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市场政策

从柏林到北京:圆印刷标准化的中国梦

时间:2014-02-20 15:15:40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作者:徐世垣

  从来没想到,我们会从德国人手中接过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印刷委员会的大旗。

  201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印刷技术委员会(ISO/TC130)的印后工作组由我国承担秘书处和召集人,并提出和主导两项国际标准的制定,这标志着我国已登上国际印刷标准化的舞台。可以说,这是登上这个大舞台的第一步。

  众所周知,德国之所以不仅在印刷技术和设备制造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而且也是印刷标准化强国,这与日耳曼民族传统的作风,即所谓的“刻板”、严谨、勤奋,以及办事“循规蹈矩”不无关系。因此,多年来德国一直承担ISO/TC130秘书处工作,并主导国际印刷标准制定工作。但由于欧洲经济不景气,德国无力支持标准化工作。

  2012年,原来由1917年建立的德国DIN标准化委员会承担的ISO/TC130秘书处迫于资金问题不得不放弃承担,同时在成员国范围内征集新的秘书处承担国。经过我国向国际标准化组织申请,于2012年12月17日,经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管理局(ISO/TMB)投票决定,ISO/TC130秘书处由我国接手。

  笔者作为我国第一代印刷标准化工作者,获悉这一喜讯感到十分高兴和自豪。回想起来,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1987年以前几乎是空白。随着1987年由原新闻出版署建立起全国性的印刷标准化管理机构——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印刷标委会),从此我国的印刷标准化工作步入正轨。

  我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成员国和理事会成员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和各项活动。ISO下设许多技术委员会,ISO/TC130是专门从事印刷标准化的技术委员会之一,与我国的全国印刷标委会是对口单位。全国印刷标委会成立后,ISO/TC130于1991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第6届年会,笔者有幸作为原新闻出版署派出的代表团成员之一出席了会议。ISO/TC130委员会主席在此届年会上正式宣布以“P”(积极)成员资格接纳我国为成员国。当时笔者由衷地感到高兴和自豪,但同时也感到自身的负担和责任重大。在本届年会上,我国正式参加ISO/TC130第一工作组(制定技术术语标准)的国际合作项目,并承担建立多语种印刷技术术语数据库项目和制定中文印刷术语任务。

  曾记得,1993年9月在日本召开的ISO/TC130第8届年会上,原新闻出版署时任副署长、全国印刷标委会主任于永湛会见ISO/TC130主席弗克博士,并向委员会第一次提出在我国承办第10届年会的意向。由于当时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基础较为薄弱,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未获得全体成员国通过。

  时隔14年,2007年9月在东京召开的第21届ISO/TC130年会上,我国代表团有16位代表参加了所有工作组的会议,同时向委员会提出新的印后标准项目。会议接受了中国代表团发出2009年9月在北京承办第23届年会的申请。

  第23届ISO/TC130年会如期在北京举行,来自欧美等地十几个国家的80多位印刷标准化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本届会议。会议围绕印刷技术术语、印前数据交换、印刷过程控制、印刷媒体与材料、彩色图像数据等领域的国际标准项目展开研究和讨论。这是ISO/TC130首次在我国召开的年会。由全国印刷标委会委员30余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各专业工作组会议和全体会议。本次会议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原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丰硕成果,受到与会成员国的好评。会议一致赞成并通过我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组建印后标准化工作组的提案”,并作出决议:“同意中国牵头建立新的印后项目工作组,中国承担工作组组长和秘书处。”迄今为止,这是我国印刷业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第一次拥有重要的话语权。

  现在ISO/TC130秘书处的铜牌已挂在全国印刷标委会秘书处的门前,前几天,笔者亲眼看到了20年前曾挂在德国柏林DIN标准化委员会门前的这块铜牌,一时不由得感慨万千。回忆起笔者曾经历过的印刷标准化建立初期阶段的岁月和印刷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印刷标准化事业从无到有,以至于登上国际舞台迅速发展的30年。我国接手ISO/TC130秘书处工作,标志着国际印刷标准化工作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局面将被改变,我国将在国际印刷标准化舞台上获得更多主动权和话语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笔者作为老一辈的印刷标准化工作者,渴望我国作为国际印刷标准化的掌门人,沿着印刷标准化的道路再接再厉、奋力前进。(责编: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