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奔驰在“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的双轨上——记上海盛隆印务有限公司

时间:2011-09-05来源:科印网作者:潘晓东

  7月25日上午显影,与“盛隆印务”的老总吕孙彤先生面对面的坐在“盛和堂”的沙发上神聊,须知,吕总应海德堡公司邀请昨晚刚从台湾考察回来,但他神闲气定,侃侃而谈。中午时分光盘印刷,他按每天的惯例邀工厂的中层以上干部围着圆桌就餐,询问一周来工厂需解决的问题,听得出他对工厂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他说这是使用ERP管理的作用。同时,他也把访台的心得告诉大家色彩,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台湾印刷企业的生存环境比我们现在的状况要差,他们把提高劳动生产力作为关键。就大陆印刷企业而言,只要我们有这方面的意识,空间应该说还很大。但即便如此,陪伴他们参观访问的台湾同行心态非常积极扫描,这些企业家认为“工作应当快乐”,吕总对此也深表赞同。
  吕总2000年注册成立现在的企业——“盛隆印务”,严格意义上说,进入印刷圈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让他从一台二手GTO机起家医药包装,至今已经发展到拥有4台多色印刷机、4台数字印刷机、资产数千万的中等规模的印刷企业。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紧跟时代发展,走上了一条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双轨并行的道路,而且正在向文化企业的方向延伸。色序

  日本回归闯入印刷圈
  吕总,1967年出生胶印,与他开创的事业正处于上升通道一样,过不惑之年不久的他也正处在人生的鼎盛期。他的父辈没有人接触过印刷,他自己也是起步于酒店管理,但选准自己想做的事锲而不舍是他的特点,也是他成功的奥秘。他说:是生存的压力水墨平衡,是对信念的追求,帮助他赢得了今天的这番事业。他十分清醒的告诉我们:自己的事业远未到功成名就的地步,决不能小富即安,只能说走上了轨道。进取精神欠缺是部分企业不能长久的原因,我们当记取这个教训。
  1992年重组,25岁的吕孙彤不甘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选择奔赴日本,1994年归国,2年赴日的结攒是他回国创业的全部资本。1996年,在他感到打工那家公司的老板不注重再投入CTF,可能影响企业的下一步发展时,毅然与一位朋友一起开办了永隆广告公司,自己当起了老板。尽管是投资者,但跑业务的还是自己,数年的市场打拼Adobe,既让他深刻认识了市场,也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数码印刷
  吕总把自己经营上的体会归结为“以诚待人”、“用细节感动客户”。他回忆企业走过的历程,认为某连锁超市和某著名IT企业与一家外商对他们的帮助最大。那家连锁超市是企业开张之初服务的第一位大客户,尽管当时他们也刚处于筹建阶段,但“盛隆”用认真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色序,为企业积累了第一桶金,而且在操作上十分规范,根本不存在支付回扣等不良现象。那家世界著名的IT企业是找上门来的客户,在生产过程中,“盛隆”坚持“零缺陷、零差错”的理念富士星光,为了不让交付给客户的尾数脱期,吕总自己携货坐飞机千里迢迢地去为客户送货,正是这份诚意与责任心感动了客户,迎来了后续源源不断的定单。2006年为外商印刷百万本挂历,也是因为机缘油墨,在其它企业打不开那份外商带来的印刷文件的情况下,“盛隆”凭借他们长期从事印前制作的优势,顺利打开文件,赢得了这份订单。所以,“成功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地图印刷,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日常积淀。
  可能是因为吕总自己有过一段从不重视发展的企业中跳槽出来的经历,在他当上老板以后,十分重视审时度势后的扩大再生产,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添置设备。像许多民营企业一样EFI,“盛隆”不可能有大把大把的钱投入扩张,引进设备大多与租赁公司合作的道路,今年又新引进了1台海德堡五色加上光印刷机,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生产能力。他盘算着,到明年报纸印刷,他引进4台数字印刷机的全部款项都将偿付完毕,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加强竞争力,他正酝酿再引进高端的印刷设备和印后设备。华光精工
  同印刷企业人员流动频繁的情况不一样,盛隆公司的状况可以说令人满意全印展,这除了得益于吕总在企业发展上的投入,让员工感到前景光明以外,更在于他对骨干员工的重视和对困难员工的关心帮助。去年,他亲自出马走访4位地处江苏的外来员工家庭,送去企业的关心和温暖书刊印刷,增加企业的亲和力。有了良好的反响,他准备将此定为制度,每年都抽出一定时间用于走访外来员工家庭,增加与员工及员工家庭的感情交流。
  可以说:以“诚信”为经营之本;以“设备”为发展之基;以“员工”为企业之源是“盛隆”能够长足发展的三大源泉。
  顺应市场走上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的双轨
  毫无疑问,吕总是位善于思考、善于把握企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家。在他的发展的道路上不是没有遇到困难与困惑输纸,而是他善于及时总结,及时调整发展思路。
  2001年“盛隆”凭着1台二手的GTO印刷机、08车正式投入生产,第二年增加了1台二手的对开四色机,第三年又增加了1台全新的对开三菱四色印刷机。但即便如此,“盛隆”还是一家普通的、名不见经传的印刷企业印刷包装城,能够生存于社会,但依然难有大的作为。
  2004年,伴随着数字印刷的兴起,吕总又注册了上海色多丽数码科技印务有限公司。经过多方考察,2006年第1家快印门店在繁华的中山公园附近投入运营数码印刷机,次年又在武宁路、虹桥地区开了2家连锁店。一年运行的结果:首家门店赢利,月营销额可以达到30万元,后开的2家1家持平、1家亏损。面对现实,吕总感觉门店经营的方式不适合“盛隆”,于是在听取各方意见后印刷包装城,决定关掉门店,将数字印刷设备集中到工厂组织生产。届时尽管也有人提出保留赢利的门店,但吕总认为,只要保留1家,就不可能集中全部精力医药包装,就有可能在下一步的发展上三心二意。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是有道理的。集中在一起的数字印刷产能与传统印刷一起让吕总的公司步上了二条腿走路的轨道,迎合了社会上有着不同需求的印刷需要,也成为盛隆公司的一大经营特色。网络出版
  在实施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二条腿走路的发展战略时,吕总选择谨慎试水发展史,待熟悉水性后才大胆游泳的方式。在采购数字印刷设备时,先购置价格相对低廉的“施乐”彩色机和“柯美”黑白机,一段时间后再添置较高端的“惠普”彩色机和“奥西”黑白机。他认为,谨慎操作,即使遇到问题数字印刷机,也便于及时处理,不至于深陷泥潭难以自拔。
  事实上,现在仅有11名员工的数字印刷板块,人员只占全厂150名员工总数的十三分之一弱,但年产值却要占到全厂生产总值的15-20%酒品包装,数字印刷设备使用的能耗也低。在市场上大部分数字印刷设备吃不饱的情况下,吕总企业的数字印刷设备却能做到每天开机18小时,这实属不易。
  2008年,某世界500强公司在全国范围寻找印刷产品供应商,几十家印刷企业参加竞标原稿,竞争异常激烈,“盛隆”不仅通过了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污染防治、食品卫生检疫、员工劳资待遇等包含着三十多个项目的EHS评审,而且凭借着兼具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的优势,最终脱颖而出,成为这家企业的独家印刷供应商。现在包装容器,他们有4位员工每天在客户的公司上班,根据对方需要,随时提供印刷服务,走出了一条印刷厂外派员工常驻对方公司提供印刷服务的新路。标签
  打蛇打七寸,解决问题抓要害。在这几年时间里印刷检测,吕总在经营上还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为了确保资金回笼,他要求销售部门认真筛选客户,保留住那些诚实守信的客户,即便是小客户;毫不留情地淘汰掉那些不讲信誉的客户上光,即便是大客户。通过加强资金安全和及时的回笼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对印刷市场上频频出现的恶性竞争,吕总深恶痛绝,他认为这不仅损害同行的利益,也同样损害自己的长远利益。所以对那些拿着其它单位报出的低价到“盛隆”来要求加工的客户,他总是很坚决地予以谢绝化妆品包装,让他们到报价单位去完成加工。事实也是如此,出现恶性竞争的关键在于堡垒从行业的内部攻破,要求合理的印刷工价在于同行的团结一致。
  向文化创意企业的方向发展
  作为企业的投资者,吕总对自己的职责十分明确,他告诉部下:今天的事你们做色彩管理,明天要做的事情我考虑。因此,他思索得比较多的是企业的发展。
  还在“盛隆”起步之初,他就提出要利用从广告公司起家的优势,从摄影、图片制作这一生产的最前端做起,他把这称为“喝头哺”喷绘机,犹如白酒中的头道,原汁原味,企业的赢利水平要比单纯地为别人做加工多很多。
  在企业步上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并举的道路以后,他并没有沾沾自喜于已经取得的成果,而是尝试着要把这样一家已经运作了十来年的印刷加工企业引上文化企业的发展轨道。他设想建一家会所显影,利用会所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也以会所来拓展企业的销售。这样做既符合国家提出的在“十二五”其间重点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向,而且是筑巢引凤,其市场效应远大于增加数名业务员,能够直接抓住客户当纳利,这才是真正的最前端。展会
  既然选定了方向,就得投入实施。他们的工厂在新曹杨工业园区,于是就在园区内新建的高层写字楼内租下一个1300平米的楼面,将之装修成会所。整个会所分成展览厅和接待处,虽然装修得高贵而雅致人物,但由于精打细算,花费实在不算太高。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应邀欣然为他们题写了“盛和堂”的会所名。
  4月16日会所正式开幕,由著名画家陈逸飞弟弟陈逸鸣先生等3人担任策划人的首届海上26位著名油画家的78幅画作同时在“盛和堂”开展,上海市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先生不仅送来了画作,而且欣然为画展作序。“盛隆”则利用画作资源饮料包装,印刷完成了名为“亦师亦友”的画册。开幕式当天,画家云集,各方捧场,嘉宾济济一堂,一场成功的活动迅速带响了“盛和堂”的市场影响连线加工,上海的画家圈内知道了“盛隆”这样一家印刷企业。从4月份开张至今,会所已经不间断地举办了4场画展和几十场活动,众多画家开始把会所作为自己展览交友的场所,而“盛隆”为每期画展印制的画册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者。
  吕总对会所的定位是要给来客一种“家的感觉”,让画家相聚金融危机,让客户交流,平时奉茶,还时常宴请。有人质疑不缺钱的画家值得企业为他们的展览埋单?吕总不这么认为。他说,小小的投资引来了平时吆喝都未必会来的高端客户,可以说是企业发展客户群体的三级跳。而且压凹凸,他们在朋友圈内口口相传,必定会帮助企业引来更多的凤凰。他告诉我们,以前政府也支持企业的发展,但对“盛隆”的关注度不高,现在是众多政府部门主动过问出版动态,常来常往。以前客户验厂以生产场地为主,现在先到会所洽谈,良好的接客环境、一本本出炉的精美画册能够让人感受到企业的精细管理,签单要比以往容易很多。会所这块“石头”真的已经在原本平静的湖中激起了阵阵涟漪,慕名而来的艺术家络绎不绝。知识产权
  当然喷绘机,仅是会所还不等于就是文化产业,但源源不断的画作让企业的摄影业务忙碌了起来,企业有了第一手的数字资源,画册创意设计的工作量大大增加;逐渐建立起来的信任,让画家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委托会所通过展览实现销售科印报告,让企业帮助有限复制;也已经有企业把内部的环境布置工作委托给工厂处置;他们利用手中的画家团队和设计师资源,为客户打造品牌……市场的这些新需求正鞭策着企业不断地去拓展自己的业务范畴,争取更广阔的赢利空间。
  有位浙江的民营企业家说过:“企业是用思想来经营的。”“盛隆”的不断进步,说到底是投资者思想的进步,是吕总对印刷业定位认识的提升数字印刷机,是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有着国家在“十二五”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所有这一切助推着“盛隆”的成长。我们衷心期盼“盛隆”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能成为国内印刷同行学习的楷模。金属包装


潘晓东专栏

总访问量:288273 更新时间:2019-07-13 09:05:46

单位: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
职务:资深顾问
简介:1968年进入上海印刷物资供应站(后更名为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工作,先后担任工会副主席、宣传教育科副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1983年任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党委副书记;1987年任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1994年任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纪委书记;1996年起任上海中华印刷厂厂长,改制后任总经理、党委书记。2002年潘晓东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6年通过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考核,获“国有公司董事”任职资格。2009年潘晓东同志退休后应聘担任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资深顾问。现为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上海市文化人才认证顾问、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副会长、《印刷经理人》、《中国印刷》杂志和《中国印刷年鉴》编委。
潘晓东同志2001年荣获“上海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2002年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予“上海市心系职工好领导”称号。2004年被授予“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 称号。2006年荣获“上海市出版人奖”,同年,他还被评为“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组织者”。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