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观察评论

调整布局 狠抓服务

时间:2010-02-02 08:00:56来源:科印网作者:潘晓东

  应验着一句老话: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人们在奋力拼搏中度过了充满危机的2009年, 而2010年毫无例外地又将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年份。世博会第一次在上海召开,因其时间长达半年,对印刷企业而言或许存在一定的商机;但蔓延于全球的经济危机即便是已经看见曙光,毕竟尚未走到尽头。处于微利与危机双重夹击下的印刷企业应该如何生存,这是每家企业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顺应社会发展,调整产业布局。
  互联网与数字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得最为紧密”(王选院士语)的印刷行业处于一场大变革的前夜。传统印刷企业既不能对新技术的出现无动于衷,因为那将失去市场,但介入得过早,同样将为之付出代价,必须分摊设备成本,市场开拓也需要有资金加以支持。在这场变革中,与出版业务紧密相联的书刊印刷企业将首当其冲。
  顺应市场发生的变化是企业生存于社会的必须之举。为此,企业应该抓紧时间有针对性的调整产品结构,淘汰那些市场需求度趋降、竞争加剧、赢利能力低的产品,选择那些有发展前景、市场又有需求的产品。以专业书刊印刷企业为例,依循旧规,满足于一年两次的教科书印刷显然与教材走循环使用的方向不符,而且伴随着以纸为媒介的图书发行量的下行,书刊印刷的业务总量也会逐渐趋降,积极地拓展业务渠道,走印刷业务市场化、多元化之路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与业务结构相对应的自然是设备的调整。2009年在金融危机弥漫于全球的时候,日本小森公司的印刷设备在中国销售得特别好,这与不少印刷企业抓紧时机调整生产设备的策略密切相关,他们利用国家给予的降低进口关税的政策、利用国外供应商为应对危机给予的优惠价格来完成设备的调整工作。
  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调整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伊诺尔”是上海票据印刷业的领头羊,面对危机,他们逆风飞扬,在2009年初针对企业实际,在狠抓内部管理上大做文章,明确提出当年的管理目标是:劳动生产率递增10-15%,生产成本降低5-8%,在不影响内部正常运营的情况下,截止2009年8月,入职人数同比下降50.46%。这些有效措施不仅保证了企业安渡危机,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不断提升效率的理念。
  在一部一度风靡全国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有这样一句对白:“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要做到,只有做到了才能得到。”2010年要求我们的就是针对企业实际,脚踏实地地去做工作,把想到的调整计划通过努力变成现实。
  二、认真筛选客户,积极拓展海外。
  著名的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生前曾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企业生存于社会的首要任务,那就是:“创造客户”。因为,只有客户才可能为企业带来利润。但是,社会毕竟是泥沙俱下、良莠并存,根据以往的实践,注意筛选出优质客户、高端客户,淘汰掉低劣的客户对企业来说致关重要。因为,一个缺乏信用的客户完全有可能拖垮一家经营状态良好的优质企业。在经济危机中,发达国家的不少企业宣告破产并非自身的经营方向上存在问题,而是那些低劣的客户群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最终步上了不归路。
  上海有一家名叫“盛隆”的印刷公司,以商业印刷作为企业的业务重点。针对市场大印数定单减少、交货期缩短的情况,毅然于2009年引进HP5500高速彩色生产用数字印刷机,走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并举的道路。设备引进后,他们又对以往的客户进行认真筛选,把守信用、资信状况好的客户作为自己企业的重点服务对象,与此同时,毫不留情地删除那些不讲信用的客户,即使他们的订单很大。对企业而言,不能保证资金回笼,那做订单的风险远大于不做订单的风险。因为,后者仅仅是生产能力的放空,而前者完全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光是产能的放空问题,还得贴上生产成本,损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