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印刷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式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全行业“铅与火”向“光与电”的飞跃。从那时起,数字化已经与印刷业紧密相连,逐步从印前向印刷、印后延展,从技术工艺装备向经营管理手段渗透,并必将成为全行业的运行模式。近年来,整个行业继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在许多印刷企业却呈现经营举步维艰的局面下,其实更凸现出数字化转型对印刷企业实现“转运”的意义。印刷企业目前提高经营“含金量”的途径一是从传统加工制造业向先进加工制造业转型,二是延长产业链,加速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从传统印刷业“变身”为现代化生产型服务业,而数字化转型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 印刷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 商业模式:印刷业走进B2X时代。随着互联网应用及电子商务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电子商务需要更加关注企业、关注管理、关注互联网带给各个行业的质变,即基于互联网并采用相关信息技术进行实物产品和信息的交易、客户服务以及企业的协作。电子商务作为印刷企业的对外接口,即印刷企业与客户交易的窗口、和供应商交流的渠道,电子是手段,商务是主体,交易是关键,增值是目的,寄望于通过互联网和IT技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寻找机遇、获得利润仍是我们追捧电子商务的最直接原因。据有关资料,欧洲印刷服务商约14%的接收订单、管理工作流程数据和处理发票等业务是在互联网上处理的,而国内除个别先行者外,绝大多数印刷企业更习惯于传统商业渠道,包括部分已经涉足电子商务的企业,涉及到订单洽谈、款项支付等仍由人出面进行处理。难怪有人形容,印刷业用的是21世纪的网络、90年代的软件、80年代的应用、70年代的管理。 数字时代:出版与印刷共荣。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快速普及,并没有简单地宣告印刷时代的结束。数字时代开启了纸质和电子、印刷与数字共生期。为了在金融危机中变得更有竞争力和更高效,我们印刷服务供应商必须尽量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还要将自己转变成营销服务供应商,提供更为完善的印刷媒体服务和在线通讯服务,以增值服务提高竞争力。 印刷业数字化转型:由印前走向全程。1990年代初,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印刷技术革命,实现了排版数字化;现在,印刷的数字化正由排版数字化向全过程数字化发展。我国印刷产业政策已经把高新技术印刷,尤其是与信息网络技术密切相关的数字印刷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家和许多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甚至兴建数字印刷基地,鼓励、支持印刷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数字印刷的产业化。数字化转型对我国大量传统印刷企业来说可谓不可避免的挑战与趋势,这既是国家的指导方向,也是行业的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