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观察评论

刘宁俊:印刷教育也待突破瓶颈

时间:2009-07-10 09:01:40来源:科印网作者:贺露
  邓小平曾经说过:“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印刷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将教育问题摆在了我们的日程上,科印名家刘宁俊(进入刘宁俊个人专栏)在上个月推出了“漫谈印刷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其个人专栏里其他关于印刷教育的话题引起了广大网友极大的兴趣,为此,科印网记者就大家一直以来关注的印刷教育发展和印刷人才培养等问题采访了刘校长。
  刘校长从事印刷教育将近三十年,一路走来见证了印刷教育的发展历程,他告诉记者,20年前,全国开设有印刷类专业的院校不到20所,而印刷类院校更是以北京印刷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等寥寥可数的几个院校支撑场面。如今,我国“30余所大学设立了印刷工程、数字印刷及相关本科专业,50余所大学开设了包装工程类本科专业,80余所院校开设了印刷与包装类高职专业(专科)”。刘校长激动的说:这一方面说明了印刷包装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业界对教育的需求和关注提高,另一方面,刷教育该何去何从的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
  目前虽然不再是北京印刷学院、上海版专等院校一统天下的局势,但是印刷教育要顺应行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我们知道,教师是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队伍,教师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质量。目前我国印刷类院校的教师队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来源窄。印刷类专业专业性极强,普及领域相对狭窄,发展到今天,各大高校印刷类专业的教师基本来自于北京印刷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上海版专等院校,学生接受的知识既单一又传统。行业要发展壮大,就不能死守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而是要从临近领域开始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要我们学生八面玲珑、思维广阔,就更要在教育方面去正确引领:以自己的专业学习领域为中心,适当扩大其在周边领域的活动范围,印刷类院校的师资队伍要控制好专业教师的量,同时适度引进其他相关领域专业的教师。
  2.责任心弱。笔者曾经和朋友一起讨论过,哪个阶段的老师最让我们难忘,答案几乎全部是高中老师,原因可想而知。相对高中而言,虽然大学/大专强调个人发展,但是不要忘记,我们仍然延续着教育,教育不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发展并不意味着不对学生的教育负责。刘校长谈起这个话题时无不惋惜的说,现在我们的大学/大专教师的心已经不在教育上了,很少有人能真正潜心于专业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更是一笔带过,从而也造成了社会认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无可救药的观念。学风的形成不是一日两日,而坏学风的要转变过来更是难上加难。也许,印刷教育要良性发展,就应该从根本上去约束整个院校的学风,师生同心,齐力发展。
  3.安于现状。虽然说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突破”的发展更是以时代为单位来出现的,但是任何一个大的变化都是日积月累的小变化带来的,现在我们的大学教师很多都安于现状,死守着老一辈流传下来的精髓,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印刷本身就是一个要潜心于基层去探讨和研究的学科,如果不亲身到印刷车间去体验,不长时间与油墨纸张相伴,我们怎能有新的发现呢?所以对教师而言,其实践能力更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浇铸的,络绎不绝的社交活动、接二连三的发言会议是否可以喊停?教师的本职是否应该沉心来重新定位?刘校长向我们讲述了他所带领的团队--江苏新闻出版学校也曾面临这些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学校规定教师深入工厂教学和见习,并在初期通过一些硬性手段保证该方案的实施和有效性,一段时间下来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学校的教师在为学生教授课程时更得心应手、更生动和实用,课堂不在是教师沉闷的“念稿”,学生也不在是游离于课堂之外,校风学风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学校的设备相对落后
  对于大多数印刷类院校而言,要拥有与行业发展同步的教学设备,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印刷类的实验设备贵而少,这极大的限制了教育的发展。我们经常说教育与理论脱节,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校的学科安排,学生的主动性等,实验设备的配备也有很大影响。目前而言,校企合作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既促进了教育与实际的结合,教育方第一时间掌握企业方的需求从而有效的调整教育方针,又能很好的解决大部分院校设备落后的问题。
  三、印刷院校的定位如何
  刘校长在上月发表的“漫谈印刷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已经详细的和我们一起探讨了印刷人才培养的问题,其独特的观点和思维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在此次访谈中,刘老师也再次与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了印刷类院校的发展定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等问题。
  印刷类院校逐渐壮大,研究硕士站点也逐渐增多,目前的局势是,研究生以上学位相对较少,主要以本科和专科为主。
  本科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代表,一直以来为我国印刷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办学理念、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是最完善和先进的,对于这类的院校而言,更应该注重的是如何为印刷包装类行业输送高质量高素质的高层管理人才。“印刷人才要从操作印刷机起步”的观念永远不会错,但我们处于领先地位的学院不应该是为了培养印刷机长而去培养的,其目标应该是高层人员,引领我们整个行业的发展。创新教育是我们社会快速发展后的一个需求,对于这类院校而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的。刘校长说,一直以来我们对创新的理解似乎比较模糊而有所偏离,其实创新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话语,也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的“光环”,一线工人也可以创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立足于本专业,适当掌握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技能,这与上述关于师资队伍的问题相切合;
  2.将学生在校的专业实践活动有效化。学校的实践活动肯定不少,尤其是在前几年教育部传达了关于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课时的精神后。但是,课时多了,效果是否明显了呢,我想答案是值得怀疑的,一方面我们缺乏经验,毕竟我们的教育体制与美国不同,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我们是否拥有“要做就做好”的决心。既然我们决定了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并且也采取了行动,那付出一份精力就该有相应的收益。学生要创新,结果时间全部花在应付“实验课时”和“实验报告”上,结果只会相反,并且恶性循环。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学校是否应该深入地研究和探讨该如何开展?
  专科类院校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为代表,这类的院校,从目前的定位而言,就是为了培养优秀的技术人员,并向着管理人员发展,并且重点是前者。因此,定位明确而针对性强,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教育上,可以适度加大学生深入企业学习的力度,因为现实是最好的老师。另外刘校长还提出了一个很特别的问题,即专科类院校是应该做百货店还是精品屋。江苏新闻出版学校也是一个印刷类专科学校,刘校长透露,国家的扩招其实带来了很多长远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调整和适应以求最好的发展。因为扩招,江苏新闻出版学校曾在培养精力经费上难以应付,教育质量的下降是难免的,为此,刘校长与其他校领导也多次就学校的发展深入探讨过,刘老师告诉记者,对于江苏新闻出版学校而言,更倾向于做“精品屋”,以有限的资源进行最高效的教育培养,有针对性的为社会提供人才。
  四、就业是起点,也是终点
  如果说大学的四年或者三年是过程,那么毕业后的就业正是结果。大家都期待拥有好的结果,这正因为期待的人太多,使得就业成了敏感而重要的字眼。可惜的是现在的学校和社会过于注重这个结果,而在过程和“结局”上下了太多不应该下的功夫。
  就业不应该是为了就业而就业,它应该是教育为学生和社会负责的一面镜子,是塑造人才的开始,是为社会输送所需人才的交接点,如果印刷教育偏离了方向,一切的努力都是无用功,甚至会陷入绝望的境地。从学生、社会、学校等出发,越是期待好的结果,就更应该摆正立足点,“未雨绸缪”!上面也从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定位给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针对不同的院校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首先大家都需要具备的是要有去改变的决心并为实现这个决心而付出的有效行动。

  教育是发展大计,也是漫长的探索过程,印刷行业的快速发展更需要优质的教育来推动,我们没有过多的成功经验,就算失败的教训也难有,处于这样一个瓶颈,我们只能脚踏实地,深入探究,切身体会,随时调整方向,立足行业,本着为社会发展和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寻求突破瓶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