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观察评论

质量和标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话题

时间:2010-07-06 13:50:30来源:个人博客作者:韩晓良
  6、工艺制造技术接近国际水平
  印刷设备的技术创新还表现在工艺制造技术的提高方面,提高主要表现以下几点,一是主要零件加工数控化,数控化率接近100%。
  以前,印刷设备的主要零件——墙板的镗钻加工、偏心套的内外圆加工、滚筒和凸轮的磨削加工,采用传统的加工方法,在普通立式镗床上,两块墙板合装加工,以取得两块墙板的一致性,这种方法生产效率低,没有互换性,装配后的整体质量差,影响产品的基础质量。偏心套的加工多采用车床加工,有实力的企业采用金刚镗床和磨床加工,滚筒的加工主要在车床、普通立式和卧式铣床上加工,最后还要再磨床上加工,凸轮一般使用仿形铣床加工。现在印刷机的主要零件已经使用门式加工中心、五面体加工中心进行墙板孔系和周边加工,质量大幅提高,滚筒的加工已经开始在数控车床、数控外圆磨床等设备加工,还有的企业对墙板平面进行磨削加工或采用整体墙板的设计,进一步保证质量。二是滚筒实现动平衡。印刷设备的滚筒零件过去只做静平衡,容易产生共振和噪声,影响印刷质量。随着印刷速度的不断提高,轴辊的动平衡加工已经实现。三是工艺管理技术提升。工艺加工手段无疑是提升产品质量最重要的措施,一般可以靠引进机加工设备和外购刀具去解决。需要进一步提高零部件加工质量,空间是有限的,然而提高工艺管理技术,提高质量则是无限的。如单张纸多色印刷机的开发除前面所讲的创新之外,在工艺管理技术上,高级配合零件采用中间公差的加工方法、影响套印精度相关零件采用选配的方法、传动零件采取误差抵消的方法、采用装配流水线的装配方法等措施,都使印刷机的质量达到空前水平。过去一直困惑企业的漏油、滚筒锈蚀、粗制滥造、故障率高等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
  在“九五”——“十一五”初期,印刷机械行业围绕产品质量和技术上水平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取得了长足进展。印刷工业和新闻媒体等用户,已经看到印刷机械企业在产品质量和技术的进步方面取得的成绩,开始积极采购国产设备,以促进印刷机械的发展。当然,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相比,在自动化、稳定性、可靠性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在高档数字化设备上差距还要大一些,这些正是我们供需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三、今后质量和标准工作的任务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于珍在2005年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奖表彰大会上,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国机械工业质量工作的发展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攻克一批关键质量技术,扶植一批质量优势企业,培养一批优秀质量人才,限制、淘汰一批落后设备,为实现机械工业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提高质量,应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继续推进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虽然企业已经拿到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体系文件的认真贯彻仍然是当前的主要问题。一些企业以通过ISO9000认证为销售策略,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不按设计制造程序办事,经常出现新产品销售质量不稳定退货、出厂产品零部件早期损坏、售后服务不到位和设备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案例,这些问题可能放映在执行程序文件走样,也可能反映程序文件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这些是企业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所在。
  2、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
  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减少故障率的频繁发生,仍然是国产印刷机械设备的创新目标。除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在技术上有较大差距外,在稳定性可靠性方面的差距不可小视。一个用户如此评价价格和质量的关系,一台价格便宜的印刷设备,三天两头出现故障更换备件,浪费的财力和时间,还不如采用有质量保证的设备更合算,这就是成熟市场的标志。
  3、推进培育国家名牌产品战略
  印刷机械设备是我国进出口贸易逆差较大的行业,至今还没有达到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实现少量顺产的贸易水平,要扩大出口必须尽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名牌商品认定条件,除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科技含量高,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较好的社会效益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市场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利润率等经济指标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外,在质量方面的条件有三项,一要商品标准先进,有严格的生产工艺规范,生产企业具备有效运行的质量体系并能提供客观有效的证明;二要在近三年的国家、行业及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或统检)中产品质量无不合格,商品质量指标连续保持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顾客满意度指数达到本行业先进水平。另外,还应该增加在建立外向型企业方面、年出口额方面也应该达到行业的前列。
  4、提高印刷设备产品标准水平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没有真正意义的企业,企业不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只有按国家计划和国家调拨的物资组织生产,制造的产品由国家调拨到需要设备的部门。产品出厂要求和质量由国家组织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生产和验收。印刷机械标准,也是在这种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因此,除单张纸印刷机是国家标准外,其他标准都是行业标准。改革开放以后,除国家定点的印刷机械企业外,又产生了一大批印刷机械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营企业迅速崛起,企业开始进入市场,全国印刷机械企业已经形成450——500家规模。为了提高设备的技术水平与质量,印刷机械标委会应该抓住当前国家对标准化工作大力支持的有利时机,将量大而面广的产品、涉及安全和环境保护的产品标准申报为国家标准,一方面提高国家对印刷机械行业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使印刷机械标准的信誉度增强,使企业采标面不断扩大,从而带动整个行业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今后标准的修订和制定不应该牵强落后,而应该带动中、低档产品,提高产品水平和质量,引导企业走国际化的道路。标准工作应该在制修订中,逐步形成国际标准、国内先进标准和国内一般标准共同生存的格局,国际标准可以直接转化,等同或修改采用,国内先进标准应该达到国内先进高档产品的标准水平,国内一般标准应该是未修订前标准水平,即旧标准。引用现行标准企业可以采用最新版本的标准,也可以采用老版本的标准,当然还是建议采用新版本的标准。这种引用标准的方法就可以做到优质优价,档次分明,使企业水平在标准引用上得到体现。
  5、推进落后产品的淘汰
  国家在十五期间曾经提出三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设备的淘汰目录。其中印刷机械设备中落后的铅印印刷设备在第二批淘汰目录之中,随后第三批淘汰目录中又列入了落后的01S胶印机、凹印机和切纸机等设备。国家发改委设定了执行的期限和淘汰的范围,但在印刷设备制造企业中已经淘汰了铅印设备和大部分落后的胶印机设备,但到目前还有少量的企业在制造落后的胶印机设备。印刷企业还有极少量的企业还在使用落后的铅印设备,还有较多的企业使用落后的胶印机设备,没有完成国家发改委明令的淘汰目标。国家规定淘汰的落后设备生产效率低下、浪费资源、并且安全得不到保障,印刷质量处于落后的状态,因此,应该加快政策性淘汰步伐。
  在十一五期间,还应该提出进一步淘汰落后设备的名单,如:八十年代中期开发的铅印改胶印的设备、印刷速度低于5000张/小时的胶印设备,安全防护不合理的切纸机、模切机、包本机以及超役龄的设备不完好等设备,使在用设备质量满足用要求。
  总之,质量和标准工作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永恒话题,质量和标准工作是我国人民技术素质的综合反映,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世界贸易强国的重要政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