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市场政策

70年见证者①|武文祥喜看变化:昔日百废待兴 今朝大有可为

时间:2019-10-29 09:15:40来源:印业独家作者:武文祥
  新中国成立初期 迎来行业复兴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1949年10月,全国新华书店第一届出版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主席为会议书写题词:认真做好出版工作。这次会议使原先分散经营的出版工作走向统一集中。11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在京成立。从此,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出版、印刷、发行工作走上了有领导、有计划的发展道路。

      1950年8月底,全国新华书店第二届出版工作会议召开,作出分别成立人民出版社、新华书店总店和新华印刷厂总管理处的决议,把战争年代各新华书店经营的印刷厂一律划分出来,成为独立经营的国有企业。当时全国有12家国营新华印刷厂,分布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八地。9月,出版总署召开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发布《关于改进和发展全国出版事业的五项决议》,为国营印刷业的发展、私营印刷业的改造指明了方向。10月底,周恩来总理签发了《关于改进和发展全国出版事业的指示》,出版总署同时发布了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通过的五项决议和《关于国营书刊出版印刷发行企业分工专业化与调整公私关系的决定》。

全国印刷业技术人员来人民日报印刷厂参观学习嘉麒拼版法

  1951年4月,全国第一次新华印刷厂工作会议在京举行,北京、上海等地的12家出版总署直属国营新华印刷厂代表参加了会议。资料显示,当时这12家国营印刷企业拥有铅印机128台(对开机2台折1台计算),占全国铅印机台的17%。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年国民经济恢复期,北京为适应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需要,分别建立了美术印刷厂、外文印刷厂、中央民族印刷厂。中央各部委也在成立专业出版社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批专业性强、各具特色的书刊印刷厂。此外,轻工系统、银行系统、军队系统、铁路系统等也都建立了各自的印刷工业体系。

  曲折发展阶段

  1958年,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召开首次全国报纸、书刊印刷工作会议,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提出了印刷工业“为政治服务、为出版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明确了“奋战3年,建成从中央到县的报纸、书刊印刷网”的奋斗目标。此次会议对基本保证全国书报刊(尤其是教科书)的自印,促进国产印刷机械、器材在生产制造上初步实现自力更生等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这一时期,上海向各地迁移印刷生产力的规模达到高潮。据统计,1953—1960年,上海向22个省、自治区输出技术工人约2000人;迁出铅印生产力约60万令;平印生产力约90万色令,约占上海原有生产力的一半左右。此举缓解了上海印刷生产力过剩的矛盾,初步改善了东西部印刷产能不平衡状况。

  首次全国报纸、书刊印刷工作会议后,国务院批准于1958年10月成立中国印刷器材公司,随后各地相继成立印刷物资管理机构。到1979年已有22个省(区、市)成立印刷物资公司(站),少数省市由有关部门兼管。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31个省(区、市)都建立了印刷物资供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