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文字六〇三厂,我无法抹去的记忆(一)

时间:2018-07-05 10:58:09来源:科印网作者:艾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603”这组数字特别敏感,无论是钟表上偶然巧合的时间,还是马路上汽车的车牌号,抑或出差、旅行入住酒店的房间号……总之,只要看到“603”这组数字,就会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工作了四十二年,2017年正式退休。除去两年难忘的“知青”岁月外,前二十年学习和工作在湖北文字六〇三厂,后二十年学习和工作在高教社(天津)印务有限公司,但最让我刻骨铭心的还是前二十年青春时光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一个人到了爱回忆往事的年龄,说明老了,也许这就是我对这组数字如此敏感的原因吧。

  “603”这组神秘数字代号的“三线厂”,已经渐渐被公众遗忘了,即便在印刷界上了岁数的经理人群体中,也不会有多少人知道,更何况现在的年轻人呢?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大有开战之势,国家当时从战略的需要出发,根据战略位置的不同,将沿海地区划分为一线、中部地区划分为二线、后方地区划分为三线。三线又有大小之分,西南、西北地区为大三线,全国一二线地区的腹地为小三线。鄂西北地区的襄阳市,自然被划为小三线,成为我国的战略大后方之一,支援前线的大后方之一。

  文字六〇三厂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由当时国家文化部决定兴建的。1965年报请国务院批准,1966年破土动工,1969年竣工投入生产。员工主要由上海市印刷五厂、革命印刷厂、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所及当地招收的两批学员组成。

  负责建厂的出版印刷界老前辈、原国家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副局长王仿子先生,在为文字六〇三厂创立二十周年而作的《祝贺与回忆》中,把当时建厂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讲到文字六〇三厂从孕育到生长的历史,必须从1964年7月文化部召开的全国印刷工作会议说起。这次会议的主题之一是讨论1965年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书刊印刷事业发展规划。当时突出的问题是印刷生产力不足,会后起草向国务院的报告时,着重讲了扩展生产能力、扩建新建印刷厂、增人增设备的设想。当这个报告还在一稿二稿地不断讨论修改的时候,关于‘三线建设’的精神下来了。为了防止敌人突然袭击,准备打仗,把全国各地区划分为一、二、三线,提出调整第一线,建设第三线的方针。十月底我到国家计委文教局汇报1965年发展印刷生产力的设想时,文教局的一位领导指示:根据‘三线建设’精神,全国十五个大城市不再新建印刷厂,要建新厂只能在三线。在一线的一些厂可以一分为二,老厂支援新厂,并指出建设要用最新的技术装备,全部机械化”。

车辆检修

 

  文字六〇三厂建厂初期,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感召下,员工们肩负光荣的历史使命,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为了国家的印刷事业,满怀豪情,告别故乡,从上海、北京来到了当年条件还比较艰苦的襄阳市襄城区羊牯山下,风餐露宿、肩挑人扛,用艰辛、汗水甚至生命建设着文字六〇三厂。

  文字六〇三厂是国家文化部在三线建立的一个以印刷毛主席著作为主要任务的印刷厂。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字六〇三厂都是以相对保密的方式存在。

  工厂实行军代表驻厂制度,重大决策事项全部由军管会说了算。推行半军事化管理,车间主任称呼连长,工段长称呼排长,组长称呼班长。相反,管理部门都叫组,如生产组、技术组、政工组等等,管理部门负责人称呼组长。据建厂元老姚建福老先生说,那时候工厂的管理带有浓厚的“文革”时期的色彩,是“大组套小组,全厂好多组,不知谁管谁,上下一般粗”。

  当时的通信采用保密信箱号的方式,使工厂充满着神秘的色彩。记得1978年5月,我到文字六〇三厂上湖北省印刷技术学校时,通讯方式主要是靠写信,工厂的通信地址是210信箱,时常被粗心的同学或同事们误写为201信箱,寄到了湖北省第五监狱,查无此人后再来回往返,闹出一个个笑话。

  文字六〇三厂坐落于汉水江畔,占地面积253.5亩,依山傍水,人杰地灵。工厂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两个部分,生产区和生活区都顺山势而建。用我当年给客户介绍工厂情况的台词来说,叫“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指襄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工厂,似乎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小社会,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进入生产区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右对称的玻璃宣传橱窗,还有正对面的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认真作好出版工作”的语录牌。再往前走,一排排宽敞明亮的厂房,一行行高大遮阴的法国梧桐树,一条条纵横交错、整齐畅通的道路,展现出一幅鳞次栉比的标准“三线厂”景象。

  在以铅印为主的七十年代,文字六〇三厂就已经成为具有排版、铅印、零印、胶印、装订、发行、纸张采购、图书物流、设备维修等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印刷企业。12台全张铅印单面印刷机、4台高速铅印轮转印刷机、2台二回转全张自动平台印刷机,都是那时国内印刷最先进的骨干设备,加上国内最早进口的两条马天尼胶订联动线,可谓独领全国印刷之风骚。

  工厂机修车间不仅设备维护、保养、抢修的能力强,而且零配件加工和设备制造的能力也非常强。仅我知道的,就生产制造过一折折页机、烫金机、过胶机、扎捆机、纸张分切机、钻床、镗床、龙门吊车、叉车等机器设备,真是非常牛!工厂发行科,是以全国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所抽调人员为主力组建的一个图书物流部门。在出版社独立自办发行业务前后,一直承担着代新华书店总店向全国3000多家县级以上新华书店发货的业务,这种“一条龙”的生产运营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全国来说也仅此一家。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