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酷暑深夜看印报的直观感受

时间:2012-09-04来源:科印网作者:王德明

  2012流火的七月惠普,首都北京遭遇了61年才有的强降雨;而江淮大地则是烈日炎炎,持续高温在36c以上。23日23时50分,笔者携安徽胶轮专家许国应、包眴,来到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胶印车间,察看最新配置的高斯双塔轮转机对《大江晚报》的印刷生产输纸,并进行印品质量的随机抽样,于是便有了一次深夜印报的直观感受。

  人工装版反映出技改方向

  眼前的这组GOSS轮转机,宏伟壮观、漆光铮亮,是芜湖日报报业集团为做好伦敦奥运宣传报道而特地引进的大型设备。当我们来到机器旁的时候,弯版打孔工序已经结束标准及认证,工人正在进行装版。只见班长董必龙手拿PS版,蹲在滚筒旁,熟练地按动阀门开关,迅速装上印版。版子装好后,还仔细检查一遍水墨平衡,以确保牢靠稳固。此刻,他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浸透,但顾不上擦拭,继续再装版,直到用最短的时间全部完成。人工的装版时效显然不及机器装版票证印刷,且劳动强度大。我禁不住对董班长说:“轮转机要是和先进的平张机那样,能自动装版就好了!”小董笑着回答说:“全进口的商业轮转机就能够自动装版,但我们这款机现在还不行。”寥寥数语,道出了技改问题。实践再次证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族冠华,“数字、绿色、高效”是印刷业的发展趋势。加强技改势在必行,我们要不停地朝这个目标迈进。拼版

  反复调试确保印品质量

  轮转机开起来了,发出隆隆的轰鸣声,正反面双彩一次完成的报纸顺着传送架飞速而下,恰似“遥看瀑布挂前川”。经过折页成形爱克发,报纸自动堆成250份的一摞,再传送到打捆台上捆扎。开印不久,我注意到,车间自主任赵小华以下几乎每个人,都不时从传送带上抽取报纸认真翻看数字出版,查找不足,质量氛围顿时弥漫整个车间。工人们不断从控制台到机台,进行色彩和水墨的调衡,忙忙碌碌,没有一个人肯坐下休息。笔者也抽取报纸翻看包装总论,发现B版上的一组加粗文字广告的红版超标,且糊字现象明显。但我没有吭声,静观事态。因为我心里明白,重视质量的操作工是不会放过这些瑕疵的。过了几分钟,我再抽出报纸查看加网,发现套准开始好转了,等再过几分钟,图案和加粗文字已变得清晰、悦目。次日,我和两位专家在公司会议室,用放大镜检测报纸质量时喷绘机,感到7月24日的《大江晚报》印刷质量可以达到良好等级,这样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上让人放心。版材
质量控制

  大家全都自觉干活

  整个夜班生产过程,只闻机器轰鸣,未听人声噪杂。车间里的每个人,各司其责、主动工作医药包装,无需主任发话、派活,更无推诿、扯皮现象。我看到有几次机器突然停顿下来,不明就里,一了解,才知道是因为纸张断裂数码印刷,不得不停机续纸。这样,就使生产时间拉长。同时,在传送带上也出现滚轴板脱节,导致报纸纷纷落地,几番如此裁切,地上的报纸已积压许多。几个小伙子不声不响蹲在地上,将报纸一张张叠起拢齐,再送到捆扎台上,这样做既可避免浪费又能保证产量加快完成。小伙子们个个大汗淋漓,但谁也没有停下手中的这种又累又细的活。全车间仅有一名女操作工印刷检测,那是一位专门负责报纸捆扎的中年妇女。我眼里的她,始终不讲一句话,不离岗位,只顾埋头干活,专心致志完成任务。她的动作娴熟唐山玉印,捆扎牢固,不一会儿,一捆捆摆放整齐的报纸便堆在了地板上,“整装待发”。按照《大江晚报》的印数,以这组轮转机的高速度EFI,原本一个半小时就可完工,但由于纸张断裂等原因,一直延续到了近凌晨3点。我们3个从合肥来的人,是提前离开车间的,回头看一眼数码印刷机,工人们仍然像开始那样辛勤操作,耳边的轰鸣声一直伴随到楼下。对我们来说,这是难忘的一夜;但对工人们而言,却是极平常的一夜。这天夜里,印务公司的总经理汪维明也在车间陪伴大家版式设计,随后值班到通宵。设备

  目睹这些情景,我就在想:一张彩报送到读者手上看似简单,殊不知里面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智慧。在报纸出版这个产业链中,印刷环节则是最艰苦、最繁重的。是光荣的印刷人用辛劳的汗水浇灌出了精美彩报的绚丽之花,他们应当也被看作是饮料包装,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印前工艺


王德明专栏

总访问量:105159 更新时间:2023-03-02 08:43:10

职务:安徽省印刷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经历:祖籍山东郓城,安徽大学法律系法学专业毕业。在北京长大,1958年随父亲工作调动迁至合肥至今,成了实际上的安徽人。曾在部队服役多年,l990年从《安徽日报》社调至省新闻出版局工作,开始从事调研,不久改作印刷业务和行业管理,并长达近20年。曾任安徽省新闻出版局研究室副主任、印刷业务处(后改为印刷业管理处、印刷复制管理处)副处长、处长,2007年夏退休。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