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多元化发展应该尽可能在一条产业链上

时间:2011-09-11来源:科印网作者:潘晓东

在市场变化的过程中出版动态,不时地审视与调整企业的产品定位,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符合管理大家彼得·德鲁克的思想,他告诉我们:“不确定性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管理者必须学习掌握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发展与变化的机遇。”而机遇又只钟情于有准备的人。

多元发展当然是调整中的一个举措。

十来年前,原本利润丰厚的制版行业渐渐地步入谷底设备维护与保养,制版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发展方向,其中一批单位从单纯的印前向印刷延伸,“雅昌”也就是从那时起买进了印刷机,踏进了印刷圈。但,她又有比别人高明之处印刷配件,她没有止步于只是进入高端艺术品印刷领域,而是同时创办了雅昌艺术网,运用数字资源为更多的客户提供独到的服务。“传统印刷+IT+文化产品”成了“雅昌”崭新的发展模式,“雅昌”也自然成了印圈中多元发展的典范。

所以,今天的问题不在于印刷企业要不要选择多元发展,而在于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多元发展。

市场在变化当纳利,企业必须随之调整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物都在变,市场当然更是千变万化,它因人们的喜好而变,因年龄的不同而变,也因社会的诱导而变。既然市场在时时发生变化软件,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当然也得变,特别是印刷,被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称之为与衣食住行紧密相伴的人们的第五项需要理所当然地也要跟着变。变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变才有生计,变也就是现时十分推崇的创新。 《中国印刷业年度报告》

企业适应市场之变包括了诸多方面数字印刷机,产品的品种变化,生产的工艺变化,企业内部考核的变化,……从单一产品走向多元发展同样是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一种表现,而且此举顺应了“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里”的原则化妆品包装,可以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目的。

最为典型的是书刊印刷企业为了避免吊死在图书印刷一棵树上,为了应对电子书的挑战,积极拓展社会商业印刷,甚至进军包装印刷领域,争取闯出另外一片天地。也有先行的印刷企业柔印,如临沂“新华”,积极发展印后的物流,扩张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如上海“柯创”,自建创作班子,专司儿童书的策划与出版印刷市场,既为印刷争取到充足的业务,又从出版上赢得了一大块利润,真正把长期被视为被动的加工企业的印刷厂的命运紧紧地攥在自己手上。

迄今为止,在国内,印刷企业选择印刷以外的行当扫描,打开另一片天地的似乎还不多见,这可能与印刷企业以中小型居多,资金实力并不十分充裕有关,也与跨行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储备有关。

多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纵观世界上规模化的印刷企业都在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顺势而进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光盘印刷,在某一行业、某一产品开始走下坡的时候,企业必须要有新的思考。美国最大的印刷企业当纳利公司今年以来就关了数家传统印刷企业,又新建了数家数字印刷企业,走上了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并举发展的道路。 供水/润版

日本的“大日本印刷”和“凸版印刷”、德国的“贝塔斯曼”都是具有百年以上历史和国际影响力的印刷企业,“大日本印刷”在2009年还重新挤进了世界500强行列其他包装,尽管只是名列第500位,与昔日的辉煌不能同日而语。如果这些企业不是与时俱进,多元发展,可能早就被赶出了历史舞台。

对成立于1876年的“大日本印刷”来说,从印刷起家全印展,但决不止步于印刷,总在做与印刷相关联的其它产品。“大日本印刷”做过印刷线路板,为电子行业提供关联服务。现在,她又在做液晶显示器用滤色片和背投电视用幕屏。总之,这样的大公司喷绘机,不会把自己的利润来源锁定在一条道上,总是数箭齐发,必中其一,甚至更多。

德国的贝塔斯曼公司也是这样,同样从印刷起步拼版,但图书出版是她的主业,近年来又联手其他企业进军商业电视和互联网市场,俨然成为全德国第二大网络供应商。只不过她在中国走得不最顺畅,在苦心经营了十来年后,最终选择了退出。

对印刷业来说印刷检测,因为数字技术的发展,因为互联网的普及、电子书的推出,传统印刷确实面临挑战,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着下一步该如何走的问题。换一句话说,转型升级是所有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多元发展上电子监管码,较早进入赢利渠道显然对企业的稳定发展有利。风险肯定有,但从前世今生的众多案例看,搞多元发展比不搞多元发展的风险要来得小。 供墨

“做自己熟悉的行当”

对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有一家印刷板块上市公司老板的想法是:“做熟不做生”。所谓“做熟不做生”,是指企业发展要尽可能地寻找自己熟悉的行当凸印,在产业链延伸上做文章。因为熟悉,对入行后的前景容易做出准确判断,新企业也可以避免走弯路。

这家企业的投资方是这样说的,在实际操作中也是如此做的。他们的经验可以为处于战略调整期的其他企业做参考。

这家上市公司做的是印刷,但以印塑、印铁为发展重点供墨,在其集团中,从事纸制品印刷的企业仅1家,而且正在由传统胶印渐渐地转向更为绿色环保的柔性版印刷,如此就避开了普通胶版印刷的红海竞争。这家集团正因为始终在自身相对熟悉的印刷圈内发展,企业在研发上就敢于做持续投入利通,舍得花大钱,因为这是他们企业赖以生存之本,只有在工艺、技术等各环节上领先于同行,才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定单、更多的利润,具有更大的市场话语权。

以印铁为例出版,他们把制作瓶盖用的进价较高的锡铁换成铬铁;之后,他们又采用国外先进设备,大大提高了吨铁的成品率;紧接着,他们又努力在减薄材料上下工夫。所有这些努力,大大降低了国内印铁瓶盖的单位成本网络出版,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显然,没有企业在技术上的执着追求,就不可能有他们今天在行业中的地位。一家三心二意、浅尝辄止的企业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平版印刷

该公司在印铁制盖行当成为大哥大以后,并没有停止不前,而是在多元发展上做文章。现在质量控制,企业的PVC热收缩标签在全国雄居商标标签业之首,新开发的PE彩膜又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国内最大的彩膜产销商。不断地在延伸企业的产品链上做文章是他们的成功经验。

在印塑上,该集团也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坚持让自己的塑料吹瓶厂跟随着饮料企业同步发展上光,饮料厂开到那里,他们同步把吹瓶厂开到那里,切切实实体现了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也因此不断扩张自己的企业网点。

当然,在熟悉的产业链上发展RFID,并不等于不涉及其他有可能赢利的行业,但这需要把握住时机,谨慎进入。几年前,该集团投身房产开发,而且选择在风景区建造高档的别墅房印刷工艺,结果,又大大地赢了一把。

此一案例告诉我们:从熟悉的行当做起,但决不排斥可以赢利的其它行当,关键是要有相应的人才储备,把握准时机。

随意投资完全可能带来不良后果

在多元化发展上PS版,有些企业走过的弯路同样可以成为我们的借鉴。

上市募资是企业获得多元发展的重要时机,但发展必须看清方向,良好的愿望未必一定能为企业带来理想的结果,反复折腾不仅会让企业白白丧失时机,也会导致企业无谓的经济损失。 印刷教育

有一家包装印刷公司《中国印刷业年度报告》,在坚持主业发展的同时,在多元投资上显得有点盲目,他们搞过航运、涉足食品、……,但因为缺乏对这些行当的深刻了解,结果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商业印刷,交了不少学费。显然,这不是多元投资的错,而是错在事前的战略分析与准备的不充分。

最近,听说2家上市公司在募集了资金以后在战略发展上有了新举措。一是,安徽的时代传媒集团上市以后拼版,增加了对原本在俄罗斯的印刷厂的投资,扩大存在业务开发潜能的海外工厂的产能。二是,福建“鸿博”收购了北京的民营企业——“国彩印刷”,从票据印刷领域进一步涉足到书刊及商业印刷领域,把企业的经营范围从福建扩大到首都北京。我们祝愿这些单位能够获得成功。

总之软件,多元发展中的多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产品多元、工艺多元,自然也包括着跳出原有的工作圈子实行跨行业发展的多元。多元发展是一种趋势,有实力的单位在转型中应该主动思考,谨慎选择印后设备,认真操作。

2011-7-20

(发《印刷杂志》) 油墨


潘晓东专栏

总访问量:288273 更新时间:2019-07-13 09:05:46

单位: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
职务:资深顾问
简介:1968年进入上海印刷物资供应站(后更名为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工作,先后担任工会副主席、宣传教育科副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1983年任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党委副书记;1987年任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1994年任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纪委书记;1996年起任上海中华印刷厂厂长,改制后任总经理、党委书记。2002年潘晓东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6年通过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考核,获“国有公司董事”任职资格。2009年潘晓东同志退休后应聘担任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资深顾问。现为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上海市文化人才认证顾问、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副会长、《印刷经理人》、《中国印刷》杂志和《中国印刷年鉴》编委。
潘晓东同志2001年荣获“上海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2002年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予“上海市心系职工好领导”称号。2004年被授予“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 称号。2006年荣获“上海市出版人奖”,同年,他还被评为“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组织者”。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