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观察评论

出版业的路障——不了解自己能力的台湾政府

时间:2007-07-01 10:50:23来源:崭新科技作者:吕理哲

  2007年六月上旬,财政部认定进口文化用纸的倾销差率逾20%,符合反倾销税的开征标准,就等经济部做最后产业损害认定,决定是否开征反倾销税,一旦开征,台湾的书籍成本将增加一到二成,对今天的印刷业正是雪上加霜。

  根据商业周刊1021期的报导,猫头鹰出版社社长陈颖青分析,台湾出版社不得不走出台湾,把量大的图书转往香港印刷,他说:“加上运费。印制成本还是比台湾印少了三成左右的成本。”

  最近,业界已经发现经由销售通路的退书率已经高达六成,所以出版社多赶着印多一些书,以免营业额背退书款侵蚀,恶性循环的结果造成,退书率更高,就再印多一些新书,台湾的出版业就像一辆快速奔向悬崖的马车,政府正拿着鞭子死命抽打停不下来的马匹。

  政府官员或许认为产业的大环境到了这步田地,不应该怪政府,新科技、新媒体抢去图书出版的生意,大家不都要求政府要眼光放远,应该多支持台湾未来的竞争力,但是网络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正是出版界读者流失的主要原因,矛与盾的难题政府也无能为力。

  正是这个因素,政府才应该知道不要插手大环境的重要性。大家都记得古时候台湾的电影奖励政策,引导台湾的电影产业有志一同拍电影给政府扶持的电影奖励委员会看,活生生地将台湾原来已经建立的世界华人电影领先优势,瓦解殆尽。

  远流老板王荣文在商业周刊访问时,也提到台湾在20年前,因为当时的纸张受到关税保护,使得台湾印刷的成本比不上香港,那时已经错失了作亚洲的出版印刷中心的机会。

  即使今天,欧美对亚洲印刷有需求的话,也多到香港问路,根本没有到台湾来打听的客户。台湾政府可能不知道,许多台商印刷厂在大陆发迹,就是从香港的外贸服务橱窗订个办公室,欧美客人的生意就是这样找来的。台湾外贸协会的橱窗恐怕没有一家印刷厂肯在那里招揽客户吧?印刷厂能作的是供应最好的质量和成本,但是让老外到亚洲印刷好地方的形象,应该是政府的责任吧?

  台湾政府向来以“本土”的观点来看“已经是平的世界”,我建议政府应该少作影响大环境的决定,因为台湾的市场太小,台湾政府的决定就算能帮助了台湾的内销产业,也一定会损耗台湾另一方面的对外的竞争力。

  五月十五日,大陆新闻出版总署同意,研究开放一千个书号和十个杂志的刊号让台湾业者在大陆正式出版,一旦开放,台湾出版业登陆的障碍,即将消失。今天台湾出版的压力已经到了临界点,以往外国书籍的中文发行权都由台湾出版社取得,后来,简体字繁体字版本分别谈判,接下来就会是简体字繁体字版本一次谈完,你说台湾如何和大陆竞争?别忘了丹布朗的出版社可没有本土意识形态,也没有一中情节,他们只在乎发行数量而已。

  从退书率高达60%已经可以看到台湾出版的书籍将消失的尽头,以后没有繁体字的小说可读吗?还不至于,我想台湾的翻译作家都会被对岸的出版社延揽,因为我们已经发现大陆的翻译书作者只是语文学家,外文好,但是文学素养和台湾的译者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大陆出版社一定也想改善简体版翻译书的文学素质吧,怕的是繁体字版的发行量太少,从此台湾人都会看由左到右横排的简体字版。

  如果纸张反倾销税开征,政府为奄奄一息的台湾出版界,将作出最后的贡献,将台湾出版界在台湾海峡中间,就像摩西一样划开了一条短路,让台湾文艺界的菁英到对岸,到那里有牛奶的绿洲去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