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观察评论

潘晓东:数据看印刷业发展形势 应对危机再创辉煌

时间:2009-08-25 20:13:03来源:科印网作者:潘晓东

  蔓延于全球的经济危机使得来自于海外的印刷业务量骤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促使出版社与专业书刊印刷厂思考以后的路应该如何走;数字印刷的新军崛起则让人感到了科技革命的威力;……,所有这一切都迫使今天的印刷人思考,我们应该如果调整自身工作以适应变化?因为,唯有准确地认清形势,才能制定出适合自己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进而如鱼得水于市场。浙江一位民营企业家说过这样一句很有见地的话:“市场首先是感知的战争,而不是产品的战争。企业是用思想来经营的。”只有清楚地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才能组织生产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企业的当家人不能把握大局,就不可能期望有企业的辉煌。
  在对中国市场的把握上,即使是老资格的美国当纳利公司也出现过差错。2005年,他们认定中国的黄页市场前景看好,有着15%的上升空间,于是,在美国对二台大幅面的商业轮转机作了整修后拉至上海工厂,谁知安装调试完毕,发现并非如此,便捷的互联网查询,使得黄页的印刷量只降不涨,对黄页印刷增加投资出现了失误。
  所以,面对变化中的印刷市场,我们印刷经理人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分析形势,制定企业的应对策略,为下一步的发展积聚力量。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印刷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印刷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由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979年我国印刷工业产值仅有47.97亿,还不及现时一个省份的印刷年产值。经过二十来年的发展,到本世纪初的2001年达到1799亿,2007年更是达到了4400亿。换一句话说,从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国方略以后,短短29年的时间里,我国印刷工业总产值增长了将近92倍,挤身进入了国际印刷大国的行列,我国的不少印刷企业也已经成为国际印刷市场的重要竞争者。
  值得指出的是,可能是因为统计口径的原因,不同机构发布的印刷相关数据不但差异很大,而且缺项很多,让人很难以此作为调整产业投资的基础依据。同样以2007年的印刷工业总产值为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发行管理司曹宏遂副司长在2008年10月13日全国书刊印刷专业委员会会议上告诉与会者的数据是:该年的印刷工业总产值是4986.05亿元(比大协会的统计数足足多了586.05亿),比上年增加503.74亿(这意味着2006年我国的印刷工业总产值已经大于4400亿,而大协会公布该年的数据是3800亿)。该年我国的印刷工业产值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的2.02%。
  他还告诉我们:截止2008年4月30日,全国有各类印刷企业102043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6427家,占印刷企业总数的6.3%,比上年减少43家。当年全国新增印刷企业2256家,新增率2.26%。另有复印打字业户85262家。印刷业的全部从业人员348.67万,
  由大协会公布的最近几年中国印刷工业产值的构成情况大致如下:

表1 最近几年中国印刷工业产值(单位:亿元)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进入统计范围的所有项目都持增长态势;包装印刷已经坐稳印刷业头把交椅;包装印刷的增长速度(11.8%)远高于书刊(4.7%)和报业(4.5%)印刷;海外印刷所占比重尚未突破十个百分点(9.4%)。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印刷业已经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个印刷圈。这三地的印刷工业产值几乎占到全国印刷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三以上,其中尤以吸引了相当香港印刷企业内迁的广东省为最高。2007年,仅广东一省的印刷工业产值就接近1300亿;长三角两省一市的产值达到1500亿;环渤海地区则达到900亿。相对而言,内地部分地区由于人口与需求的关系,印刷业的发展有待继续努力,比如:西藏2007年的印刷产值仅有1.57亿,内蒙古自治区也仅有14亿。
  三十年来,我国印刷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大量高档印刷设备的引进大大提升了印刷企业的生产能力,也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仅从平张纸胶印机进口的数量来看,从2001年的645台逐年稳步增至2008年的1130台(当年用汇7.2亿美元),八年间累计引进胶印机7846台,有效改变了国内印刷设备的构成状况,也为提升产品质量,进入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印刷业所占国际印刷工业产值的比重还不高。与印刷业的发达国家比,我们的产品质量依然有待提高,印刷新工艺的采用和不同印刷工艺的均衡发展也嫌不够。特别是在人均劳动生产率上,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更为巨大,见表如下:

表2 2006年美、日、中印刷业状况比较(单位:美元)

注:美元与人民币汇率按1:7.9735计算

  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在肯定我国印刷业有了长足进步的同时,必须正视这些让人汗颜的差距。
  这些数据也告诉我们,尽管印刷业面临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的矛盾突出,早已进入了微利时代;面临着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工价不断下跌的严峻局面,困难很大;特别是从去年起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客户需求减少,销售额下降,但只要我们做好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这篇文章,我们的盈利空间依旧存在。
  传统印刷业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
  印刷业在发展中遭遇到新问题、新挑战并非仅是我国如此,许多情况都说明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有以下一些资料为证:
  美国印刷业利润整体下滑10%。从2006年第四季度到2007年第三季度,全美国仅取得40.6亿美元的利润。
  俄罗斯每年失去2%传统印刷品读者。
  近五年,英国的印刷企业数量平均每年减少4%。到2010年,英国印刷企业的总量将减至9900家左右,较世纪之初减少25%。而且,英国印刷企业17%处于亏损,12%的公司连续二年亏损。
  导致印刷业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一是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推出,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印刷生产能力出现全球性的过剩。二是新型的传播业态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图书、报章这些传统的印刷品正面临着市场的严峻挑战。三是数字印刷技术已趋成熟,新兴的数字产品正贪婪地蚕食着传统印刷市场。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名著《国富论》中说过:“某一行业,当许多富商都投入资本时,由于彼此竞争,自然会降低这一行业的利润。一个社会的各个行业,如果资本都同样增加,那么竞争的结果必然会导致所有行业的利润都下降。”印刷业的状况就是如此,过度扩张带来的结果就是全行业盈利能力的下降。事实上,我国的平板玻璃制造业、彩电制造业早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为了让我国的印刷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印刷业的发展现状;正确认识新传媒形态、新印刷工艺对传统印刷的挑战;正确认识商轮在胶版印刷中的作用;正确认识经济危机对印刷业发展的影响。
  (一)正确认识印刷业的发展现状
  活字印刷起源于我国宋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即使是德国的谷登堡发明木制印刷机替代手工刷印,至今也已有500多年,只不过印刷技术总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地向前发展。可是时至今日,我们依旧把这项早已成熟的、早已得到普及的技术称之为朝阳工业,大张旗鼓地鼓励发展,正不知道这轮太阳何时才算真正升起?
  至于把印刷称之为都市型工业、绿色工业也都有不确之处。
  你说是都市型工业吗?一所像样的印刷企业,其投资门槛并不算低;它的用人也并不太多;何况,印刷并非绿色、无污染,只能说是低污染,在印刷的生产过程中,依然有废水、废气、噪声的排放,对周边居民和操作工人有着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正是这些认识上的偏差,贻害了整个行业的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