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展会活动

年会演讲 | 海外还能掘金吗?印企向哪里转移产能?

时间:2023-12-01 08:34:57来源:科印网

  9月7-8日,2023印刷包装产业经济论坛暨全国印刷经理人年会于福建泉州盛大举行。会上,许多行业大咖都进行了精彩分享,为同仁们带来了启发与思考。我们会陆续为大家梳理更多年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本期分享的是经理人圆桌三:面临产业链转移,向哪里转移产能?的精彩内容。

  经理人圆桌三环节聚焦“面临产业链转移,向哪里转移产能?”主题,由《印刷经理人》杂志主编助理王浩主持,四维(上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险峰、昆山科望快速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华、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夏南三位嘉宾就“面临产业链转移,印刷包装企业如何想?如何做?”展开热烈讨论。

从左至右分别是《印刷经理人》杂志主编助理王浩主持,四维(上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险峰、昆山科望快速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华、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夏南

  罗险峰

  四维(上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今年7月份,四维随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到东南亚考察,是因为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市场压力。目前,四维的海外客户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但受地缘政治影响,部分客户表示他们需要每年在华递减15%采购量,虽然无奈,但不得不这么做。我想,这对所有从事国际业务的企业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

  我们已经有很多同行去到越南和马来西亚考察,实话讲这两个国家的营商环境相对较差,而且印刷业外迁东南亚存在一个问题——他们的实际成本比中国制造要高。究其根本,东南亚国家的印刷供应链仍然依赖于中国。

  尽管中国的部分产品已被加征了25%的关税,但中国制造仍具有竞争力:首先,我国大多数纸质产品的出口享受13%的退税,这是我国的政策补贴,加上美金汇率高涨,实际上25%的关税加征完全可以被覆盖。若不计算关税,东南亚的制造成本要比中国制造高出约10%。其次,我认为在供应链方面他们并不具备优势,尤其是在越南,很多公司在供应链上完全依赖于中国。

  从我们考察马来西亚的结果来看,与中国相比,特别是印刷这个行业,当地的缺口太多,无论是印刷环节、印后环节,还是原材料供应环节,供应链无法在当地顺利循环。

  目前,四维已经与两家越南工厂展开谈判,双方不采取合资形式经营,我们只进行产业投资和供应链投资,但会补充一些关键环节的设备和技术。如果要合资经营的话,我们认为风险很大,因为大部分中国企业对东南亚的文化和政治环境不了解,特别是印度尼西亚,当地情况比较复杂。

  四维在产能出海过程中采取审慎性原则,计划由中国制造承担70%~80%供给欧美的产能,同时尝试性布局,将20%产能移至东南亚。中国企业出海,特别是由于地缘政治原因出海,我们认为仍需谨慎。

  主持人总结:当前全球供应链格局发生改变,有国际业务的企业需适时调整经营思维,在充分了解当地政治、经济环境后审慎决定出海策略。

  王建华

  昆山科望快速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来自昆山,昆山是产业向东南亚转移最早的地区之一。但我很清楚,昆山的企业向外转移实际上是很被动的,真正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加强制造业建设。

  事实上,印刷企业产能转移后的生产成本并不低,关税上的差异也在提高总体成本。目前,东南亚是印企产能转移的首选地,很多厂商也会选择外迁印度,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考量。最近中东有人找我投资开厂,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印刷行业在国内很“卷”,如果能去中东或“一带一路”核心地区投资印刷厂,前景会很好。相较于本地印刷业,我们的产品、技术很有竞争力,而且当地也有资本支持,毕竟中东是“地上插根筷子就有石油”的地区。

  中东的客户能找到科望,我要非常感谢科印传媒,让科望带着团队到阿里的大船上出海做外贸生意。中东的客户看上了我们的产品以及智能化和管理理念,他们希望科望能在中东投资印刷厂。与我商谈此事的家族非常富有,他们认为从爱国和生意角度来看,引进一家印刷企业是非常好的想法。

  我一直强调,如果再开印刷厂,尤其是在海外,不能复制现在的模式,因为当下的做法对供应链、产业链要求很高。在海外环境中,很可能“要啥没啥”,一个印刷厂也就不可能正常运转。

  我上周去国外考察柔印市场和柔印设备,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印刷变得简单一点。通过这段时间的经验总结,我认为简单印刷是可以实现的,可以通过缩短产业链,将产品做得更简单,同时将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内,比如设计、制版等。

  总之,中国印刷企业在进行产能转移时,需要明确自己想要做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会与龙头企业协作,配合他们的需求和布局,这是市场分配的正常现象。但是我们印企应当有所思考,真正需要转移的是先进管理经验、先进的印刷理念,简单的产能转移,就像往山里搬石头,没有任何意义。

  主持人总结:印刷包装企业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配合客户进行产能转移是正常市场分配现象,但在这个过程中,印企应当结合实际,明确适合自身发展的海外市场,而不能盲从。

  夏南

  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爱德印刷是出版物印刷企业,在内贸和外贸方面都有一定的订单承接能力。实际上,今年出口市场变化带给我的感觉是比较差的,一是因为去年做的多,今年大半年消化库存;二是国际供应链恢复正常,原有同行都能分一杯羹;三是地缘政治影响到脱钩断链造成一部分订单流失。我们从汇率变化以及海运价格变化这两方面,也能分析出今年出口外贸整体形势比较严峻。

  面对市场下行,爱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一是爱德要更加积极响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公司承印了国家主题教育类重点图书8个品种共242万册,爱德也被外文出版社评为“国家重大出版项目印刷最佳承印单位”,当下爱德也正在进行国内和国际“双循环”产品的研发创新工作。

  二是爱德持续践行“一带一路”的倡议,并持续深耕非洲市场。我们于2015年在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建立了第一个爱德非洲服务中心;2018年,在肯尼亚设立了办事处;2020年,爱德在非洲的分厂开始破土动工。多年来,爱德非洲客户的订单需求呈增长趋势,我们认为非洲市场仍会继续增长。未来,我们希望通过非洲分厂的建设,提高爱德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去年爱德印制了2500万册精装书,其中有800万册发往非洲,包括南非、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肯尼亚等国家和地区。目前这些订单仍在南京本部生产,未来我们希望这部分图书能在非洲当地生产,并拓展一些非洲本地的其他业务。

  我们始终认为机会只存在于合适的市场,爱德在长期经营中发现了非洲部分地区的印刷品消费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我们也做出了策略调整,比如为客户提供排版服务、提供高性价比的原辅材料、提供最经济的产品尺寸,多站在客户角度上,多考虑客户的需求。爱德也着眼于未来发展,我们于今年4月启动了投资超亿元的3.7万平方米的二期厂房建设,推动绿色智能新发展格局下的转型升级。

  主持人总结:印企出海经营受多方因素影响,但不变的是服务客户的需求,解决市场痛点,抓住市场卖点,为当地客户多做考虑,可能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