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展会活动

2018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后续报道⑳

时间:2018-09-25 10:10:02来源:科印网

  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推动印刷业更好地服务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印刷强国,国家新闻出版署首次主办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搭建一个服务行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性、前瞻性、引领性、公益性行业协同创新平台。

  今年大会的主题是聚焦智能化,将汇聚政、产、学、研、用、金等各方力量,就智能化发展方向以及战略进行深入探讨。根据印刷发行司委托,河南新华印刷集团在大会上作智能制造案例分享。本期报道,小编为大家介绍河南新华印刷集团,看看他们是如何走出一条印刷智造转型之路。

  河南新华印刷集团智能化建设与展望

  河南新华印刷集团建厂六十多年,主营业务为教材、教辅、图书期刊、报纸画册、商业广告等产品的专业印刷。2017年资产总额4.6亿元、营业总收入2.21亿元。被新闻出版署授予“书刊印刷优秀质量企业金奖”、“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首批荣获“全国诚信印刷企业”和“国家印刷示范企业”称号。

 

  一、智能化建设目标

  河南新华智能化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5年引进日本三菱全张四色印刷机,当时这一举动,开创了河南及周边地区大幅面彩色印刷的先河,也是河南新华向印刷自动化迈出的第一步;1999年,引进美国四班生产管理系统,这是ERP系统的前身,是河南新华向信息化迈出的第一步;2001年,实现了互联网文件传输,网络化建设迈出了第一步……

  2014年,郑州市政府加快城市升级改造,要求印刷企业外迁,河南新华提出,借助外迁的良好机遇,在原有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智能化发展步伐。这也是河南新华第一次把智能化发展提上议事日程。国家印刷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我国印刷业加快“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实现由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的初步转变。这一要求,更加坚定了河南新华进行智能化发展的决心。为此提出“加快技术创新、推动智能发展、实现转型升级、打造新华品牌”的发展思路。

 

  二、智能化建设进展与成效

  多年来,河南新华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关注印刷行业发展动态,不断加强新技术开发与应用,走出了一条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之路。

  (一)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是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有效手段。河南新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进行信息化应用的探索,发展至今,以ERP管理系统应用为代表的信息化建设日趋成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建设ERP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全流程管控。1999年,河南新华引进美国四班生产管理系统,这是ERP系统的前身;由于四班与国内生产环境不相适应,又无法进行修改,2009年,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又率先与方正悟略合作开发ERP管理系统,在此过程中,双方进行了大量试验、调试和改进,2011年基本完成;2016年对该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搭建起了较为完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目前,ERP系统能够完成物资资源(物流)、人力资源(人流)、财务资源(财流)、信息资源(信息流)的全流程管控。并且实现了ERP数据和财务数据的有效对接,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重点介绍一下河南新华ERP系统在工价管理、协同生产、物料使用方面实现了精细化管控。能够实现对每道工序的自动核价,通过系统把业务工价与内部核算的控制工价进行对比,判断是业务工价低还是内部成本高造成的;可以实现所有工序作业计划和生产动态的信息共享,包括给生产者强制推送与生产工序有关的信息,管理者共享一线机台生产动态信息;可以实现单机台核算物料成本,即机台人员在机台ERP终端发出用料需求,物料管理人员通过库房ERP终端进行确认,将材料按需配送至机台,月底时进行单机台物料成本核算。这些功能的实现,有效提升了精细化管理,最大程度节约了生产成本。

  第二,建设“中原云印”管理服务平台,整合系统内部印制资源。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聚合印刷企业优势、整合印刷资源创造了条件。在调研国内一些优秀印企的做法后,河南新华提出建设印刷资源管理服务平台的设想。最初的构想,就是整合集团系统内印制资源,形成系统内资源优化配置、共同发展的局面。2016年提出平台建设构想, 2017年开始着手实施。建设过程中,随着思路的不断清晰完善,实际工作的不断推进,河南新华又有了新的设想,为什么不能把河南省的印制资源整合起来,实现省域印刷资源的整体合力;是否能够在此基础上“走出去”,打造区域或全国范围的印制资源服务平台。于是,在建设过程中,河南新华对平台建设目标和内容进行了调整,最终形成“三步走”的工作思路。即:

 

  一期,完成集团系统内出版单位印制资源的整合;二期,打通系统内出版、印刷、物供、发行信息通路,实现印制资源、物资供应、仓储发行、物流的全面动态信息化管理;三期,河南新华希望集聚省内甚至国内优秀印企、出版单位加盟,把平台建设成为区域性印制资源电商服务平台。

  2018年7月完成内部10家出版单位数据对接。目前运行状态良好。截止8月底,实现营收1700余万元。平台一期建设目标初步实现。

  第三,实现ERP与“中原云印”信息对接。两个系统实现数据对接后,为印刷资源大数据分析提供了可能。无论对河南新华自身还是出版单位,都可以从分析中了解物料信息、印件信息、印厂信息等数据,在统一生产部署、物料调配、工艺安排等方面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从而达到发挥规模优势、降低综合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实现集约化管理的目的。对合作印企而言,平台的应用将带动一些优秀印企加快ERP等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共享大数据信息,提升精益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经营效益,实现河南新华与优秀印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二)切实提高自动化应用。庞大和繁杂的工作量一直是印刷业面临的困境,河南新华又日益面临人员老化退出的现实问题,切实提高自动化应用水平日益急迫地摆在面前。为此,河南新华进行了艰苦而积极的探索、实践,在单机自动化、部分联机自动化和辅助操作自动化等方面付出了不小的努力。

 

  第一,从提高物料信息准确性入手,实现平张纸进出自动化管控。为解决纸张平面库先进后出、占地面积大、信息不准确等问题,2002年,河南新华在全国书刊印刷企业率先建造了自动化立体库。通过软件管理系统实现了纸张自动存储和调用,在保证物料信息准确性、安全性的同时减少了损耗和差错率。整个业务流程仅需1人操控。由于受资金和场地限制,到目前,河南新华仅实现了平张纸存放的自动化管理,后期到新园区后,将实现所有纸张的立体化库存管理。

 

  第二,从提高产能和质量入手,引进国际品牌自动化生产线。为切实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河南新华就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国际知名品牌自动化生产设备。目前,河南新华拥有德国原产海德堡单张纸印刷机12台、海德堡等高速卷筒纸印刷机13台、以瑞士马天尼为主的装订生产线11条。这些自动化生产线的引进,大幅度提高了印刷装订的机电一体化水平。如可以实现自动装卸印版、油墨预置、一次完成无线胶订产品印装等自动化生产。生产能力逐年提升,员工总量持续减少(从2009年的1300人到目前810人)。目前日生产能力7000令、装订100万册。

 

  第三,从提高辅助生产能力入手,购置开发自动化生产设备。引进配锁连动生产线,配页、锁线、质量检测自动一次完成,实现精装书芯配锁自动化。节约人工12个/天。引进全自动分书计数堆积设备(2013年),终结了书刊人工收集、整理、检查、计数的传统模式。实现了计数堆积的自动化。节约人工30个/天。引进书帖自动打捆装置(2014年),与商业轮转机配套,实现捆扎自动化。节约人工6个/天。引进自动翻纸机(2013年)解决了单张纸印刷机半成品人工“抖纸、上纸”问题。受此启发,合作开发移动大型翻纸设备(2017年),解决了轮转印刷产品整台翻面问题。

  (三)充分利用网络化技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信息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通信网络化已经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生产型企业。河南新华通过网络互联实现印刷产品数据链、工艺数据、生产数据等的有效集成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第一,实现文件传输网络化。文件线上传输,能够极大节约人员、时间的损耗。河南新华逐步实现了互联网传版系统、人教社教材传版系统、人教社教辅传版系统、《求是》卫星传版系统的应用,与“中原云印”管理服务平台一起,实现了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加工、客户服务等各环节的数据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在实现网上文件传输的同时,又完成了线上接单结算功能,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二,实现质量控制网络化。引进方正畅流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可以对制版整个作业过程的质量预检、作业管理追踪等进行全面质量监控;实施色彩管理技术,可以实现屏幕软打样、数码打样、油墨控制等的全面色彩控制;建立了质量管控体系,可以实现质量信息反馈、工作质量考评等全过程质量控制。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第三,实现设备管理网络化。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等在印刷设备中的广泛应用,传统设备故障诊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要。河南新华与多家合作商签订了设备远程技术诊断和技术支持协议,通过网络现场解决设备问题,有效减少了印刷设备诊断难度大、时间长、误诊率高等难题。同时,河南新华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能源综合计量管理系统,能够实现水、电、气、空调、设备等能源消耗的自动采集、在线监测、准确统计、合理考评,有效提升了能耗管理水平。

  (四)积极探索智能化发展。智能化作为“十三五”期间印刷业的发展方向之一,既是必需也是必然。河南新华在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发展的基础上,对智能化发展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第一,建成国内首条全流程数字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一键出书按需印刷新模式。河南新华以发挥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引领示范效应为责任,聚焦技术创新,推动智能发展,在充分考虑后期应用和节约资金的基础上,2013年投入3000万元建设了当时国内第一条按需出版数字印刷生产线。生产线主要机型选用方正和马天尼印刷设备。为实现马天尼软件与方正系统控制器的信号互连,三方工作人员进行了14个月的匹配调试,打通了底层数据通讯通道,实现了命令交互功能,使数字印刷(方正)与数字装订(马天尼)实现联线生产。这是国内首条方正+马天尼文件处理、印刷、装订全流程数字智能化控制生产线,实现了接收文件智能化处理、拼版智能化处理、任务队列智能化处理,是一键出书按需印刷模式的大胆尝试。全线操作仅需2-3名工作人员。数字印刷的应用填补了河南新华在按需印刷方面的空白。

 

  第二,运用图像视觉技术,实现产品质量控制智能化。为有效解决人工“串校”问题,河南新华经过三年技术调研,与专业技术公司联合开发适合书刊印刷业的胶印产品离线质量检测系统,2018年初,该系统进入实际生产试验阶段,通过在折页机、骑马订和胶订生产线安装错帖检测装置,以及大量试验和技术改造,目前基本实现电脑扫描技术替代人工“串校”工作,完成装订生产过程关键节点的智能质量控制。这一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为印刷产品质量稳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第三,创新印后加工新模式,打造“一书一码”溯源新功能。2014年,为较好解决教材教辅产品粘光盘、夹答案需要人工操作的问题,满足这类书刊产品的市场需求,河南新华引进了自动插本机生产线,极大地解决了手工操作带来的种种弊端,节约了大量人工成本。继而,在经过两年多调研和测试的基础上,2018年购进环保型冷激光赋码系统,与自动插本机生产线和自动堆积机完成联线对接,“一书一码”溯源功能得到实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产品身份数据库,满足了出版产品“号段管理”的特殊需求。每月可节约人工600个。

 

  三、经验与体会

  几代河南新华人在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收获也有眼泪。体会最深的几点是:

  第一个体会是,智能化发展需要恒心恒力、扎实推进智能化发展一定是以问题为导向,结合自身的产品特点和发展实际逐步实施、解决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每项工作的推进都要稳扎稳打。这可能是个长期、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我们具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信心才能完成。

  譬如:为解决人工“串校”问题,从2015年提出问题到2018年基本解决,整整进行了三年多的时间;

  为实现数字印刷设备的信号互连,进行了14个月的匹配调试;

  为引进环保型冷激光赋码系统,进行了两年多调试和测算;

  ERP系统的应用、升级,从1999年开始,至今仍在进行……

  还有一些问题,从提出至今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譬如普通轮转印刷书帖的自动捆扎,从2014年河南新华就开始进行技术探讨和论证,但是印后书帖墨迹快速干燥的问题至今无法解决,项目只能暂停实施。

  二是要建立企业内部生产过程控制标准。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智能化建设也需要围绕这一主题逐步推进。为了确保生产质量,一定要加强生产过程控制标准化建设,在工艺、操作、质量控制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提高标准的普适性,形成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这样企业的智能化发展才会具有坚实的基础。

  三是以ERP系统为代表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自主优化和完善。书刊印刷业不同于其他制造业,计划复杂多变,几乎不存在“标准化”流程,因此书刊印刷业ERP的功能需求和其他制造业(包括其他印刷业)普遍存在差异。所以,书刊印刷业的ERP系统,必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自主优化、开发和完善。这也是河南新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信息化的应用,直到今天仍在探索完善的主要原因。

  四、智能化建设展望

  智能化是印刷业实现现代化生产的必然趋势。河南新华在未来的发展中,希望借助国家推动印刷业发展的东风,抓住新园区建设的机遇,重点布局智能化发展。通过打造仓储物流智能化、设备互联智能化、管理决策智能化,形成上下互通、整体互联的产业发展体系。

  第一,实现仓储物流智能化。以园区建设为契机,采用集成化物流设计理念,实现从物料存储到成品发运的智能物流运输流程。建设物料自动统一调配的智能化立体库,通过软件控制智能运输设备,完成物料自动运送到印刷机台、半成品在各工序间的自动转运、以及成品的自动发运。打造智能化仓储物流新模式。

  第二,实现设备互联智能化。以重点项目的智能化建设为目标,优化再造设备互联智能化工艺新流程。引进先进数字墨控技术,完成印刷设备与数字墨控设备智能化互联,实现墨色控制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视觉检测等技术运用,完成印刷设备与智能质量检测设备智能化互联,实现产品质量控制智能化,稳定产品质量;加快自动化产品包装设备的联合开发,完成装订设备与包装设备智能化互联,实现产品包装生产智能化,降低人工成本。

  第三,实现管理决策智能化。加快MES系统建设,实现生产信息及时准确采集、传输与执行,提高自我分析、运行数据判断与执行能力,为管理决策智能化提供准确生产信息依据;加快WMS体系建设,打通外部物流、内部物流信息通道,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为管理决策智能化提供准确物流信息依据;升级完善ERP系统功能,在智能排产、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提高信息收集和综合处理能力。最终,通过MES、WMS、ERP系统的信息互通,为内部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