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市场政策

印刷机械产业发展的盛世年轮(一)

时间:2009-09-24 08:55:58来源:科印网作者:韩晓良

  中华民族曾在历史上有四大发明创造了世界文明。其中,两项发明与印刷业密切相关,一项发明是造纸术,它的发明开始诞生了传承历史文化、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载体;另一项发明是活字印刷术,它的发明开始了文字的传播,从而造就了现代书刊、报刊、杂志等文化、教育、宣传等信息产业的诞生与发展。以上两项发明的结合,又产生了当代的包装业、邮政业、金融业和商业印刷业快速发展。随着文化、教育、科技、宣传产业的需要,印刷品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以致形成当代印刷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产业规模已经达到4750亿元(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发布数字),成为国民经济骨干产业之一。

  印刷及印刷包装产业的发展,不断对印刷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世界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我国印刷装备制造业已经废弃铅印设备的制造,而要针对胶印、凹印、凸印(柔印)、丝印、特种印刷等五大印刷方式的广大市场提供设备,在设备更新换代的同时,制造规模成倍增长,市场销售额已经达到150多亿元(结合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和其它协会相关的统计)。20世纪末,CTP数字印刷设备开始兴起,将印刷设备产业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建国初期的印刷设备制造业(1949--1960年)

  印刷设备制造业是我国最早的机械制造工业之一,在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以来,手工铅字排版和凸版印刷方式已经延续了500多年,直至1947年在上海制造成功第一台单幅铅印报纸轮转印刷机。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我国的印刷设备制造业多为机械作坊,只能进行印刷设备维修和仿制。这个时期,印刷设备制造业规模小、产品结构简单、技术水平相当落后,只能生产手续纸、脚踏或手摇动力的石印印刷机、平台印刷机、圆盘印刷机。印前、印后加工设备也多为手动或手工操作。新闻印刷和书刊印刷的主要设备主要依赖进口,我国还没有独立自主的印刷设备制造业。解放以后,全国仅有屈指可数的几家生产印刷设备的制造厂。南方最早建立起的是上海人民铁工厂,后来演变为上海人民机器厂,即现在上海高斯印刷设备有限公司的前身。这家企业在1952年已经试制成功双幅报纸铅印轮转机,1955年试制成功LS201双幅书刊铅印轮转机,1958年试制成功LB403双幅高速报版铅印轮转机,并在《南方日报》和《安徽日报》试车成功。在这个时期,上海人民机器厂已经开始生产W1101凹印机。

  北方是北京人民机器厂,1952年建立,即现在的北人集团公司。这家企业在1956年确定为印刷设备制造厂,1957年试制成功ZY102型全自动刀式折页机、TZ403型四开自动转停式平台印刷机、QS-01型三面切书机等三种产品。1858年又试制成功TZ202对开平台印刷机,后来又试制成功LB404报版轮转印刷机和TE102型全张自动二回转平台印刷机,这时机器的印刷速度已经由1800张/小时提高到2000张/小时。

  在建国初期,1951年建立了以生产装订机械为主的上海万年机器厂,后来演变为上海订书机厂,即现在的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1954年建立了山东威海印刷机械厂,即现在的威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开始制造铅印印刷设备。1954年山西太行印刷机械厂,即现在的山西太行天泽印刷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出本企业第一台印刷机。这些企业的建立,初步奠定了我国的印刷设备制造工业体系。

  二、印刷术的第二次革命(1961--1979年)

  在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我国印刷工业仍处于老祖宗发明的铅活字排版印刷时代,一些省市的报社、书刊印刷厂还在使用铅印轮转机和平台机,此时,印刷设备制造企业刚刚开始制造胶印设备。

  这个时期,我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大量政治书籍需要印刷,尤其毛主席著作的印刷数量巨大。国务院下达28项技术攻关项目,扩建印刷设备制造企业,并相继由北京人民机器厂和上海人民机器厂分别包建陕西印刷机器厂和湖南印刷机器厂,扩大印刷设备制造能力。1966-1970年生产的各种印刷机械设备5.9万吨,是1966年以前17年总产量2.9万吨的两倍。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国外计算机录入图文信息的技术已经完成,激光照排技术开始在新闻出版业和书刊印刷业应用,而汉字录入系统还在探索之中,并制约了印刷技术的发展。

  1974年8月,当时的电子工业部、机械工业部、国家出版局、中国科学院和新华通讯社等五部委联合向国务院提出“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研究开发项目。经国家批准以后,简称“748”工程列入了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在王选院士(当时仅仅是讲师)的领导下,经过不懈的努力,解决了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并在经济日报出版系统应用获得成功,从而印刷业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并成为国际上领先的汉字印刷技术。

  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国产印刷设备制造企业迅速完成铅印改胶印的产品结构调整,当时J2101S型胶印机充斥市场,最多每年生产销售3000--4000台。随着胶印设备的普及,一批更新换代的机器开始陆续出现,如:单张纸印刷机J2102机、J2104机、J2108机等设备逐步取代J2101S型胶印机成为市场的骨干设备,并一度成为市场短线产品,甚至达到一机难求的程度。卷筒纸书报两用印刷机、对开和全张卷筒纸书刊印刷机、单张纸双面印刷机也成为市场的新宠,这是第一次产品结构调整与创新的成功范例。

  三、第二次产品结构调整时期(1980--2000年)

  八十年代初期,中文软件取得重大进展,随之电脑应用开始普及,计算机桌面系统和排版系统开始诞生,电子分色机走过最好的发展时期,并逐步被计算机系统所代替。

  改革开放以后,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印刷业开始走向市场,尤其在广告业和包装印刷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印刷设备制造业进入第二次产品结构调整时期。在这个阶段,印刷市场飞速发展,新闻出版业在广告业的推动下,地方报纸和企业报纸纷纷创刊,中央和省市的大报和专业报纸扩大版面和彩色多版印刷已经是市场迫在眉睫的选择。书刊印刷也在推行国际大开本印刷和中小学课本彩色印刷的变革。包装印刷业也开始兴起,软包装、生活用品和机电产品的包装需求量快速增长,增加对印刷设备的大量需求。在这个阶段,北人集团公司已经能够批量生产单张纸对开多色印刷机、书刊多色卷筒纸印刷机、扩版报刊印刷机和表格机等高档产品。上海人民机器厂在完成与罗克韦尔、高斯的两次合资以后,已能够生产报纸多色卷筒纸印刷机和书刊多色卷筒纸印刷机,也能生产单张纸对开多色印刷机等高档产品。在这个发展阶段,为适应印刷包装业得发展,一大批企业完成铅印改胶印的产品结构调整,制造名片机、小胶印机、四开胶印机企业从诞生到快速发展。这时,温州地区开始印后加工和装饰设备的制造;北大方正推动的印前设备的制造,从而奠定了我国印刷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基础。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随着产品结构的及时调整,促成前两阶段的部分印刷机械设备进入淘汰,一大批高新技术设备开始兴起,随着印刷包装业的快速发展,印刷设备制造业也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

  1999年底国家发布第二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及设备目录》,使铅印印刷设备及一大批印前铸字机等设备淘汰,从而带动印刷机械设备的大发展(第一批淘汰设备没有印刷设备)。第二批淘汰设备包括(表1):

表1

  四、现代印刷设备的兴起(2001--至今)

  2002年国家第三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及设备目录》正式出台,要求从2002年7月1日实行。目录中淘汰的产品有各种规格的J2101S系列胶印机、落后的凹版印刷机、安全性能差的切纸机、污染环境的苯溶剂的覆膜机等。这时,淘汰的落后设备开始被高速胶印机等设备所替代,各种规格的单张纸多色印刷机、卷筒纸多色印刷机、商业卷筒纸印刷机、不干胶间歇印刷机、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包括机组式、层叠式、印线式、单张纸式柔性版印刷机)等设备开始兴起,成为印刷业技术进步的骨干设备。这些高效的彩色印刷机和环保型印刷机的发展,得益于企业的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印刷设备制造业进入第三次产品结构调整时期。一些自主创新企业也开始了高档凹印机、大幅面胶版印刷机、计算机直接制版机、宽幅喷墨印刷机等设备的研发和制造,另外也兴起了一批连线自动化的印后加工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

  在此期间,2001年8月2日国务院发布《印刷业管理条例》,在实施细则中规定了印刷业进入门坎条件,提高了注册资金和设备的最低拥有量,对拥有已经明令淘汰的设备排斥在外,从而带动印刷设备市场空前的繁荣。

  第三批淘汰落后设备见表2:

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