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观察评论

“所见即所得”的时代已经到来——软打样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时间:2007-02-20 13:41:09来源:科印网作者:蒲嘉陵

  前言
  打样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样张与印刷品完全一样,而且不依赖打样方法”,这个目标在印刷产业技术过去几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一直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从打样技术发展演变的角度来看,“铅与火”的时代是印刷打样一直独秀的时代,“光与电”的时代在是印刷打样与光化学打样并存的时代,“0和1”的数字时代将是数字硬拷贝打样和基于显示器的软打样技术成为主流、共同发展的时代。由于显示器技术、色彩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软打样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开始在行业中得到应用,“所见即所得”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本文以软打样技术为主线,将其关键和相关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做一个全面的梳理,以期对这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一个全面的解读。

  一、术语解释
  软拷贝打样(通常简称为:软打样)指以显示器为基础和显示媒介的打样技术,与硬拷贝样张不同,软打样所得到的样张往往是基于屏幕的软拷贝样张(影像),具有“看得见,摸不着”的特点。由于这样一个特点,软打样(Soft Proofing)又被称为虚拟打样(Virtual Proofing)和屏幕打样(Screen Proofing)。这些术语目前都以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在行业中广泛使用,并没有统一规范,但出于个人偏好和在样张分类上的考虑,本文偏向采用“软打样”。

  二、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告别铅与火,进入光与电”曾经是我国印刷产业技术变革的一个形象的描述,此后出现的“激光照排、电子分色、胶印印刷、装订联动”16字方针指引我国印刷产业进入了一个光与电的全新时代。今天,我们已经完成了“光与电”时代的使命和任务,正在进入一场更加全面和彻底的技术革命,迎接以“0和1”为基本单元的数字时代的到来。“告别铅与火、走过光与电、进入0和1”是印刷产业技术发展和变革的一个完整的路线图,也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一个形象表征。如果以数字化程度来表征印刷技术的发展,可以将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其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模拟时代、模拟与数字并存的时代和数字时代,分别与“铅与火”、“光与电”和“0和1”的时代划分对应。今天我们正在打阔步地从“光与电”(数字与模拟技术并存)的时代向“0和1”(数字时代)迈进。
  这场技术革命波及到了印刷媒体技术四个基础要素,即,媒体产品的处理和加工模式、呈现模式、存储模式和传播模式。这个四个基本要素就好比支撑印刷产业技术这个大楼的四个基石,决定了印刷产业技术的内涵和外部特征。在模拟时代,这四个基本要素可以用模拟流程、物理媒体、仓储存储和交通运输来描述。模拟流程意味着生产、技术以及相关资源和信息的封闭性、孤立性和低自由度;物理媒体意味着资源和空间的高度占有和高成本;仓储存储意味着大空间占有、低存取自由度和效率;交通运输意味着生产、管理和服务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些要素的特点的加和就决定了模拟时代印刷产业和产业技术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在数字时代,这四个要素构建在数字流程、数字媒体、数字存储和网络传输的基础上。数字流程意味着生产、技术以及相关资源和信息的开放性、高度整合和高自由度;数字媒体意味着资源和空间的低度占有和低成本;数字存储意味着高存储密度和高存取效率和自由度;网络传输意味着生产、管理和服务在空间和时间上矛盾的彻底解除。如上所述,这些要素的特点的加和就决定了数字时代印刷产业和产业技术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尽管数字时代印刷产业的基本属性和特征还没有完全显露出来,但是我们已经开始品尝这些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例如,计算机集成生产技术(CIM)、CTP技术等等就是典型的代表。就像CTF(从计算机到胶片)形象地代表了目前印刷产业技术一样,CIM+CTP将是数字时代印刷技术的一个形象代表,生产、管理和商务的高度集成,无胶片、甚至无版的快捷和高效的生产,包括极短版在内的各种版长的市场覆盖和按需服务将是这个时代印刷技术的特点。


图1 各种打样技术发展概况的示意图。图中的年代划分只是一个粗略的时间范围,并非基于准确的统计调查

  在这样一种技术变革中,打样技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图1是各种打样技术发展和演变的一个示意图,纵轴和横轴分别是不严格的数字化、网络化程度和时间轴,颜色深浅表示市场应用程度,深表示广泛使用,浅表示很少使用。
  印刷打样(Press Proofing)是最传统的打样方法,有印刷机打样和打样机打样之分,但共同的特点是所使用的承印物和呈色剂可以与实际印刷完全相同,而且打样过程和所使用的设备与实际印刷完全一样或非常接近。因为这些特点,印数打样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实现“样张=印刷品”的打样方法,广泛用于合同打样,在我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得到广泛采用。印刷打样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打样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这种打样方法必须事先制作印版且对操作者经验要求很高,过程控制比价困难,而且,周期比较长、费用也比较高,不太适合于数字时代的要求,目前正在被数字打样所取代,逐渐退出市场。
  顾名思义,光化学打样(Photochemical Proofing或Photomechanical Proofing)是一种基于光化学反应的打样方法,特点是需要使用分色网点片(与最终用于晒版的相同),但无需制作印版,(相对印刷打样方法)具有速度快的特点。这种打样方法主要有叠层打样(Overlay Proofing)和覆膜打样(Laminate Proofing)两种方式。前者的特点是使用分别带有黄、品、青、黑的感光膜,与相应的分色片叠加、紫外曝光并进行必要的后处理后,将分别得到的黄、品、青和黑色的网点胶片叠加在一起观看,即可得到四色印刷的效果。另外,将分别得到的黄、品、青和黑色的网点胶片采用不同的组合叠加,还可以得到单色、双色和三色的印刷效果。典型的系统主要有3M公司的ColorKey系统和杜邦公司的Cromacheck系统等等。后者主要有采用有色感光膜(黄、品、青、黑+其它颜色)和无色感光膜与(干式)色粉(黄、品、青、黑+其它颜色的色粉)配合的系统,共同特点是可以将颜色影像(黄、品、青、黑+其它颜色)通过覆膜转移的方式分别叠加在相同的承印物上,形成四色甚至更多色叠加的样张,所使用的承印物和呈色剂可以与实际印刷的非常接近。有色感光膜的代表系统有3M公司的MatchPrint系统和杜邦公司的PressMatch系统,无色感光膜与(干式)色粉配合的代表系统主要有杜邦公司的Cromalin系统等等。光化学打样方法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实用,主要在北美和欧洲得到大范围使用(但在我国使用很少),成为模拟与数字并存时代的一种主要打样方法,但是随着数字时代“CIM+CTP”技术的到来,这种打样方法已经不再实用(实际上已经不可能为了样张而专门制作分色网点片),已经逐渐退出市场。
  数字硬拷贝打样(Digital Hardcopy Proofing)是通过适当的硬拷贝技术,将数字页面(数字胶片)直接转为彩色硬拷贝(样张)的一种打样方法,也称为直接数字彩色打样(DDCP:Direct Digital Color Proofing)和计算机直接到样张(CTProof)。目前广泛采用的硬拷贝技术主要有喷墨、染料热升华、静电照相、热蜡转移、彩色银盐照相等等,其中喷墨、染料热升华和静电照相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硬拷贝成像技术。这些成像系统可以使用与印刷油墨相同或匹配的成色剂和承印物,加之成像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和先进的色彩管理技术,已经成为合同打样的主要方法。数字硬拷贝打样技术在上世纪的80代末期开始得到应用,典型的特点是实现了数字页面(数字胶片)向硬拷贝样张的直接转换,既不需要分色网点胶片,也不需要制作印版,符合“CTP+CIM”生产技术要求,已经逐步成为数字时代最主要的打样方法。
  远程打样(Remote Proofing)是通过通信网络将数字页面(数字胶片)传输到异地,在异地输出制作彩色样张并进行修改和确认的一种打样方法。输出制作的样张可以是硬拷贝样张,也可以是基于屏幕显示的软拷贝样张,相关的标注、修改和确认也通过通信网络进行。基于软打样的远程打样系统所获得的样张实际上就是屏幕显示的影像,无须制作硬拷贝样张,也省去了修改和确认样张的交通送达,可以实现“实时”打样,具有高速、快捷的特点。远程打样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行业中进行尝试和应用,随着印刷技术向数字时代的转变和印刷生产、服务的异地化、全球化的发展,其重要性和优势不断得到行业的认可,加之色彩管理技术和显示器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必将成为一种主要的打样方法。
  软打样(SoftProofing)是将数字页面(数字胶片)直接通过显示器输出显示的一种打样技术,所使用的显示器目前主要有液晶显示器(LCD)和传统的阴极显像管(CRT)两种,根据系统档次的不同既可以用于版式打样(内部打样),也可以用于合同打样。这种打样过程可以简单地看成为在屏幕上的一种显示,因此速度非常快、成本也很低,而且无需制作硬拷贝样张,非常适合于远程打样的要求。但是,这种打样方法是基于屏幕显示的加色法色彩系统(R、G、B加色法显示),在显示原理、色域和材料等方面都与实际印刷品有很大的不同,“样张=印刷品”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即便这些差异可以在显示器技术的不断完善和采用更加先进、准确的色彩管理技术加以弥补,但显示器与印刷品在质感上的差异是非常难以填补的,我们很难用相对单一的“光滑”显示器表面去模拟“千姿百态、变化莫测”的纸张漫射体表面。
  “所见即所得”(WYSIWYG: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被认为是打样技术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狭义地讲,这里的“所见”指的是在屏幕上看到的,“所得”指的是最终的印刷品,也就是说,“所见即所得”实际上是为软打样技术提出的技术目标。用于版式打样的软打样可以追溯到自计算机技术开始在印刷行业应用的上世纪70年代末,但是用于合同打样的软打样开始比较晚,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尝试,到本世纪初的头几年才不断得以完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提高,开始得到行业的认同和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