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市场政策

一“码”当先,向工业物联网进军

时间:2018-11-08 09:17:21来源:科技日报

  随着2018世界物联网大会在江苏无锡落下帷幕,“万物相连”的概念在公众中渐渐清晰,“智慧+”场景成为现实。然而,在复杂多变的工业场景中如何实现互联互通并保障数据安全,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今,这个难题有了解决方案。

  仅需一点纳米墨水、一台高速赋码打印机、一个读取器,国内一家上市企业生产转子需要的小铁块就能够被轻易标识,并经历1000°C的高温炙烤与水洗铁刷,进入企业的数字生产线,成为工业物联网这张大网的一部分。这些做法在过去难以想象,但刘华博士和他的团队研发的纳维码数字标识技术做到了这一点,并且拿下了千万订单。

  纳维码技术成功地打通了严苛的工业环境中物与网的环节,使工业产品与产品零部件能够与物联网相连。这项神奇的技术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并被市场看好的?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高铭科维科技无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华。

  需求催生技术,“小发明”找到大市场

  纳维码技术实际上是基于空间编码技术、采用新型发光材料的光学编码与识别技术。简单说就是一改过去条码和二维码的编码与印刷方式,用纳米材料制成的纳米墨水代替普通印刷材料,把平面的黑白印刷点变成立体发光点,通过光学编码进行数据承载,并使用特殊光学手段进行快速识别。

  纳维码技术可以成为物联网感知层面的应用技术,纳维码的标识能够成为万物相连的基础节点。

  “与传统编码相比,用新型材料打印出的纳维码好处显而易见。首先它是附着在物体上的,几乎看不见,最小能够达到2—3毫米,不影响物体本身组织结构。其次它性质稳定,光学材料的特性决定了纳维码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至少100年不会灭失,可以经受包括高温、流水、切割、打磨、焊接等各种环境的考验。最重要的是安全,目前来说光子的排列组合是不可复制的,相当于一个物体只会有唯一一个‘身份证’。而且纳米墨水非常便宜,4毫升就能印刷80万个码。”刘华介绍说,纳维码这些特性满足了工业级别物联网应用在生产、流通、储存与成本控制等环节对感知技术的多方面需求。

  刘华学的是物理专业,“对于学物理的人来说,数字标识、数字编码不是什么难题。但将数字标识、数字编码应用到实际当中,让它能够对任何一个物体进行标识,使企业因此能有效地对产品进行管理,这就不容易了。”他说,数字标识、数字编码落地遇到了很大瓶颈,之前没有技术能够满足需求。

  2000年,刘华出国进修,在澳大利亚国家激光工程中心做研究员,正好遇到了这种在任意物体上进行标记的研究课题。

  刘华和团队通过解决材料与识别问题,攻克了该项技术难题。

  很快刘华就发现纳维码技术不光能够解决物体标识这一个问题。

  物联网场景要求万物联通,物联网的出现无疑带动了二维码技术、电子标签技术、传感识别技术的兴起,但现有的感知技术并不能适用全部场景,尤其是在工业领域。“我们不可能为每一个纸张、皮革、陶瓷、金属等材料制成的零部件和产品装上电子标签,而且原有技术制成的标签,不仅成本高,也很难在后续的生产环节中保持稳定。”刘华说,这就需要一个新的解决办法,而将纳维码技术运用在物联网场景中,则能够补充现有感知技术的短板。刘华的“小发明”找到了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