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观察评论

谁在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正名”

时间:2010-08-31 10:56:43来源: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作者:董金狮

  一、背景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于1986年在中国铁路开始使用,由于铁路沿线废弃的各种塑料垃圾给生态以及景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铁道部于1991年即开始了铁路沿线“白色污染”治理对策的研究,并于1995年5月起,全面禁止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铁路站车的使用,而用可降解以及易回收的材料代替。
  199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经贸委6号令颁布实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要求在2000年底以前,在全国范围内淘汰因环境污染严重而被列为落后产品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此后,国家有关部委和全国各地如北京、天津、哈尔滨、合肥、广州、大连等城市都相继颁布了禁令,要求限期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推广使用环保类型的产品。200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中一次性发泡餐具仍被列入淘汰类产品,并规定禁止投资、进口、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明确指出: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列入淘汰名录的设备、材料和产品,禁止使用列入淘汰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否则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的规定,没收违法设备、材料,并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提出意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目前、全国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泛滥最为严重的是广东省、江西省等。由于这些地区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较多,地方保护严重,执行力度不够,大量企业使用外购废塑料甚至进口废塑料与荧光增白剂等进行生产,并非法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国外,给国家政策的权威性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甚至威胁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今年8月,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连续三期播出了“洋垃圾变餐盒”的专题报道,揭露了广东省大量企业违法使用进口废塑料与荧光增白剂等有毒有害原辅材料,生产国家命令淘汰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8月24日,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与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联合召开了“发布会”,会上有关负责人竟将我国早已淘汰10余年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认定为“绿色产品”,并称在国家发改委关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中,原先被列入“应淘汰的落后产品目录”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已经消失。“这份征求意见稿如果通过,意味着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将可以正大光明地重返市场”。
  一个造成我国铁路沿线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如何摇身一变,成为了当今最环保的“绿色产品”;一个早已淘汰十余年的落后产品,又何以在央视曝光生产内幕后,堂而皇之的在全国范围内恢复生产。究竟是谁,在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正名”?
  二、存在的疑问
  1、关于发泡餐具是否有毒的疑问
  在“发布会”上,有关专家指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属于安全无毒无害产品,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盛装热饭菜是没有问题的。然而,据知情人士介绍: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并非完全安全,尤其是盛装含油食品或使用微波炉加热时,未聚合的苯乙烯单体会伴随食物进入人体,导致人体中毒。
  苯乙烯单体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醇溶液和醚溶液。浓度高时,可致使人产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窒息死亡。慢性苯乙烯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头痛、乏力、恶心、食欲减退、腹胀、忧郁、健忘、指颤、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等。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就曾表示:苯乙烯可从聚苯乙烯容器进入食品和饮料中,致使人体中毒。2009年10月,解放日报一篇题为《微波炉加热塑料餐具致中毒10余名员工被送医》的报道中也指出:某美容护肤中心的十余名员工,因用微波炉加热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吃饭不成反而吸入了散发出的苯乙烯气体,导致急性中毒。
  我国相关专家提出:尤其是使用聚苯乙烯回收料生产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不仅回收料来源难以控制,易携带有毒有害物质,而且回收的聚苯乙烯更易产生游离的苯乙烯单体,造成急性或慢性苯乙烯中毒。因此,“发布会”上所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无毒无害”尚无有力证据证实,消费者应慎重使用。
  2、关于发泡餐具是否绿色的疑问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会长廖正品,在本次“发布会”上称:“我国现在广泛应用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应被认定为绿色产品。”究其缘由主要为以下两点:一是,从一次性发泡聚苯乙烯餐具的制造工艺上看,现在大部分发泡生产线已淘汰氟利昂,而采用丁烷发泡剂替代,不存在生产过程会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破坏的问题;二是,推广上海“三分钱”工程,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进行回收处理。然而,廖会长给出的这两个观点,并不能使人信服。
  首先,谈一谈丁烷发泡剂的问题。丁烷发泡剂是一种极易燃易爆的加工助剂,由丁烷发泡剂引发的火灾事故几乎年年发生,影响极坏。因此,许多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正是由于发生了毁灭性的火灾或致人员死亡而被迫关闭。据知情人士透露,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天,上海某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生产企业就发生了严重火灾事故,至今仍未恢复生产。
  其次,所谓上海“三分钱”工程,实际上也是某些企业“公关”的结果。在1999年1月原国家经贸委六号令出台后,2000年4月上海市在一些企业的“公关”下,制定了《上海市一次性塑料饭盒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管理实行“源头控制、回收利用、逐步禁止、鼓励替代”的临时政策。通过实施“三分钱”工程(即每只餐盒向生产者收取3分钱,用于补贴回收、运输和处理处置环节),治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
  政策实施初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自2008年8月份上海最大的发泡餐具生产企业上海上福着火并停止生产和缴纳会收费以来,由于资金筹措困难、交费企业市场得不到保证,大量外地非法一次性发泡餐盒冲击上海市场,市场占有率在六成以上,致使上海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回收体系几乎处于瘫痪的状态。如果要在全国范围内回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回收工作的开展将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是回收资金的问题。回收资金是回收利用工作能否开展的基础,政府如不出资,让生产企业拿钱看似容易操作难。以上海为例,上海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缴纳回收费用,产品价格高,卖不动;而其他地区的非法企业不缴纳回收费用,产品价格低廉,侵占上海市场。这也是造成上海市“三分钱”工程一度瘫痪的主要原因。另外回收费怎么出、怎么用以及谁来管等等问题必须客观面对,不能向有些人仅靠循环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拍脑门、拍胸脯、拍屁股”最后不了了之。
  其次,是处理技术的问题。众所周知,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体积大、仓储运输费用高、含油多不易清洗、废水处理困难、二次污染十分严重。考虑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的这种特性,美国环保局就曾指出:“这种材料可以对人类健康、野生动物、水生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另外,目前的市容建设要求很严格,对于回收站点的设立、运输系统的建立以及对发泡餐具进行清洗造粒产生的大量污水进行达标处理都需要很大的投资。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多家这样的大型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处理工厂,不论从哪个角度考虑,都有相当大的困难。
  综上所述,仅仅依据一些理论上的想法,就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定位为“绿色产品”确实有些武断。至于“国家产业政策即将调整,原先被列入“应淘汰的落后产品目录”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已经消失”这一消息,相信在最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正式颁布之前,一切还未曾可知,生产企业万不可妄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