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观察评论

潘晓东:印刷安全常说,如何有效?

时间:2009-10-13 09:24:16来源:科印网作者:潘晓东

  印刷并不是安全事故的多发行业,因为,同交通、建筑、造船等行业比,它并不存在高危作业,所处的生产环境比较优越、设备的安全性能相对也较高。但,印刷业每年总还是会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故,从火灾到员工在生产中因意外而受伤。因此,在企业内加强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增强员工的事前防范意识与事故发生后的处置能力,依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我从1996年到2008年在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担任行政主要领导。在12年多的时间里,企业对安全设施的投入不可谓少,围绕安全所做的检查、处罚也事事跟进,但依旧发生过火灾和工伤事故,还是有不少可以总结的经验和教训。
  在2000年12月31日下午,企业组织员工休息天加班,全张四色胶印机在洗胶时意外发生火灾,不但一票否决了企业为争取成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从1999年开始两年来所做的辛勤努力,而且,在事发后的自我扑救中导致两名员工受伤。去年的12月,也是我在总经理岗位上的最后一个月,一位应聘进厂不久的农村女工在骑马联动线收书岗位上,带着手套的手在清理坏书时被皮带带进设备,造成2指前端截除。事故发生,对企业来说是名誉和经济上的损失,对员工个人则是终身的痛苦和影响。当然,错误和挫折也鞭策我们不断地改进生产企业的安全工作,杜绝再犯。
  不断提高设备的安全系数是印刷企业避免安全事故的前提。
  按照政治经济学的说法,掌握技能的劳动者和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是生产力的两大要素。在工厂,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参加劳动的员工和大量由生产设备与原辅材料构成的生产资料。这两者间的结合越好,劳动生产效率也就越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理所当然就越好。为此,企业总是在提升设备档次与提高员工收入上下功夫,以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也提升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印刷企业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既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使得设备的安全系数越来越高。拿印刷厂普遍使用的全张或对开平张切纸机为例,早年的拉杆式切纸机,缺乏完善的安全保护系统,在生产过程中一旦遭遇回刀,势必产生工伤事故。以后有了红外线保护装置,只要工人的两手依然在红外线保护装置的控制范围内作业,刀具就不可能进入切纸状态。切纸设备的再改进,又要求切纸工必须左右两手同时按按钮,切纸刀才进行工作,这样的设置也就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工人的安全。
  像这样强调生产安全的指导思想几乎贯穿在所有印刷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之中。在印刷或装订设备上,网罩就起着保护生产安全的作用,只要一提起网罩,运转中的设备就自动停机。在一些从国外引进的大型印刷设备上,自动保护系统设计得更是完善,比如,设备中的关键部位,当其内部温度达到一定的数值,煤气的浓度达到一定的限度,设备都会自动停机。有些时候设备意外停机,如果你从未遇到过,还未必了解机器被强制保护的原因。
  现在,印刷企业常见事故的发生,不外乎三方面的情况:其一、规模较小的企业使用大企业淘汰下来的旧设备,这些设备的生产时间相对较早,安全性能较低,容易引发事故。其二、为了应急,在检修中拆除了设备中的保护装置,事后又未及时安装,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其三、伴随着外来员工人数的增加、流动性加大,在安全操作教育和日常管理上尚未到位。
  仍以上面说到的中华公司去年在骑订线上发生的事故为例,收纸台的切纸机上本来装有网罩,从理论上说,这一环节不该发生意外事故。但问题就在于设备从公司原生产场地搬进青浦新厂房后,处于调试阶段,工人为了方便,骑订线在没有安装上网罩的情况下组织生产。加之新招聘上岗的工人,尽管以前也在类似的设备上做过,但并未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带着手套在机台上工作,以至在手套被皮带挂住以后,手被手套硬生生的带着轧进了齿轮。
  生存于社会的企业,其基本目的是为了盈利。在用低价采购设备、但有可能增加事故隐患;设备的采购价格虽然较之前者稍高、但安全系数也较高,这两者在要求投资者做选择的时候,真应该以选择后者为好。与其在发生事故后单位不得不花钱为员工做治疗,还不如主动地把钱花在选择安全性能较好的设备上,侥幸的心态是靠不住的。
  严格按规章办事是避免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
  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每家企业都会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在安全生产上同样如此。完全可以相信企业主都不希望工厂内有意外事故的发生,都希望高效、安全地完成生产任务,获得利润。但问题就在于如何把纸面上的规定化为现实生产中的实际操作。
  我们常说,交通事故是“十桩事故,九件属于违章”。在印刷企业内发生的事故,情况同样如此,有章未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因此,严格按规章办事是企业避免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制度面前还得强调人人平等,在制度推出以后,只要没有明确加以修改,任何人都不应该赋予废止现行制度的权力,这中间也包括经营者自己。因为只要允许有人漠视现行制度,那就意味着所存制度的全部软弱无力。在执行这项制度时许可打以折扣,那就意味着在执行另一项制度时也同样许可折扣的存在。这,在一个企业如此,在一个国家也同样如此。
  比如,印刷机滚筒外的网罩对生产工人起着保护作用。在印刷起脏的时候,工人为擦拭滚筒,拉起网罩设备自然处于停机状态,但这样做势必影响产量。于是,就有人私自拆除网罩上的保护联线,领导明知这一情况的存在,但因为能提高产量,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最终迟早要发生事故。这也就告诉我们,懂得了道理,但要坚持着按规范去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中间,领导必须坚持原则,维护规范。
  我所在的公司,2000年末发生的那起火灾事故,就在于当事人既没有严格执行制度,在违章操作时也没有得到有力制止,结果当然是付出血的代价。
  那时,工厂擦拭印刷机滚筒使用的还是汽煤油混合剂,汽油易于燃烧这是路人皆知的道理,但也正因为其挥发快,而且价格相对低廉,在清洗中还是被广为使用。为此,在操作中,要求用于照明的行灯必须挂在设备旁,而不允许操作者提在手上。我们公司的这起事故恰恰就是因为操作者违反了这一规定,为了照明方便,一位操作者一手提着行灯,另一手用汽油擦拭机器,在行灯不慎坠地破碎后,引燃了滴落在地上的汽油,而后火势顺着电线向其它印刷机组蔓延。在扑火中,因为操作工人手上都沾着汽油,所以有同志手上烧伤。
  事故之后,企业就下决心改传统的用汽油擦拭机器为使用洗车水,费用较之以往是高了些,但杜绝了后患。
  这起事故的最大教训是,员工对待制度规定的淡漠,而其他同志面对违章同样处置漠然。如果在以往的操作中提着行灯擦拭设备受到过应有的批评与处分,如果那天有同机操作的工人出面阻止这位员工的违规操作,这起事故就不会发生。但,违规终究酿成了事故,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惨痛和深刻的。
  说到底,规章制度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含有真理的成分,执行制度其实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企业制定了规章就应该确保它的权威性,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也依此来确保整个企业生产的安全。
  增加员工的安全意识才是避免安全事故的关键。
  保证企业生产安全的关键措施,应该是企业每位员工的主观意识,如果每位员工都珍视自己的生命,都关注自己的家庭,都敢于在遇到违规情况时挺身而出制止不良情况,那企业的安全工作一定可以做得最好。因为,只有员工自我意识到必须珍惜的东西,他才会自觉地去加以维护。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既需要企业平时的教育,更需要全社会扶持这样的凛然正气。不少时候,坚持原则同样会受到周边群众的冷嘲热讽。
  中国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公民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在不少违规现象面前往往是容忍的多,等待别人出来制止的多,见义勇为,敢于挺身而出的少。这当然不能责怪我们的公民,这其实是一种国民素质的养成,它需要榜样,需要舆论的鼓励,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匡扶正义。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社会广为传播、深入人心的雷锋精神,时至今日,不依然存在着与当今现实结合、继续发扬光大的问题吗?
  如果说,整个社会敢于挺身制止违规现象尚需时日,那,在一个相对于社会要小得多的企业内部又能不能先行一步,朝着这一理想境界去做我们自己的努力,特别是领导同志的带头努力,真正做到要求别人执行的制度,自己一定率先垂范;看到员工中存在违纪违规现象,自己一定仗义执言。这既是一种弘扬正气,也是一种自我挑战与自我加压,因为,被你批评的对象在以后的日子里肯定会盯着你的一言一行。但可以相信,只要领导带头,你的员工也一定会亦步亦趋,紧紧跟上。
  安全生产,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求,那就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这是很有道理的。这三层含义告诉我们,千万别把安全生产当作仅与自己一人相关的事,其实,安全既关系到自己,也关系到别人,再则,还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为别人所伤害。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每个人都成为自觉遵守纪律的模范,我们企业内的安全生产工作一定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