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 > 精英学堂

形象思维在数字媒体编创艺术中应用研究

时间:2009-04-09 22:21:42来源:科印网作者:严晨

   一部成功的数字媒体出版物往往可以创造出一个或多个令人记忆犹新的形象来为人们所认可。应该讲,在数字媒体出版物编创过程中需要编创人丰富多样的形象思维。那么,形象思维到底是什么?其在数字媒体编创艺术中又是如何来应用的?下面我们先从形象思维的概念来开始对它的研究。
形象思维是指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即受众通过对事物具体形象的认识和分析,来判断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思维方式。

  谈到形象思维,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代表事例是婴儿对形象易于接受这一现象:如人从出生伊始对事物的认知就偏重于“形象”,婴儿会对各种形象性的玩具和图画表现出强烈的喜好。但是,如果因此将形象思维中的“形象”与事物直观“形象”简单地进行对等,则会进入一个对形象思维认识的误区。

  笔者认为如果按发展水平来进行分类,完整的形象思维是否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学龄前儿童(3-7岁)的形象思维。

  ——最为朴素的形象思维。此时,在婴儿的头脑中并没有多少抽象概念,而与抽象概念相对的形象性的事物对于他们则比较容易认识和接受。因此,这一层次的形象思维通常只反映同类事物中一般的东西(简单的、直观就可以感受到的),不是事物所有的本质特点。

  第二层次:成人在接触大量事物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产生最终事物表象的形象思维。

  ——这里的事物表象不是某一种知觉形象的简单重复,它再现的不是客观事物的全部联系和特征,而应该是那些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如表现伟人毛泽东可能不需要表现他的正面或侧面,也许仅仅通过一个朦胧的背影形象就可以让人一望便知。

  第三层次:形象的创作产生超越视觉界限,甚至本身就通过不可视的形象来塑造“形象”的形象思维。

  ——在创作过程中对大量表象进行高度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想象,最终形成“形象”的过程。这里的“形象”不再局限于真实可视与否。如我国大诗人李白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谁见过银河的样子,又是如何从九天落下的?虽不可见,但是读者却又结结实实的“见”到了,是在诗人和读者的想象中“见”到了。因此,在形象思维第三层次中绝不仅仅局限于受众的眼,而植根于受众的脑中。

  在对形象思维有了一个较为全面地了解后,下面我们以多媒体作品《耍货儿》为例,来具体分析一下形象思维在数字媒体编创中应用的2种主要方法与途径:

  方法一:移植与模仿法

  指在编创过程中通过移植或模仿手段来进行形象创作设计。这是数字媒体编创中较为常用的手法。以多媒体作品《耍货儿》为例,该作品为讲述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与玩具。在该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有一个模块是专门介绍各种类别的工艺品及玩具。那么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来将众多的工艺品及玩具有效地陈列其中呢?这里,创作组的成员将生活中柜子的形象移植过来,设计出一个名为“耍货柜”的柜子的外观形象(如图1)。而当柜门被打开的时候,又模仿了博古架的形象(如图2),将各式工艺品及玩具陈列其中,并可以用光标任意点选,被选中的将以大图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中央。这种巧妙利用移植与模仿的方法设计出来的形象既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却又出人意料,往往可以使受众在亲切易懂的环境中接受多媒体作品的形象设计。


图1


图2

  方法二:组合法

  从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或产品中抽取合适的要素重新组合,构成新的代表形象的创作方法。在多媒体作品《耍货儿》的设计中曾经遇到这样一个难题:主界面用什么形象才能够概括出作品中各种不同的工艺品及玩具的形象及特征,并体现出本作品的总体风格?

  显然用某一种形象造型是难以达到以上预期目标的。在这里创作组成员有效运用形象思维中组合法,将各种类型的工艺品或玩具代表形象组合在一个可爱的虎头上(如图3),有效地创造出了一种喜庆、丰富、民间气息浓厚的界面气氛。


图3

  应该讲,形象思维以其对客观事物的独特的认知、理解、运用方式,在多种创作思维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能否熟练充分地运用形象思维则成为评价一位数字媒体编创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