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这是反映湖南文印人创业精神的故事, 这是事业与家庭如何兼顾的故事, 这是关于爱的故事。 01 夜。邹府房间。 湖南新化文印人肖容玉与丈夫邹勇辉争吵。 “我已经考察好了,要改变,只有加盟” “被灌迷魂汤了吧?老乡们都怎么说你不知道吗?骗人、空壳子、不挣钱……” “还按照老路走,不仅累得要命,还没时间陪孩子。孩子这么大了,咱们陪过他们几天啊?” “加盟费和服务费这么贵,抢钱啊!咱们累死累活赚的辛苦钱去养这帮吸血鬼,值吗?” “值不值做了才知道,你信我,” “不行,这事不能答应。” 争吵,在肖容玉与丈夫邹勇辉之间,已经进行了好几轮。 丈夫决意要加盟,肖容玉觉得这是胡闹。且不说夫妻俩苦心经营多年的牌子无缘无故换成别人的,就那不知所云的加盟费和服务费,让人完全无法接受。 她憋着一肚子火,心想:对方使了什么套路,让稳重的老公变得这么不计后果? 02 2003年,肖容玉与丈夫邹勇辉开了一家图文快印店。 在她的故乡,那个名为“文印之乡”的小县城,无数的年轻人涌向祖国各地,开启无数个承载着生活期望的快印店。他们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被同行统称为“湖南帮”“新化人”。再然后,大家用挣来的血汗钱,在家乡建起一栋栋常年少人居住的乡村别墅。 这是近三十年来前人蹚下的路,后来人不问为什么。 时代的浪潮总是席卷而过,从不会给人留下思考的时间。 03 门店开业那天,肖容玉看着崭新的招牌,紧紧攥着丈夫的手。丈夫邹勇辉从事复印机维修多年,她对快印店的前台接待也是略知一二。 这是一家注定会挣钱的店,她想。 她仿佛看到幸福生活的大门已经为她敞开了。 04 两年后,这家店果然没有辜负肖容玉的起早贪黑,年底,看着账户内的钱,心满意足。 过年回老家走亲访友,身边都是快印人,三句话不离本行。 她兴奋地跟大家讲,从老家带去的小伙子已经能够上手了,生意越来越红火。 年后初五她刚刚回到佛山,接到小伙子的电话,说是要去一个亲戚的店里干。 任肖容玉说破嘴皮子也无济于事。 接下来的几年里,每次春节都像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旅程。总有员工要走,要么被同乡挖走,要么就是自己开店。 在一年到头仅有的那短暂休息里,肖容玉最害怕听到手机铃声响起。 05 2015年,竞争来了。 那条街的前后都新开了一家快印店,她的店被夹在中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客户流失。 肖容玉跟丈夫商量了三个晚上,一咬牙又接手了一家新店。 丈夫于是放弃了萎缩的复印机租赁业务,专心去经营新店。 在一个一贯以“熬”字当头的行业,这样的选择,即是无奈之举,又是多年以来同乡们公认的正确做法。 肖容玉觉得,趁着年轻,熬得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