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观察评论

从数据看中国印刷产业的发展

时间:2008-08-06 10:17:04来源:科印网作者:蒲嘉陵

  摘要
  本文综合了不同渠道的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到了中国在过去十多年印刷工业总产值的基本数据和年增长数据。研究发现1995~2007年12年间中国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保持在14.5%以上,12年平均年增长率高达16.7%,是同期我国GDP平均年增长率的1.8倍;2007年中国印刷工生产总值达到4714.5亿人民币,占当年GDP的1.91%,提前3年超额完成了我国印刷业规划在“十一•五”末(即,2010年)实现总产值4400亿人民币的目标。从技术上看,中国的印刷产业正在从以CTF为代表的“光与电”时代向以CTP为代表的“0和1”的数字时代转变。研究表明,中国的直接制版大约在2004年实现了技术发展的诱导期向技术发展的高速增长期转变,2004~2007年3年间直接制版机装机量的平均年增长率高达46.7%,呈高位快速增长趋势,但直接制版市场占有率还不高,2007年仅为13.7%。2005年以后国内PS版消耗量的增长速度已明显减缓,表明CTF技术已开始步入“夕阳”时代,但其完全退出市场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预测表明,我国国内PS版年消耗量大约在1010~1011年间到达顶峰(峰值约为1.56亿平方米),然后开始下降,大约在13~14年之间国内PS版年消耗量和CTP版年消耗量持平,分别为1.3~1.4亿平方米左右。数字印刷是纸媒体印刷领域中增长最快的部分,InfoTrends的数据显示2005~2010年6年间国内专业数字印刷产值呈明显加速增长状态,平均年增长率高达66%;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国内专业数字印刷机装机量的平均年增长率处于大两位数的高位增长状态;办公室自动化领域的打印机和复印机的出货量在过去10年间也呈平稳增长状态。按照我国印刷业发展规划,国内印刷工业总产值将在2020年达到1万亿人民币,占当年国内GDP的2.5%。如果以本文预测的2010年国内印刷工业总产值6129亿人民币推算,相当于2010~2020年10年间我国印刷工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只有5.0%,明显低于同期国民经济年增长率超过7%的预测;如果以2005年3326.7亿作为起点,按照印刷工业总产值略高国内GDP年增长率的9%计算,2020年我国印刷工业总产值应该到达12118亿人民币的水平。显然只要中国经济维持平稳增长趋势,实现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GDP翻两番的目标,中国印刷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人民币的目标就完全可以实现,甚至超额完成。
  
  一、 引言
  由于受GDP发展的拖动,我国印刷产业过去十多年整体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这已经是一个无需说明和解释事实,但是一旦被问及中国印刷业发展究竟有多快、规模有多大、今后如何走向时,答案就模糊不清,往往是时间跨度短的多、长的少,定性的多、定量的少,而且很多情况下答案还很难一致。比如,没有一个人怀疑过中国印刷业总产值每年均以两位数的百分率增长,但从数字来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范围,严格地讲至少包括了10%到99%的空间,究竟是多少可能目前谁都说不太清楚。因此,作者一直想能够用数据对我国印刷产业发展的历程、现状和今后的走向有一个定量和更为准确的描述。为此,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结果却发现这一简单的想法面临的挑战是巨大且艰苦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印刷业缺乏严密的统计体系和责任划分,实际上没有太多“官方”统计数据可以利用,能够得到的数据往往又很不一致。只有在可以查证到的数据上做一些理性的处理和分析,否则难以实现定量描述的目标。因此本文展示的数据都是建立在不同渠收集到的数据的基础上,通过适当处理加工后的二手数据,所得到的结论也是以这些二手数据为基础的“统计+估计”的结果,绝非官方数据和结论。如果读者在引用本文的相关数据和结论时,请一定额外谨慎和小心。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尽管本文题目是“中国印刷产业的发展”,但在内容上仅仅只涉及到传统的纸媒体领域,即所谓的Ink-on-Paper媒体领域,并没有涉及到显示媒体、类纸媒体以及相关的其他媒体领域,因此还是一种对传统印刷产业状况的描述。另外,在地域上不涉及港澳台三个地区,仅仅涉及中国大陆的印刷产业。传统的纸媒体印刷领域可以简单地划分为有版印刷和无版印刷两个分支,有版印刷就是我们熟悉的、必须使用印版的印刷方法,而无版印刷就是我们应该已经不陌生但可能还不太熟悉的无需使用印版的印刷方法。无版印刷的另外一个更加耳熟的名称叫数字印刷。不管是有版印刷还是无版印刷,就整体而言纸媒体印刷领域正处在以CTF为代表的模拟和数字技术并存的时代向以“CTP+CIM”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时代转变。这是印刷产业继“告别铅与火,走过光与电”以后,“进入0和1”为代表的数字、网络时代正在面临的一场技术革命。
  
  二、中国印刷产业的总体发展状况
  表1列举了来自四个不同渠道的中国印刷工业总产值数据(不含印刷设备和器材的产值),其中“印刷物质商情”的数据出自香港罗志雄先生在《印刷物质商情》发表的论文,覆盖了1995~2004的时间段,据他本人讲这些数据是在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提供的数据基础上,经过适当处理和调整后的数据;“印工协”的数据来自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简称:印工协)公布的数据,可以查到01~07年的数据;“发展报告”的数据来自于印刷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乔东亮等编著的《中国印刷业的发展研究报告》,是基于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数据(样本数据)并进行适当处理后的结果;“印刷年鉴”数据摘自2006年《中国印刷年鉴》,据称是由各地新闻出版局上报,经国家出版总署汇总整理后公布的“官方数据”,但遗憾的是就只有2005年一年的情况。在这些数据中,除“印刷物质商情”的数据的单位为亿美元外,其他均为亿人民币。

表1 来自不同渠道的中国印刷工业总产值

  从表1不难看出这些数据相差都很大,普遍在10%以上,难以以某一数据为准。例如,2005年印工协、发展报告和印刷年鉴三个数据相差最大范围在426.7亿人民币,与三者平均值之比为13.7%。但是将这些数据按照直角坐标做图(纵轴为印刷工业总产值,横轴为时间)后发现,不同数据来源的曲线形状非常相似,垂直移动(即,沿纵轴方向平行移动)基本可以重合为一条曲线。这一事实说明,尽管绝对数值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但是这些曲线反映的趋势是一样的。这为将这些数据进行简单的算术平均和移动处理处理提供了充分的依据。绘图过程表明,当算术平均产值以不小于62.5亿元为直径的数据点作图时(相当于绝对误差为62.5亿人民币),可以通过这些数据点绘制一条光滑曲线(如图1虚线所示)。之所以要通过数据点绘制光滑曲线是因为在统计时间范围内我国印刷工业一直处于平稳增长状态,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起伏和波动。图1是将算术平均后的产值与时间作图,尽可能将数据点连接成一条光滑曲线,然后沿产值轴平行移动这条曲线直到与(2005年,3326.7亿人民币)的“官方坐标点”重合为止得到的结果(如图1实线曲线所示)。按照这种方法拟合得到的产值曲线称为中国印刷工业总产值的“标准曲线”。标准曲线呈明显的下凸形状,表明曲线的斜率(即,产值的增长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即,中国印刷工业总产值在95~07年13年间一直处于加速增长状态。


图1 中国印刷工业总产值与时间的关系。图中圆圈(数据点)的直径为62.5亿人民币,中心由坐标(年,算术平均产值)决定,虚线是尽可能经过这些数据点绘制的光滑曲线,实线是将虚线与坐标(05年,3326.7亿人民币)拟合后的结果。

  表2是从印刷工业总产值的“标准曲线”直接读取的“标准印刷工业总产值”(用“SGPP”表示,即标准印刷工业总产值的英文字头缩写)和由这些标准印刷工业总产值计算得到的“标准印刷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用“SAGR”表示,即标准年增长率英文字头的缩写)的数据。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1995~2007年12间我国印刷工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SAGR)保持在14.5%以上,平均年增长率高达16.7%,是同期我国GDP平均年增长率的1.8倍;2007年产值达到4714.5亿人民币。这些事实表明,我国印刷产业在过去12年间平均保持1.8倍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位、快速发展状态。
  按照图1的数据,2007年我国标准印刷工业总产值4702.5亿人民币,占当年GDP的1.91%,在数值上已经超过我国印刷业规划在“十一•五”末(即,2010年)实现总产值4400亿人民币的目标。也就是说我国印刷业已经提前三年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目标。根据InfoTrends发布的数据,2007年全球印刷工业生产总值约为67490亿人民币,同年中国印刷工业总产值所占比例为(4702.5/67490=)7.0%,继美国和日本之后在全球排第3位。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的印刷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经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全球印刷大国。由于我国印刷工业高速发展和全球印刷工业发展的低迷,加之随着我国印刷工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印刷技术的不断升级,北美和欧洲的印刷业务正不断向中国大陆移动,中国印刷工业在全球印刷工业中的比重和排位还在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