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市场政策

疫情下出版业的困境 如何借助按需印刷化危为机

时间:2020-04-30 15:29:53来源:科印网
  那么,出版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亟待改变的关键步骤在哪呢?

  1、内容的数字化

  基于传统印刷基础的出版业,大多数出版社在文件存储方面采用的还是保存菲林片的方式。但是这种文件存储方式会导致出版社手中没有最终版文件和部分文件丢失的情况。所以对于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内容的数字化势在必行。

  一方面这里指的内容数字化,除了与纸质图书对应的电子版、网络版、有声版,更是指生产、传播适合移动端阅读和试听的内容。这需要各种繁复的数据库、知识服务平台,也需要移动端的接口,否则难以称为真正的数字产品。

  另一方面是电子文件PDF化,即方便文件存储、可数字印刷的电子文件。数码印刷以其灵活高效、个性化、数据可变等优势,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数码印刷的文件类型是PDF文件,这也要求开始尝试或者已经在使用数码印刷方式的出版社进行文件的数字化处理和存储。

  2、构建数字化资源库

  一方面是出版社在推出大量数字化产品和资源的同时,关于数字化资源的存储、管理、检索、安全等问题,是出版社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构建数字化资源库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出版社拥有海量资源,假如数字化资源库建成,可以与印刷企业成产系统建立对接,图书印刷方便、安全且高效。尤其对于需要进行频次高、迭代快的教育出版,实现个性化、定制化印刷更加简便高效。

  重塑价值链,解决库存痛点

  图书出版行业流传一句话,“生于库存,死于库存”。

  对于使用传统印刷的出版社来说,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或者提高印量提高库存,过几年再把这些书化浆回收,至少数据能好看一点;或者保持原有库存比例,接受营收放缓的现状。

  另一方面,图书生产需要规模性,图书销售存在偶然性,所以如果少批量多频次的生产图书,一方面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还会导致平台缺乏现货。

  如果出版业一直以现有“以产定销“的价值链,似乎陷入了死循环,库存问题永远无法得到解决。

  既然电商已经逐渐成为图书销售的主要渠道,那出版社是否可以先在网络平台进行图书销售,按照实际销售册数,委托印厂生产图书,再发货给购买者,使用“以销定产”的模式呢?

  其实得益于于数码和喷墨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版业已经催生出了“按需印刷”的新模式。再加上数字化的文件传输手段和成熟的物流体系,高效的按需印刷能够保证24小时内完成图书的制造和发货,几乎达到了与现货销售同等的发货效率。生产周期快、库存少、印刷效果优秀,使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开始拥抱按需印刷。

  首先,按需印刷可以让全球出版业逐渐解决了库存的难题,踏上良性循环道路。

  其次,按需印刷与互联网的紧密联系让出版业更加更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按需印刷模式整合碎片化需求,能够化零为整,具有高效、快捷的特点。

  例如,中国数百家出版机构与虎彩印艺等一些规模化的按需印刷企业开展了战略合作,逐步探索“零库存、一本起印和永不断货”的按需生产模式,寻找大规模降低库存数量的方法。

       以“按需印刷”为前提,逐渐在在出版社、渠道、印刷企业之间搭建信息平台,图书文件与商品信息上传至平台后,平台将图书信息推送到各个渠道,当渠道产生销售时,订单就会自动推送给工厂,工厂按需生产完成后,通过自动物流分拣系统配送给消费者或渠道商。相信经过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最终可以实现“以销定产”,重塑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