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数字化“补课”与智能制造

时间:2019-01-24 16:11:57来源:科印网作者:王丽杰

  上期编话,我们探讨了“自动化离智能化还有多远”?结论是,印刷企业引入自动化设备、自动化产线,还只是智能化建设的第一步。自动化需要与数字化、网络化并行建设、融合发展,才能逐步接近智能化的未来目标。

  作为智能化的重要基础,完备的数字化在企业内部呈现5大特征:

  ——数据化,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活动建立了共享的数据库和知识库,可实现信息流与价值流(含物流、资金流)的协调整合;

  ——信息可视化,数据经过处理形成有用的信息,并按需显示;

  ——模拟仿真优化,利用相关数据和信息模拟仿真实际生产情况,达到最优化生产过程;

  ——监控实时化,监控和实际生产同步;

  ——协调决策智能化,对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干扰和波动进行协调,实现最佳决策。

  显然,针对这样的数字化目标,印刷企业尚需全方位的补课:梳理纵向和横向集成的业务模型与组织结构;制定生产规范、标准与安全保障制度;选择合适的工业应用软件;建立数据采集与监测控制体系;铺设网络系统;进行员工培训等等。

  需要强调的是,工业应用软件除了业内熟知并开始广泛应用的ERP系统,当下需重视MES(制造执行系统)等系统的引入与建设。如果我们将企业的信息流比作金字塔的话,ERP只是塔尖部分,更多承载信息在销售、财务、人事等职能部门之间的流转;而MES是车间级的,作为生产管理的核心软件系统,实现与上层ERP系统、底层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

  所以说,数据“下沉”与“协同”是印刷企业数字化“补课”的重要方向。进一步聚焦工厂与车间内部,更多采集设备运行实际数据,实现设计、生产运行、调度、检测、物流各子系统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并持之以恒地建立企业各种生产资源数据库(如技术、零件、产品、工艺、供货商等),都应是印企数字化建设的着力之处。

  而眼光向外,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域的网络协同制造,实现用户连接、远程诊断、预测性维护等智能服务,更进一步将分析结果反馈到产品设计、新品开发、生产优化方面,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闭环控制,对印刷全行业来讲,还是需产业链协同努力的远期目标。

  形象地说,数据和信息就像智能工厂中流动的“血液”,将企业生产过程彻底数字化,增加造血功能;将横向、纵向、端到端的集成数据打通,让血液顺畅流动起来;引入完备的工业软件,将数据转化为指导企业智能生产的不竭能源,才能保障企业在智能化的道路上循序渐进,增强自身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持久竞争力。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