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市场政策

最新信息 | 2023年印刷机械领域标准制修订项目情况介绍

时间:2023-01-19 10:07:17来源:科印网
  08 行业标准《金属板平版印刷机》

  该项目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重点产品标准项目”。

  标准范围:

  标准拟规定金属板平版印刷机的型式、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适用于对金属薄板表面印刷的单色、双色、三色、四色、五色平版印刷机。

  标准拟修订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① 结构组成:调整为由进料、输送、定位、供墨、润版、印刷和抽样装置等主要单元组成。

  ② 印刷速度:最高印刷速度由5000张/小时提高至5500张/小时。

  ③ 主要机构精度:墨斗辊工作面、印刷滚筒的径向圆跳动分别提高至≤0.008mm、≤0.007mm;相邻两印刷滚筒的平行度提高至≤0.015mm。

  ④ 技术要求:增加对抽样装置的技术性能要求。

  ⑤ 试验方法:对试验方法中操作性不强的内容进行改写;修改印刷试验测试版版式。

  09 行业标准:《平型网板印刷机 第2部分:滚筒式平型网板印刷机》

  标准范围:

  标准拟规定滚筒式平型网版印刷机的型式与基本参数,装配精度,性能要求,印刷质量,电气质量,安全,噪声,外观质量,试验方法等进行规定,适用于全自动滚筒式平型网版印刷机(包括全自动往复式和全自动停回转式)。

  标准拟修订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① 型式:根据现有设备的驱动类型,型式划分增加机械集中传动型和电气独立驱动型;或者是机械印刷刀切换型和气动印刷刀切换型。

  ② 基本参数:调整机器最高速度、承印物的适应定量、最大承印物尺寸增加“1420*1000mm”以及“大于1450”的两个系列。

  ③ 技术要求:套印误差要求增加电气驱动型高低速情况下的套印精度;印刷质量的要求增加图文质量/线条清晰度等要求;按机械印刷刀切换型和气动印刷刀切换型两种型式增加可量化的要求,如“墨层均匀性误差、施墨稳定性”;增加对伺服驱动型全自动滚筒式网印机增加相应的技术要求。

  ④ 试验方法:增加墨层均匀性误差、施墨稳定性的试验方法;增加伺服驱动型全自动滚筒式网印机的重复印刷精度的试验方法。

  10 行业标准《印刷机械 瓦楞纸板卧式平压模切机》

  标准范围:

  标准拟规定瓦楞纸板卧式平压模切机的型式、基本参数、型号和名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等进行规定,适用用于加工F、E、B、C、A型和彩裱等瓦楞纸板卧式平压模切机。

  标准拟修订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① 适用范围:删除已淘汰的AB、ABB型瓦楞纸板。

  ② 术语和定义:增加“模切机”“卧式平压模切机”“清废模切机”“全清废模切机”“底模”“模切线”等术语。

  ③ 基本参数:型式划分依据修改为按具备的功能划分,分别为模切机、清废模切机和全清废模切机;删除已淘汰的半自动模切机;调整相应幅面的“最大模切速度”和“最大模切压力”;增加清废机型及相关参数。

  ④ 功能要求:增加对输纸稳定性、收纸误差、全清废的要求。

  ⑤ 调整模切精度要求。

  ⑥ 安全防护要求:删除无法验证的要求;补充原标准中考虑不全的要求;能够直接引用的条款直接进行引用。

  ⑦ 试验方法:增加试验条件;补充清废检验方法和成品检验方法;增加了清成品使用模切刀版示意图、清废模版示意图、清成品模版示意图、盒型示意图。

  11 团体标准《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书刊喷墨数字印刷机》

  为进一步在行业中倡导优质优价,推动建立质量分级的市场化采信机制,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在国家标准GB/T 41975-2022《书刊喷墨数字印刷机》的基础上,围绕书刊喷墨数字印刷机的性能、技术能力、用户需求等,开展团体标准《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书刊喷墨数字印刷机》(项目计划编号:20220469)的制定工作。

  为加强质量分级的结果应用,打造印刷行业“金牌供应商”、实现“优质优价”的市场环境。团体标准发布后,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将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以团体标准为评价依据开展“书刊喷墨数字印刷机”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工作,发布企业标准排行榜,发挥先进企业标准对质量提升的引领作用,营造“生产看领跑,消费选领跑”的市场氛围。

  标准范围:

  标准拟规定书刊喷墨数字印刷机质量及企业标准水平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及等级划分,适用于书刊喷墨数字印刷机质量及企业标准水平评价。相关机构开展质量分级和企业标准水平评估、“领跑者”评价以及相关认证时可参照使用,企业在制定企业标准时也可参照本文件。

  主要技术条款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① 评价指标分类(基础指标、核心指标和创新性指标)。

  ②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具体评价指标、指标来源、指标水平分级和判定依据及方法)。

  ③ 评价方法及等级划分(评价等级和满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