄塑料袋大规模地“重出江湖”,还是合格塑料袋的免费使用,都或多或少存在监管的缺失。
  新华社2009年时曾援引一位业内人士的话称,“欧美一些国家也大量进口塑料袋供墨,但美国塑料袋分类使用和分类回收推行较好,废塑料袋的回收比例达到了80%,而目前国内仅不到10%,这也是政策效果不太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此,很多人呼吁从立法层面给予更高的“关注”。横向比较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印度——1998年11月起RIP,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止使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同时,在该邦乱扔、乱用、乱发塑料袋者,最高可被判5年监禁绿色印刷,并处以10万卢比的罚款。
  一些环保专家和执法者也不断呼吁,应在塑料袋生产市场中设立准入标准,彻底关停生产不合格塑料袋的企业。按需印刷
  《国际金融报》(2011-05-25第01版)平版印刷


董金狮专栏

总访问量:66465 更新时间:2014-08-18 17:04:35

现任职务: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西北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印刷学院兼职教授、央视网《商界中国》栏目环保专业顾问、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秘书长等职,是多家国内外著名企业技术顾问。
主要经历:1986年本科应届毕业即考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环境化学专业研究生,1989年毕业获环境化学硕士学位,导师为中科院院士徐晓白;1989年至1995年在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环保餐具的研究与开发;1996年组织成立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任中心主任(法人代表)至今。主要从事各种环保包装材料的研究开发、产品检测服务、各种废旧塑料回收再生利用技术及打假维权等工作。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