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停印一天 真环保还是愚昧无知?

时间:2012-06-20来源:个人博客作者:那福忠

  日本东芝电器的美国分公司包装安全,日前在一个维续地球生存的研讨会上,宣布今年10月23日为“全国不印日”(National No Print Day),呼吁全美国的机关、企业、个人,停止任何印刷一天,来提醒大众印刷对环境有多大伤害。根据美国东芝的统计标签,美国人每天浪费了三亿三千万张列印纸,相当砍伐四万株树,而印刷业并没有把这些浪费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好好的联系在一起。

  消息传出,引起美国印刷界强力反弹糊盒,不了解东芝的提议有什么用意,也认为所举的数据与指控不实,对印刷业完全不了解。印刷界资深观察家Andrew Tribute说,这不过凸显这家公司的市场行销人员的愚蠢,以及对市场一无所知。另一位资深人士RichardRomano倡导绿色印刷多年其他包装,说印刷产品转向数位,是为了使用便捷,从来就不是为了环保。

  美国印刷协会PIA(Printing Industries of America)执行长MichaelMakin,发表一份强硬的声明,说全国不印日不但是无稽之谈包装物流,而且是对全美八十万赖以维生的印刷工作者傲慢无礼。纸的原料固然是树木,但树木是可更新的资源,美国自从四十年前地球日开始,已添增了20%的林地。RIP

  印刷是唯一仅有一次碳脚印的媒体,一旦印刷完成包装装潢,无论重复阅读多少次,不再化耗任何能源。但电子器具,需要开凿提炼多种矿石与金属,以及塑胶、碳氢溶液等不可更新的原料来制造,而且每次使用都要消耗能源凹印,废弃的电子垃圾,造成更大污染。所以停止一天的纸张传播改用电子传播,没有任何意义。

  Michael Makin也借这个机会,建议大家浏览印刷协会的一本小册子 ValueofPrintFlipBook,从各方面汇集的资料企业,不但澄清大家对印刷的误解,也说明了印刷在传播上的效力,同时列举印刷业的具体数据,以及印刷业在整体经济的位置。对於误解部份,以下节录四点给读者参考北人股份,是否同意,只能请读者自己判断了。

  一、造纸伐树让林地枯竭,是大家普遍的印象,实际上正好相反。美国的林地多为私有,平均每天砍伐约100万株收纸,但同时每天也种植400万株,这样使得林地循环使用,获取的利润,来维持林地的再生,不致枯竭。如果需要量减少人民币,种植的意愿降低,许多林地势必改种,或开发别的用途,林地就真的枯竭了。

  二、纸张不等於大树,全球林地的使用饮料包装,造纸仅用到11%,木材占28%,其余做为燃料。造纸只有三分之一的原料来自树木,三分之一来自碎木削,另外三分之一来自回收的废纸。欧洲与美国造纸的能源拼版,60%来自可更新的能源。数码印刷机

  三、印刷不够绿,也许是黑色的印墨造成的印象,事实上纸张是最绿的作业。2010年美国印刷用纸有63.5%是再生纸,纸张回收再用自1990年已经高达77%,印刷是再生的资源乳品包装,印刷品一旦使用完毕,就立即纳入再生循环,制成新品。寄到家里的广告促销,仅占都市垃圾的2.4%,过於分散不容易回收乳品包装,但自1990年起回收率成长了700%。

  四、与电子器具做一简单比较,制造一台电子阅读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高於制作一本书的七十倍。制作一个CD档,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印制一本四色100页报告的四倍。2008年美国制造了316万吨电子垃圾,其中50-80%被运到外国收购,在不安全的环境下拆卸,等於把污染输出到外国。

  Michael Makin在声明中最後说,对东芝的不实指控,他无法沈默,并肯定的说10月23日各类印刷设备会继续愿转。另一边东芝也说有很多单位支持“全国不印日”软包装,说实在的,办公室每日列印、复印必然有很多浪费,停印一天让大家反省,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是一家日本公司与美国五大行业之一的印刷业对抗爱普生,胜负已定。立体印刷


那福忠专栏

总访问量:80180 更新时间:2018-08-31 19:57:16

主要经历:出生于中国东北,随父母赴台湾,大学毕业留学美国学习信息技术,任职美国化学文摘服务中心十余年,担任化学数据处理与全球早期电脑排版技术工作;其间返台任行政院主计处电子数据处理中心顾问一年;受聘台湾联合报,主持电脑报纸编排计划,完成全球首创中文报纸电脑编排系统,淘汰铅字使用,运作模式逐渐普及报纸等刊物,获台湾经济部“杰出信息人才”奖;后于联合报继续钻研电子出版技术,新闻稿件、广告远程传版、管理信息,使联合报出版作业进入完全自动化。服务联合报其间,提供业界出版技术与市场趋势,分析出版由印刷转向网络发展趋势,撰文演讲协助业界转型。同期,任台湾交通大学资讯工程系兼任副教授十余年,连续五年获聘为全球最大新闻网站竞赛EPpy Awards评审委员,五次协助北大方正主办高水平电子出版研讨会。服务联合报二十五年后,2005年退休,仍继续撰写文稿,刊载于两岸数字出版专业网站与期刊,提供业界前瞻性数字出版信息。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