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王文鹏出版片语二

时间:2012-05-27来源:科印网作者:赵英著

  1.出版人的含义是:一印刷适性,从事出版行业;二,也还是个人!从这个意义层面上看,许多人根本算不上出版人。

  2.出版机构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一本畅销书不是本事,能建立不断创造畅销书的成功模式才是本事医药包装,这种模式的最终目标则是建立自己的品牌。做出版品牌才是真正的高手。

  3.畅销书不一定等于好书,甚至有的时候一定不是好书。畅销书是一个成功的商品。

  4.中国出版必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出版方支配阶段:书籍比较少,出什么书读者基本上就买什么书。第二阶段,图书“炒作”阶段:图书开始变得繁多方正,品质开始参差不齐,图书大多靠宣传、炒作、造势等手段来卖出图书。第三阶段,读者支配阶段:这个阶段属于图书品质领先的阶段,读者不再相信出版商的宣传,开始趋于理性设备,属于自主选择阶段。

  5.在中国,图书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大众书、专业书、教育书。卖的最好的是教辅书,因为学生人群很稳定,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需求,更是家长和社会的需求;最不能讨价还价的是专业书印刷包装城,因为它实用,不具有替代性;读者最广也是最难把握的是大众书,因为它类别最大,最分散,最小众包装总论,读者群体变化不定,但也是最具竞争力的领域。 术语

  6.出版机构中存在着明显的层级压制,比如一个封面,先是美编设计,然后是责编挑毛病可变数据印刷,然后是主管提意见,然后是主编彻底推翻或者是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指导。这一切是孤立的个体意见的互相替代,而不是互相取长补短。最终封面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符合了主编的意思,照顾了主管的面子图像处理,满足了责编的修改欲望,就是忽略了美编的意见,偏离了市场。

  7.图书营销一定要有持续性,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一定要不断花钱。许多图书的营销活动前期轰轰烈烈,后期戛然而止艾司科,就是因为营销活动一直是靠资金,而没有靠智慧。

  8.许多出版人喜欢玩“概念”,而这样的人多是高手,这样的概念引领一直是我追求的。但问题是:这样的概念必须符合社会热点,植根于某种需求包装安全,否则没人跟着你的概念走,这样的概念只是一个虚无的游戏,玩的只有你自己。要明白的是:不是社会需求来符合你的概念,而是你的概念去符合社会热点和读者心理。

  9.许多出版人把读者当傻子,认为自己设一个套儿读者就往里面钻。往往读者没上套书刊印刷,自己傻逼了!

  10.作者的稿子被退实际上是很正常的事情,许多作者却不是很理解,甚至遭遇多次退稿后会怀疑自己或者怀疑出版机构。要不认为自己能力不行,要不认为出版社没有眼光。实际上稿子被退要不就是你的稿子很烂,要不就是出版策划人没有把握。 个性化印刷

  11.许多编辑说作者的作品没有市场排版,希望作者写作时注意市场化一点,对此我是坚决反对的。我的理由是:作者不是出版人,让他去追寻市场是荒谬的。因为这部分工作应该是出版策划人的。我现在看到许多作者写部稿子和我说很有市场,我听他说不到点上就感觉很可笑,但是我又知道这是编辑的罪过印后设备,还是让作者只写作好了,市场我们出版方来管吧。

  12.许多出版机构喜欢头脑风暴,却总是收效甚微,甚至使简单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这是因为有倾听《中国印刷业年度报告》,没决断。所以一个选题会一定要有一个人是核心的人物,他有核心的思想和决定权。这个人应该是策划编辑,其他一切人的建议只是建议,他认为对的要汲取,不采纳的可以否决掉。而不幸的是曼罗兰,大多决断者是总编,总编因为不了解选题本身,往往依靠自身经验作出错误的决断,而大家都知道不正确,却都默认了酒品包装,于是一本书从源头上就出现了问题。

  13.我参加过许多选题策划会。往往大家很积极,也很健谈,不断揣测读者的心理。有一次我在书店问5岁的小姑娘喜欢什么类型的书时,她的回答是“恐怖、悬疑”,从此以后我才明白海德堡,我们的界定是有问题的,我们拿自己的年龄的心理安在了现在读者的身上,我们为读者做了决断,而没有去书店和读者哪怕随便的谈谈。原来:开十个选题策划会不如去一趟书店。 高宝

  14.小的民营书业自卑,认为自己各方面没有竞争力;他们不知道大的出版机构实际上更容易死去。

  15.出版一定要用数据说话其他,但不要太相信数据,有的时候抽样的个体调查也同样具有意义。图书本来就是个体性很强的东西。

  16.图书在出版人和读者之间往往是分离的。作为出版人我总是想做出销售火爆的畅销书。而作为读者我则一直喜欢销量在3000—4000册的经典书。

  17.图书的封面文案现在的出版人认为是越多越好,但是过多的信息反而会失去重点。作为读者我喜欢版面干净的图书,封面上只放书名、出版社、作者就好。所以,我认为图书的卖点不一定在图书上体现测评,要是非要在图书上体现的话,我建议把广告语全放在腰封上,这样读者可以“恨腰封”,把腰封狠狠地扔进垃圾桶,而不是这本书。

  18.小的出版机构许多事情做起来过于随意包装设计,没有程序;而大的出版机构则是程序繁琐,影响了时间和效率。

  19.许多编辑没有卖场的观念,因此在图书的封面设计上就没有做到最好。比如书脊文字放到架子上看不清楚,比如一本书放到一堆书中会被湮没。而真正了解卖场的编辑会在每一点的设计上作出水平。我记得原来有一本书属于职场小说,但是上架建议却写“经管”整合,结果一下在就被注意到了。 印刷检测

  20.媒体书的高明的做法不是四处找媒体做宣传,而是制造一个现行的社会话题或者有效的事件,然后媒体注意你、采访你,甘愿为你做免费的宣传。这一方面看图书的媒体新闻性够不够;一方面看作者的影响力够不够;一方面看图书策划者的手段够不够。

  21.出版有两个基本的追求目标:一为盈利,一为品质。只注重“品质”的可以“商业化”一点;只关注“盈利”的没有品质早晚会死掉。你目前盈利说明不了什么曼罗兰,因为读者总要走出“被炒作”的迷雾,慢慢变得理性。在“盈利”和“品质”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每家出版机构都必须考虑,当然也是不容易达到的。

  22.刚做出版的时候,我做校对,那时候我认为编辑就是文字的处理;然后我做图书本身的策划整合,我又认为那是出版的全部;后来我经常去书店里转,开始关心出版的下游;再后来我感觉自己应该了解图书的营销和发行;到现在我则感觉出版是个很大的概念,我则一无所知了!电子商务


赵英著专栏

总访问量:61925 更新时间:2012-07-15 13:58:27

出版人,位于京城。涉足经管、励志、科技领域。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