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观察评论

我看商业轮转设备2009在中国

时间:2010-06-20 10:31:14来源:科印网作者:潘晓东

  1、中国的印刷业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高歌猛进。
  2009年是全球遭遇严重经济危机的一年。按常理判断,以承接海外印刷定单为主的珠三角地区印刷企业其业务必然受到重创,与此同时,为我国出口产品提供配套包装服务的印刷企业也会因为出口量的大幅减少承接的印刷业务也随之减少。但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在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发布的数据告诉我们,情况并非如此。2009年,中国印刷产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达到5746亿人民币,比之2008年的4750亿(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骤增20.97%,表现出强劲的逆势增长态势。是确实印刷业的形势一片大好?还是两家机构在统计口径上存在差异?或是2008年的统计数据有误?这一切至今还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我国印刷业的发展没有预料的那么糟糕,这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平稳增长总要比大起大落来得好。
  2、2009年应该是商轮发展小年。
  2009年,商业轮转印刷机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怎样?是否继续保持着快步递增的势头?我手上还不掌握有关数据。但凭直觉,这一年的增长态势应该未见得好。原因有三:其一,经济危机对印刷业的发展确实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对广告业、对出口占到相当比重的服装业、制鞋业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而这些行业的发展状况又与印刷密不可分,印刷业的投资者可能会静观其变,有待从容决策。其二、在高房价、高学费、高医疗费用对老百姓的重压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百姓急于发家致富的心态没有明显变化,读书之风依然未能在国内形成,这制约了图书市场的发展,也牵制了书刊印刷企业的高歌猛进。现时,图书的品种是多了,但印数有限、销量有限,库存不在少数。其三、新兴传媒形态对传统书报刊印刷企业的冲击在增大,他们的发展对市场的影响究竟如何还显得有点混沌,对印刷企业的当家人来说,存在着更新改造资金投向何方的问题。
  3、2009年上海的商轮实际使用量在减少。
  就上海的印刷市场而言,2009年实际投入使用的商业轮转印刷机的数量在减少,设备利用率也在下降。2009年5月的统计数显示,上海市场的商轮保有量是34台,当年上海新增商轮5台,是个不算小的数字。但伴随着行业的整合与调整,有些商轮事实上已经退出了生产序列。比如:中新(加坡)合资的上海三印时报印刷公司在连续两年出现经营亏损后,董事会决定清盘息业,该司持有的3台商轮从去年8月份起就处于停产待处理的状态。再如,中华印刷公司在2008年签署了新购3台不同规格的商轮合同,但因为厂房搬迁、设备安装的因素,迄今投入正常生产的轮转机还只有4台,有1台尚处于调试阶段。上海当纳利公司数年前从美国做了设备翻新后移至上海的2台黄页印刷专用商轮,每年投产的时间极其有限。当然,有些印刷企业在发现市场上部分商轮退市的情况下,有着垫补空缺大胆增机的举措。中华商务上海公司就从深圳迁入1台;复旦四维印刷公司在工厂搬至金山区新址后,于去年同高斯公司签订了购买1台M-500商轮新机的合同,应该于今年交付投入使用。估计,待这一轮调整完毕后,2010年上海地区的商轮持有总数可能会略减数台。
  4、商轮的印刷工价在持续下降。
  2009年,上海商轮印刷市场的另一个特点是竞争进一步加剧,承印工价持续下降。虽然,这与平张纸印刷市场的情况基本一致,是中国印刷工业快速发展,市场供给大于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也与印刷业同仁不能联手应对市场有关,但如此操作,对印刷业的可持续发展肯定不利。毕竟每一个投资者都希望将本求利,如果投资实业不能为投资者创造出高于银行储蓄利率的收益,他又何必去做那些既劳心又存在巨大风险的事!据了解,2009年上海地区商轮已经走到每色令加工收费9元人民币的境地,到了保本的边缘,与前几年的收费标准不可同日而语。须知,基本工费的降低意味着纯利润的减少,因为油墨等辅助材料的开支并未降低,反而是人工成本及煤气等燃料的费用在逐年上升。以拼设备的方式来渡过经营困难期的企业,又靠什么力量来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让企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低工价的状态对商轮的发展必定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5、商轮印刷的业务范围得到了扩张。
  如果说,商轮印刷工价下滑是一项利差消息,那更多以往客户指定要在平张纸印刷机上印刷的产品,现在已经接受转到商轮上印刷,应该说是一项利好消息,是普通印刷产品开始向商业轮转印刷机转移的一个信号,最为典型的是彩色教材印刷。从工艺角度出发,彩色的教材无疑是最适合利用商轮印刷的,因为教材的印数大,周期短,印刷要求又较为普通。应用商轮印刷不仅加工速度快,而且可以同步完成折页,这与平张纸印刷完成后还有着庞大的折页工作量是不可同日与语的。运用商轮印刷,印刷完成后,即刻就可投入下一步的装订作业,不待几个小时,图书当即可见。加之,商轮印刷的单位成本要比平张纸印刷低很多、效率却要比平张纸印刷高很多,这是何等诱人的剪刀差!况且,商轮加工的印刷品其质量并不差,我们的客户又何乐而不为呢!这一改变自然扩大了商轮印刷的业务量。出现这一转变与印刷厂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是他们用产品说服了客户。就像数年前,在用数码打样取代传统打样时,同样花了艰苦努力,靠印刷产品的跟进,最终被客户接受一样。
  6、世博与政府采购为商轮带来了新商机。
  对上海的商轮市场来说,2010年或许是个好时期,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为商轮印刷带来了极大的商机。与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不同,世博会的展期长达184天,预测的参观人数要达到7000万之巨,大众化的印刷产品比比皆是。以官方导游手册为例,8印张一本,算不上是个很大的数字,但几十万本的印刷量就是一项够刺激的任务。从现在了解的情况看,看好世博商机,愿意出资印刷的报纸、杂志、画册都不是一个小数,不少产品开口即要求印刷几十万、有的乃至数千万。
  再则,今年第2期的《印刷经理人》杂志刊载过一条消息,说是从2006年以来,政府印刷采购规模年均增长60%,2009年已经达到5053次、委托印刷的总金额达到2.18亿,这实在是一个不容印刷企业小觑的一个数字。显然,具备条件的印刷企业应该充分重视政府采购,争取通过招标赢得资金回笼风险极小的印刷业务。也就是在最近,上海市卫生部门为了提升市民的健康意识,上网公开招标寻找印刷企业,一本4.5印张的图书委托印刷的总量是1000万册,加上一些关联产品,此番采购项目的总预算高达6000万人民币,若非政府免费发放给市民又何来如此大的印刷业务?对有着商业轮转印刷设备的企业又岂能不积极地去参与这些极有诱惑力的投标?
  7、参股专司轮转印刷设备制造的美国高斯公司是2009年中国印机业的一件大事。
  2009年6月,中国的印刷机生产行业发生的一件大事是:上海电气集团公司继成功收购日本的秋山印刷机制造公司以后,又开始了他们的收购美国高斯轮转机制造公司之旅,他们通过购买“高斯国际”(Goss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新发行的优先股,成功地成为“高斯国际”的第二大股东,而且听说有进一步增加股权的设想。这一动作说明,印机制造界同样开始重视商业轮转印刷机的制造技术,尽管早在1993年,上海电气集团已经和“高斯国际”合资在上海成立了报用轮转印刷机的专业生产工厂。
  8、在控股“高斯”这件事上还是应该慎重从事。
  为了让收购“高斯国际”这项工作进行得更为稳妥,去年末,电气集团特意聘请美国著名的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为他们做市场调查,要求回答存在众多疑虑的一个问题:既然轮转机发展依然存在一定空间,有着盈利能力,那为什么美国公司却有意向外转让,这项工作究竟该不该继续向下做?其间,在上海印刷协会的安排下,调查人员也专门听过我的意见。我的观点是:①与日本市场上稳定地持有1300余台商轮相比,中国市场的商轮总量还远不算多,应该还有着扩张的前景。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权威机构可以拿出一个确切的内地商轮持有数,《印刷经理人》杂志在各方的支持下颇费心力也仅能收集到历年采购新机的数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使是把新机与二手机相加,在中国内地,商轮的总持有量还绝对不会超过200台,不少省市至今还是空白。②就发达国家的商轮市场而言,虽然现状已经基本饱和,但更新改造的要求依然存在。③尽管原本由商轮印刷的部分产品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互联网的挑战,有些产品的需求量将会减少,但毕竟还有着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究竟有多长还有待观察,现在就下结论为时尚早。④伴随着商轮印刷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软件配套技术的开发应用和连机开切装置的普及使用,商业轮转印刷机的承印范围得到了进一步递增,不少现时在平张印刷机上承印的产品将有可能转移至商业轮转印刷机上来完成。但即便如此,商轮与平张纸印刷机还将平行发展,有着各自的印刷领域。⑤对高斯公司的收购肯定有助于提升中国机械制造业的水准,从轮转机市场的现状出发,似不宜把收购后企业的年生产能力定得过高,应该以销定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