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转型”不等于“升级”

时间:2013-06-25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康启来
依笔者之见立体印刷,“转型”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改革措施的实施;“升级”是企业整体得到提高的结果,是企业后劲、市场竞争力增强的主要表现。虽然大家常说“转型升级”,但二者并不存在天然的因果关系,企业转型不一定得到升级的结果,只有选择正确的转型方向和方式其他,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得到质的改变。也就是说,转型只是手段,升级才是目的。
  鉴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印刷企业应该正确了解和认识市场发展趋势,清醒判断本区域印刷行业和本企业的实际状况爱克发,然后再对是否转型、转型的方式和方向进行抉择。在印刷行业普遍不景气、市场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并非所有的印刷企业都必须通过转型才能获得生机,有的企业转型后,反而收不到升级的效果,还有可能使企业在困境中越陷越深上海光华,甚至可能因为“误入歧途”而彻底毁了一个企业。笔者曾经见识过一些失败的案例,至今记忆犹新,这里简单披露一些案例,希望对同行能起到警醒作用。
  案例一:多年前,一家书刊印刷厂认为市场上的真空镀铝软包装隐藏着巨大的商机发展史,于是没有经过认真的研究与市场考察,就盲目投入了巨额资金,上了一条真空镀铝膜生产设备,可机器经过试生产后,才发现该机型不适合工厂的订单特性包装物流,市场应用面十分狭窄,生产出来的产品,在生产成本和质量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劣势。这样一条崭新的生产线,只断断续续维持了几个月,就因为出现巨额的亏损总论,而不得不把机器贱价转让给其他工厂,该工厂也因此负债累累。地图印刷
  案例二:以预印纸箱产品为主的某彩印厂,所采用的大部分是二手胶印机,印刷效率和产品质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竞争要求,该厂负责人觉得凹印工艺不错打样,于是匆忙引进一台凹版印刷机,结果经过试生产后发现,该机器在印刷含有部分细小反白文字的大幅面实地版面时,需要采用“二次叠印法”,才能达到所需的印刷墨层晒版,而采用同一版面印刷二次,反白的阴字因套印不准而出现双影,客户不能接受。
  案例三:某港商看中一家中型印刷厂的设备和人才优势,主动上门与这家印刷厂的决策层就业务联营意向进行多次洽谈。该印刷厂垂涎于此港商拥有大宗固定业务,于是双方商定了联营方案。联营初期包装容器,该印刷厂发现现有产能明显不足,于是陆续斥资引进了包装印刷设备。可好景不长,合作联营大约一年后,货款回笼越来越不正常,最终因合作港商卷款逃跑版材,而使一个原来经营很不错的印刷厂一蹶不振,陷入岌岌可危的惨败境地。厂商信息
  企业转型绝对不等于升级,失误的转型方案,只能加快企业走上穷途末路的步伐。转型考验的是印刷企业经营决策者的眼光和魄力,转型措施实施前一定要对既定方案进行反复研究、分析和考察,避免一时利令智昏富士星光,过于冲动。与此同时,谁又能说围绕原有主业做精、做深、做细,优化生产、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不是升级的表现呢?
  (作者任职于福建莆田鸿立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康启来专栏

总访问量:222272 更新时间:2024-04-22 08:25:43

康启来,男,福建莆田市人。 1979年6月至今先后在包装印刷企业做过印刷、生产管理、品质管理和印刷行业协会等工作。 2008年8月起任中国包装联合会纸制品包装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质量评委; 2010年被聘为福建省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2018年10月起入选福建省出版物监测与研究中心印刷质检专家库专项评审专家。 曾任莆田县印刷厂品管部长、福建鸿圣纸业有限公司质检部经理、莆田市鸿立印刷包装有限公司质检部经理、生产部经理,福建电大莆田职业技术学校彩印专业班兼职教师。 现任莆田市印刷行业协会专职副秘书长、《莆田印刷》编辑。在40多年的一线生产和管理实践中,潜心钻研生产技术,先后发明了用自动凸版印刷机实现“明暗一次印”和印刷与打点线一次完成的创新工艺、树脂版“大版小印”工艺、用废旧的橡皮布制作凸印实地版印刷工艺、用胶印机压纹、凹凸压印和压痕工艺等多项实用技术创新成果,在包装印刷行业推广使用,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质量效益。还参与过福建省地方标准《酒类标签用镀铝纸》等标准的修改和审定工作; 获得过“旭恒铁工杯”低克重高强度瓦楞专题征文大奖赛金奖、2009年第八届、2010年第九届《印刷技术》和2011年第十届全国有奖征文大赛3等奖、优秀奖和二等奖;《中国印刷》优秀撰稿人、《标签技术》最具人气作者、《纸包装工业》优秀作者等诸多殊荣。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