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 > 精英学堂

聚合思维在数字媒体编创艺术中应用研究

时间:2009-04-09 22:14:14来源:科印网作者:严晨

  如果说发散思维解决的是思维的宽度,那么聚合思维解决的是思维的深度。聚合思维又称收敛思维,轴合思维,集中思维。是指创作者搜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并在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对这些信息进行重新组织和推理,以求得最佳的答案的收敛式思维方式。与发散思维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将思维向外界发散的思维方式相对应,聚合思维是通过对多种信息的综合分析,最终将思维集中指向一个中心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虽然从思维方法上看,发散性思维体现的是思路的灵活敏捷,聚合思维则体现出思路的深入凝重,似乎这两种思维方法是截然不同的。但从整个思维过程来看,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是统一贯穿于的整个思维过程的(如图1所示)。


图1

  从思维的整个过程来看,发散性思维是聚合思维的基础,而聚合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这两种思维先后贯穿于思维的全过程中。聚合思维在进行筛选新方法、寻找新答案、得出新结论时,需要首先应用发散思维去寻找和搜集相关信息、通过开阔思路来提出多种新设想、新办法,最后再运用聚合思维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归纳、分析,从中提炼出最准确的答案或解决方法。

  作为一名数字媒体出版物编创人应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努力不断提高自己聚合思维的思维深度。那么工作中如何来有效提高自己的聚合思维深度呢?笔者认为提高聚合思维能力能否从以下三个途径来展开:

  一、提高就一个既定主题不断深入的能力。体现在编创人能否善于全面地思考和分析创作主题,并对一个既定的主题不断深入提炼的能力;

  二、提高对创作素材的取舍能力。体现在编创人能否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能在众多的答案中做到有取有舍。

  三、提高对创作内容的分析能力。体现在编创人能否善于在分散的内容线索中找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2008年8月8日北京承办了举世瞩目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本学期带“多媒体课题设计”这门课程时,有同学创作的作品为表现奥运内容题材作品,取名为《圆梦》。应该讲,中国承办奥运会的确圆了一个长久的梦想。那么该确立怎样的主题来表达这种对奥运的向往和追求呢?又该如何来表现呢?面对众多的历史事实与历史事件又该怎样来进行选取?

  如果我们运用聚合思维来进行深入思考,就这个题材不断深入,则不难发现:“圆梦”强调的重点在一个“圆”字,其重点表达出的是我们成功承办奥运会的自豪感。而在这个圆梦的过程中,中国人作出了太多的努力,也有很多感人的事迹。因此,我建议创作者将题目改动一个字,改为《追梦》。一个“追”字更好的表达出了中国人自强不息、对奥运会及世界人民大家庭和睦共处的向往与努力。

  主题定下来了,接下来就面临对创作素材的取舍。为启发学生掌握应用聚合思维对素材进行取舍的方法。我为学生举了3组实际事例来进行对比:

  一、1932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十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刘长春是唯一一位参加正式比赛的中国运动员;而时隔58年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派出了由639人组成的奥运军团!

  二、原来是中国运动员到国外参加奥运会——1993年中国申奥失败——2001中国申奥成功——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

  三、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许海峰获得中国历史上第一块金牌,中国以15块金牌的总成绩位居奥运金牌榜第四;2008年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以51块金牌的总成绩骄人的排在奥运金牌榜第一。这从15块到51块的变化很说明问题。

  以上3组实际事例,原本都是各自独立的创作素材。当他们各自独立的时候,我们似乎看不到素材本身除了记录历史外又表达了怎样的意义。但是当我们运用聚合思维在分散的内容线索中找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当我们将这些原本独立分散的信息聚合在一起进行对比的时候,我们真的看到了中国的不断强大,也看到了中国人对奥运会追求的真诚与热情。同时,通过对素材的梳理,对创作主题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升华作用。

  下面再以笔者编创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北京印象》为例具体说明在多媒体实际编创过程中,如何通过聚合思维来提高创作者对创作素材的取舍能力。在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北京印象》体现在编创人能否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能在众多的答案中做到有取有舍。

  通过以上事例分析,不难发现,聚合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在数字媒体编创中更好地深入钻研和思考问题,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抓住创作的主要方向,最终表现出立意深刻的主题思想。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