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浅析印刷企业内的经营管理之道

时间:2018-01-02来源:科印网作者:王德明

  经营之道内涵丰富认证,做法各异,本无定论。今回顾安徽部分印企实践,觉得有三点经验值得交流:个性化印刷

  做优质业务电子监管码

  纵观皖印诸多创效企业,他们接手的业务,共具三大特点:含金量高、稳定性强、付款及时地图印刷,我认为这就叫优质业务。世上印品虽多,但并非干得多就会挣得多;唯做优质业务,才能实现盈利,产生积累,步入良性循环。我省优质印刷业务绿色印刷,大致分四类:测评

  “垄断的”,如烟标等。这类业务由国家专管部门掌控,选择供方严格,业务投放按计划分配,承印厂家业务饱满数字印刷机,不会因竞争而互相压价。目前,安徽烟印厂未过7家,家家日子过得红火。其中,安徽安泰新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仅用10年活动,即建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全国印刷示范企业”。合肥市华丰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当年还是长丰县印刷厂时,因得到市领导关照进入合肥卷烟厂供方圈子,从而获得发展后劲,有能力实施系列改革,厂区迁至岗集工业园区域报道,总资产达1.1亿元。版式设计

  “工价高的”,如涉外产品、多色书刊等。涉外产品往往由卖方定价,多色书刊则按色令数计费,故有较大的利润空间,能给承印厂家带来良好效益。安徽天翔高新特种包装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虽地处岳西山区图像处理,年销售收入却超过10亿元,主要成因是包括美国名烟“骆驼”“剑牌”在内的许多中外烟厂,都用它提供的水松纸即烟用接装纸。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小学课本从低年级始改彩色,用量可观。合肥杏花印务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合肥杏花印刷厂察觉这一商机高宝,当机立断购置了最适合承印长版彩书的北人八色轮转机,下手之快为全国第二。由于抓得早、业务足、工价高,这台轮转仅用3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以后十几年开机都是净赚。裁切

  “受众面广的”,如票据、塑料袋等。票据广泛应用于财税和商贸活动数码印刷,涉及各行各业,品种多、制作快、批量大,容易形成规模印刷,消耗成本又低,产生积累迅速。从全省看包装物流,凡票据印厂,即使是尚未改制者,均无倒闭现象,相反不少厂成为当地名企,安徽金辉印务有限公司就是典型代表。该厂起家于票据印刷酒品包装,越做规模越大,招标夺得全省财政和税务系统印刷业务半壁江山,加上其他业务种类,年销售收入已超3亿元,成为皖北头牌印企。塑料袋和保鲜膜已进入千家万户包装容器,成为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物件。庞大的市场需求给塑印提供了广阔生机,让相关印企经久不衰。桐城市支柱产业之一仍是塑料和瓶盖印刷,其包装基地的位置未显动摇。票证印刷

  “持续时间久的”,如中小学教材、教辅用书等。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实行“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目标凹印,这就决定了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印制和发行教材,即使在短缺经济年代也不例外。拥有64年教材承印历史的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疲于教材也得于教材,靠教材印制积累有力抵御市场风险,终达今日宏伟巨变。经教育部门批准进入课堂的《基础训练》和《寒暑假作业》等教辅印刷工艺,如同课本一样年年季季与学生见面。在市场零售的名目繁多的其它品种教辅,同样受读书郎青睐,购之踊跃。只要应试制度不变,教辅用书便会不绝,教辅印刷也就能够继续不停。合肥华星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始自教辅印刷平版印刷,扩至省版图书,十几年坚持不懈,拿下“中华印制大奖”银奖,被安徽出版集团列为本版图书定点印制单位。打样

  用智能生产油墨

  随着科技进步,人的劳动方式已由手工、半机械化、机械化逐步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迈进知识产权,成大势所趋。智能生产作为劳动的高级形式,可以最大程度地缩小脑力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同时也能将优质业务做到最好。在这种情况下,谁能与时俱进推动智能生产,谁就能抢占滩头阵地数码印刷印后加工,扼据发展要冲。智能生产具体到印刷环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压凹凸

  创新技术。淘汰落后工艺,掌握先进技能,按高标准完成产品制作,使客户满意度不断提高认证,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率先使用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真空镀铝膜技术和装备,首家生产出多功能高阻隔薄膜,最早建起高等级净化厂房,车间多采用全封闭生产模式,受到海外客商高度称赞平版印刷,稳夺“宝洁”“雀巢”等世界名牌包装订单。连线加工


王德明专栏

总访问量:105159 更新时间:2023-03-02 08:43:10

职务:安徽省印刷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经历:祖籍山东郓城,安徽大学法律系法学专业毕业。在北京长大,1958年随父亲工作调动迁至合肥至今,成了实际上的安徽人。曾在部队服役多年,l990年从《安徽日报》社调至省新闻出版局工作,开始从事调研,不久改作印刷业务和行业管理,并长达近20年。曾任安徽省新闻出版局研究室副主任、印刷业务处(后改为印刷业管理处、印刷复制管理处)副处长、处长,2007年夏退休。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