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市场政策

走访京津冀34家印企,他们形成了这些思考…… | 区域观察

时间:2024-03-11 09:52:19来源:科印网
  05

  促进行业规范

  在促进行业规范方面,2023年北京印协先后组织开展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法规培训、印刷企业法定代表人法规培训、招标投标知识培训班。其中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法规培训近300人参加,企业法定代表人法规培训超400人参加,招标投标知识培训班有来自京津冀地区的88家印刷企业共150余人参加。

  此外,北京印协完成了2022年北京市印刷企业的统计工作。从统计数据上看,2022年北京市出版物印刷企业总数为423家,比2021年减少了13家;主营业务收入95.4亿元,比2021年减少29.6亿元,下降23.7%。数字印刷企业突起,2021年共467家,比2020年增加75家,2022年又增加73家,目前已达到540家。

  数字印刷的快速发展反映了北京印刷业主动求变,着力构建起更加符合首都出版印刷发展需求及产业结构的发展路径。

  京津冀印企走访调研思考

  2023年,北京印刷协会走访调研了京津冀34家企业,其中天津、三河、石家庄15家为本地企业,其余19家为北京通州区、顺义区、大兴区等区域外迁的企业。通过走访调研,产生以下思考:

  一是形成了京津冀出版印刷产业高质量新格局。

  京内传统书刊企业以及产业链相关企业逐步向河北、天津等地区转移,这些企业很大程度上仍服务于京内出版客户。北京书刊印刷业务的外溢有效拉动了天津、河北印刷产业经济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据不完全预测,北京外迁书刊印刷企业的生产总值在50亿元以上,成为天津、河北书刊印刷的增加值,由此逐步形成了环京印刷产业带和京津冀出版印刷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出版产业发展趋势对传统书刊印刷企业存在影响。

  调研过程中发现,外迁企业在新厂重建的过程中都增加了新的设备,产能大大提升,但也普遍存在业务不饱和的现象。进入“十四五”以来,国家主管部门逐步增强出版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了对书号的调控,总量日趋减少;加强了选题质量把关,对“新选题”进行严控,减少出版品种;同时加大了对专业明显不对口、过多的境外选题和不合适的儿童选题的管控,甚至对重印和再版书也加强了管理。

  此外,因传统纸质出版物受到电子出版物的冲击,加上近几年疫情影响,全国新书出版量有所下降,对外迁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挑战,对传统印刷业也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

  三是外迁企业寻找特色化发展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新模式。

  北京印协在调研过程中既看到了一些外迁企业以新建厂房为契机,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做出整体规划,同时也看到有很多企业依然以作坊式生产加工的状态存在,只顾眼前生产,不思考长远未来。

  在当下外部经济疲软、业内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调研组专家建议外迁企业应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走特色发展、园区内差异化生产、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路径,以确保企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京内企业对于未来发展应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为企业外迁提供了便利,距离已不再是阻碍企业发展的难题。河北、天津地区较好的营商环境、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企业异地协同、腾笼换鸟、做大做强提供了可能。

  京内企业应深入思考,不断完善业务结构,通过开发更加全面多样的产品满足京内市场多元化的需求,生产制造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摆脱与京外企业或小规模企业的低价恶性竞争局面。

  五是人才培训、科技赋能京津冀印刷业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外迁企业对于高质量人才以及印刷技术全面提升有迫切需求。北京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要求北京印刷企业继续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环保、转型升级”的发展理念,未来应充分发挥京内人才培训及科技资源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津冀印刷企业的健康发展。

  新的征程任重道远,2024年北京印刷业将在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基础上,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推动印刷业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本文刊载于《印刷经理人》杂志2024年第2期,

  由北京印刷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