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观察评论

蒲嘉陵:数字印刷管理模式与五大市场

时间:2009-12-01 13:26:58来源:科印网作者:蒲嘉陵

  一、技术发展线路图
  1.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与演变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印刷业正在告别铅与火,走过光与电,迈进0和1。纵览印刷技术的发展历程,每个阶段都可以用其代表性的技术来表征。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看,“铅与火”时代是典型的模拟技术时代,热排工艺和照相制版是这个时代印刷技术的代表;“光与电”时代属于模拟技术与数字技术并存的时代,基于电子分色机和激光照排机的彩色电子印前系统(即,所谓的CEPS)和基于图文并茂的桌面出版系统(DTP)和胶片输出机(Imagesetter)的计算机到胶片的技术(即,所谓的CTFilm技术)是这个时代两个不时期的代表;“0和1”时代是数字技术时代的一种形象地表述,计算机到印制技术(即,所谓的CTP)和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即,CIM)将是这个时代印刷技术的代表(图1)。
  当存在更强的竞争对手时,任何一项技术的生命周期都呈现铃铛型的发展曲线,即,其市场占有率一般需要经历初创、高速发展、饱和和衰减四个阶段。模拟时代的热排和照相制版属于这样的技术,尽管其生命周期跨越了几个世纪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1世纪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的印刷术。数字和模拟时代的CEPS技术和CTFilm技术也属于这种性质的技术,但它们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每一项技术只有30~40多年左右的时间。目前,CTFilm技术正在面临更新、更先进的CTP和CIM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竞争,已经走过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当然,每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在时间上越有差异),正在逐渐走向其发展的衰减时期。如果纸媒体依然是一种不可缺少且重要的传媒介质,以CTP和CIM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将会呈现S型的发展曲线,因为目前在这个领域还看不到更具竞争力的技术出现。
  图1中的小红点代表目前印刷产业技术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的印刷产业技术正处在从CTFilm技术时代向CTP+CIM技术时代转化的进程中,而CTFilm技术正在走向其夕阳时段。全球范围的印刷业发展也遵循了这样的规律,只是在时间上有所差别,北美和欧洲应该比我们快一些。例如,研究数据表明,全球范围内CTP技术从初创期(也叫诱导期)向高速发展时期的转换大约发生在99年前后(主要是北美和欧洲的贡献),而我国大约在03年前后。从这个指标来看,我们进入CTP技术相同阶段的时间可能滞后于欧美4年左右。当然,这只是一个单一指标的描述,并不一定完全准确和全面。


图1 “铅与火” (模拟) “光与电” (模拟 + 数字)“0和1” (数字)的转变

  2.技术收敛和功能分离
  任何的媒体产品尤其是印刷品承载有三个基本功能,即,显示、记录和存储。传统的印刷品将这三种功能集中为一身,同时承载了信息的记录、显示和存储。这种特点甚至可以追溯到印刷发明之前的很多历史记载,如,岩刻、岩画等等。数字技术对印刷的影响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从其表层波及到其里层,正在诱发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数字技术使印刷品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归属到用简单的0和1的排列组合来表现,从原理上讲可以实现与其它数字系统的直接连接/融合。这就是我们今天讲到的技术收敛的本质所在,也是印刷走向跨媒体的基础和必然。因此,可以说数字技术必然导致跨媒体时代的到来。这一点适合于其它媒体领域。由于可以实现与其它数字系统的对接/融合,数字化也必然导致印刷品承载功能的分离,不同的功能可以由不同的专业系统来完成。例如,目前印刷品更多承载的是显示功能,而其他的两个功能已经非常弱化,因为有了更好、更强大的信息存储系统和记录手段。基于微电子芯片或其它数字存储媒介(如、光盘、磁记录介质)不仅存储量巨大,存取方便且效率高,而且是一种无失真的非易失性存储(即,永久存储)方式。记录的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传统基于固定印版的有压印刷方式外,无版无压的非传统印刷方式(也许称为印刷方式并不一定准确)也开始进入印刷的范畴,如我们熟悉的喷墨成像、静电照相、热转移、燃料热升华,以及我们不熟悉的磁成像记录、离子沉积等等。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我们还将喷墨成像归类到特种印刷的范畴,但这这种认识已经不再适应今天技术发展的境况,我个人认为喷墨成像将来会成为一种最基本的印刷方式,在印刷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甚至发挥主导作用。这一点在2008年德鲁巴展览会上已体现出来,也是人们试图将这一届的展览会称为喷墨德鲁巴(Inkjet-DRUPA)的缘由所在。
  分离后的功能是由数字媒介和网络虚拟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每一个功能都有不同的专业系统实现,功能得到极大提升和强化,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体系所有功能都由一个系统来实现。在这里我们简单地把数字媒介和网络连接称之为数字平台,它既是技术收敛的基础,也是印品承载功能分离和连接的平台。功能分离使选择的多样化成为可能。例如,在存储方式的选择上,人们更多将选择非易失性的数字高密存储媒介,如,存储芯片、光盘、光磁盘等等;在记录方式上,除了传统的基于固定印版的有压方式外,无版无压的信息记录方式受到青睐,如,喷墨成像、静电照相、染料热升华、热蜡转移等等;在显示方式上,除了传统将油墨放置在纸上的传统纸媒体(即,所谓的Ink-on-Paper)外,互动显示媒体(如,液晶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等等)和类纸显示媒体(电子纸)也开始进入印刷领域,严格地讲进入传媒领域,导致了印刷本身的概念和范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传媒的角度来看,今天既不用“印”也不用“刷”也能制作“印刷品”,很好甚至更好地完成传统印刷品作为传播媒介的作用和使命。也就是说将来的印刷远非是我们今天想到的把油墨印在纸上这样一个狭义的范畴,印刷进入跨媒体时代将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3.未来的印刷领域。
  纵观印刷技术在过去上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特别是在近半个世纪印刷走过模拟时代开始进入数字时代,印刷涉及的设备、器材和工艺等技术要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始终围绕着如何更加快捷、方便、低成本甚至更加环保地将油墨放置在纸上这样一个终极目标。如果我们将这种变化仍然看成为量的变化的话,进入数字时代以后由于技术收敛和传播媒体功能的分离,印刷作为传播媒介正在发生质的变化,跨媒体发展是这种变化的外部特征。从本质来看,传统纸媒体的形象表述:“Ink-on-Paper”中的Ink(油墨)从广义上讲代表的是信息(即,Information),Paper(纸)代表的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即,Carrier)。换言之,技术发展正在将我们引导到一个更加宽广的、将信息放置在载体上(即,Information-on-Carrier)的领域。
  有人将印刷分成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两个领域,并将它们形象地瞄为印刷的“黄海”和“蓝海”。将来在黄海和蓝海之外,还将出现跨媒体的“远洋”。因此,今后印刷的疆域将分别由我们熟悉有版有压的传统印刷构成的黄海、无版无压的数字印刷构成的蓝海和跨媒体构成的远洋组成。但这完全是站在印刷业角度上的一种描述,寓意着我们熟悉、不熟悉和完全不熟悉的领域,也预示着具有不同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对印刷业而言,黄海领域是自身的强势所在,不容易受到其它行业的侵蚀,但处在一片混战、充满竞争,已经进入了薄利时代;蓝海是一片“海产”丰富,还不太有人涉足,至少还不是混战一片的领域,也是利润远远高于黄海的领域,但正在受到其它行业,特别是IT行业、服务业的侵蚀和瓜分,在很多情况下这些行业在这个领域的表现要远远好于传统的印刷业;对印刷业而言远洋则是一片完全陌生的疆域,无疑挑战巨大,当然机遇也无限,但这个领域是IT行业的强势领域,也许对他们来讲应该属于他们自身的黄海领域。据专业人士估计,今后印刷业的发展会出现约1/3的印刷企业有机会仍然留在以黄海和蓝海为代表的印刷范畴,另有1/3会扩展到黄海和跨媒体的领域,余下的1/3可能会因为既不能立足在黄海和蓝海,也不能延伸到远洋,最后永远被淘汰出广义的印刷领域。这是目前全球印刷企业数量,特别是在发达的欧美日等地区和国家呈现逐年减少的原因所在。在国外有很多的企业已经将自己的疆域扩展到蓝海,甚至开始涉足远洋领域,品尝到了“吃螃蟹”的喜悦。国内也有厂家开始了这种尝试并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拥有了其它企业难以模仿的独特资源,雅昌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对IT业而言跨媒体实际上是他们本行的一种自然延伸,属于他们的强势领域的范畴。因此,他们业务的拓展方向完全逆向于印刷业的拓展方向,将从跨媒体向数字印刷延伸,这是为什么我们在数字印刷领域看到很多IT行业身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