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 > 精英学堂

联想思维在数字媒体编创艺术中应用研究

时间:2009-04-09 22:20:19来源:作者:严晨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每当读起李白的这首《清平调•其一》便会被诗人唯美、准确、生动的语句所折服。在这首诗中,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来间接赞美了杨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特别是第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通过天上的云联想到人的衣裳,由花的美丽想到人的容貌。这里诗人通过云和衣、花与容的相似性巧妙地把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在这联系的过程中扮演纽带角色的则是联想思维。这里说的联想思维是一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是指通过一件事情的触发而转移到另一些事情上的思维。

  与其他思维形式相比,联想思维体现出了思维的跳跃性,它不是一般性的思考问题,而是由此及彼地思考,是对问题思考不断深化的过程。不仅如此,联想思维还能通过已经认识了的事物去预测尚未认识的事物,从而借鉴已知事物的有关知识来认识未知的事物。

  很多人经常将联想思维局限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其实不仅如此,在数字媒体编创艺术中,在科学研究领域中联想思维也是被频繁使用的。下面仅就联想思维中的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在数字媒体编创艺术中的应用来具体举例分析:

  1、相似联想:

  是指思维主体把所有思考对象同储存在自己大脑中的相似经验、动作与事物进行比较的联想。即使客观事物之间有不同之处,都可以在一定层次上找到它们的相似点,进而使它们在某一个结合点上联系或统一起来。因而,这种依据事物和认识之间的相似性而进行的联想,便被称为相似联想,也称类似联想。

  2003年我带过这样一名学生的毕业作品,该同学创作的毕业设计作品名为《时钟之旅》。


图1

  如图1所示,为该作品的主界面。从界面设计中,不难发现,该界面很象一个飞行器的窗口,而暗色底上的圆形热区按钮则更象透过这个窗口所看到的分布在太空中神秘的星球。整个界面一看上去就显得非常切题,既有时代科技感,又具有一种神秘感。这里,该学生正是抓住了“时空之旅”和“太空之旅”的相似性,完成了设计任务。虽然这不象杜甫的名句“天高云未尽,江迥月来迟”中把云和月的移动现象,同人的脚步移动联想在一起那样令人亲切。但作为一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后起之秀也算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了。

  2、对比联想:

  是指思维主体将所考虑的问题与储存在大脑中的已知信息或经验进行对照的联想。这种联想可以是正面的对比联想,可以是反面的对比联想,也可以是正反兼有的联想,还可以是正反对照以突出其反差的对比联想(如图2所示)。

图2

  图2为多媒体专业学生创作的《黄永玉八十艺展》的多媒体作品的主界面。黄永玉是我国画坛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其个性磊落,喜恶分明。为表现出他的这种人品,在设计中,设计者大胆降低背景色调,以反衬灯光之下的黄永玉像和烛台。正如《文心雕龙•丽辞》中所述“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这种通过加强相反的对比来更加显著地互相映衬的方法在这部作品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接近联想:

  是指思维主体借助时间和空间上与外界刺激有关的事物、动作或经验进行的联想。在实际创作中接近联想比较容易与相似联想相互混淆。需要说明的是:接近联想是由于事物空间和时间等特征的接近而形成的联想。例如在科学的创意中,接近联想往往被作为从已知探索的桥梁来应用。典型的案例是1800年3月,门捷列夫在彼得堡大学的一次化学学会上宣布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提出6种化学元素。他发现化学元素都是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按照一定秩序排列的,按次序排列的元素经过一定的周期,它们的某些主要属性又会重复出现。而在每一个周期范围内,一定的属性是渐变的,即相邻两元素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应该是相近的。如果这种渐变性因为突然的跳跃而中断,就会联想到这里还可能有一个未知的元素存在。门氏恰是运用这种接近联想法,提出了一些空位上的未知元素,并预测了这些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他的这些设想。

  在数字媒体编创艺术中,接近联想也经常被应用在导航的设计中。如图3为一部国外的作品,其主要内容为讲述教堂的各组成部分。在导航设计中,设计师将12个导航按钮设计在一个圆环之上,受众按照圆环点击就可以看到教堂的各个不同组成部分。应该讲,在一个界面上设计12个热区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如果按钮设计大了则影响界面美观,而如果设计小了则不易为受众所识别。在这里设计师正是巧妙地应用了接近联想思维,使这12个按钮既不影响界面,又能轻易地为受众所使用。


图3

  联想思维是人类思维中活跃而有趣的思维类型,其在数字媒体编创艺术中的应用也并不限于以上论述,这里仅作抛砖引玉之用,供从事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同仁指正。

  注: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PHR(IHLB)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