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做出口的企业,能赚钱,真的不容易,”不止一位珠三角经理人如此感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人工成本上升,使得出口企业普遍陷入“有单也无钱赚”的尴尬境地。 外因之外,印刷行业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也在2011年进入了新的高潮期。因为单子变少,开始抢;为了抢,祭出价格利器。如此恶性循环,导致2011年的外单价格下行市场走入弱市的这个特殊年份,新的压价者又加入了进来。“在我们参与的外商招标中,国外的同行也开始降价竞争,他们说中国企业能做到,他们也能做到,”一位大型印企的负责人谈起了印业乱象,“我们感觉得到今年外商对价格抠得比较紧,到底是国内同行压的价,还是当地印企压的价,还看不太明白。”但是,这位经理人坦陈,有一点看得很明白,价格下行的压力自金融危机以来年年有,但从没感觉像现在这么明显。 “欧洲市场的订单,价格下滑幅度大约在6%~10%”。一位直言者披露了市场内幕。为了维持日常运转,企业不得不先下手为强,以抢到订单为上,盈利方面的考量只能放在其次,这使很多企业在2011年收获了“产量变大、利润变小”矛盾业绩。 以上内容节选自《印刷经理人》杂志2012年第1期,相关信息点击科印网期刊频道 相关阅读: •2011印刷业外单市场观察:行业洗牌 大企业受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