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 > 精英学堂

印刷品质量是上游投入与印厂管理共同结果

时间:2009-11-01 10:44:26来源:科印网作者:潘晓东

  有产品制造就有产品质量,印刷物也毫不例外。
  产品的质量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上的形象、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说得再直白些,关系到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生存。既如此,从企业到媒体经常性地抓住这个话题展开交流与讨论也就再自然不过。这不是老生常谈,而是警钟常鸣。所有的同志都期望通过这些讨论提升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从兄弟单位的经验中获得借鉴。
  以前在讨论产品质量的时候,工厂的同志总是从内因找问题,比较多的强调加强内部管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公允地说,导致印刷品质量问题的原因,除了印刷厂的内部管理以外,上游企业给予的加工工价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为,合适的原辅材料是确保印刷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既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事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有鉴于此,本文准备从外因与内因两个方面来探讨提升印刷品质量的问题,呼吁上游的印刷品需求方与印刷企业共同努力,为提升印刷品的质量尽各自的责任。
  一、指导思想上的合作共赢是生产优质产品的先决条件
  按照现时的说法,印刷是兼具信息与服务双重性质的工业门类。书刊印刷企业是把上工序编辑们的脑力劳动物化为以纸张为媒介的文化产品,起着传播信息、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包装印刷则是为其它相关产品做嫁衣裳,发挥着为产品增色的作用。
  为上游企业提供关联服务的印刷劳动与上游企业的生产劳动,两者间在法人地位上是平等的,都应该依据市场的供求关系获得各自应得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在人格上应该是互相尊重的,不存在尊卑之分。因为只有公平的买卖,才能让在不同岗位上工作的同志心情舒畅,才能为了实现双方共同的目标,通力合作,把产品做得更好。
  但客观地说,进入市场经济以后,上下游企业间合作共赢的意识相对少了,竞价谈判的意识大大增强,对于社会总量已经供大于求的印刷品加工,上游单位更是颐指气使,要求工厂的业务人员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在印刷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不加分析地一通指责,开口赔款,闭口收回相关业务。处于下游的印刷企业固然应该为上游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应该认真听取客户的批评意见,但上游企业在供求失衡的状态下所营造的以势压人、以强凌弱的商业氛围对制作优质产品肯定是有害无益。迄今为止,国内依然处于垄断地位的某些公用事业单位,他们与其它企业间的关系就是我提要求、你必须办,否则就别指望办成事。与这样的单位打交道,一般企业在主观上又何来愉快共赢的感觉呢!
  以广告设计为例,在创意设计上,设计人员无疑是强者,但要把脑袋中的设想变为现实中的产品,让设计要求与印刷工艺充分吻合,就需要设计人员认真地了解印刷的全过程,就需要双方间的大量沟通。否则,就有可能最终产品做得不尽如人意。
  所以,好的产品质量首先是从双方间的诚意沟通中来的。彼此间只有有了充分的了解与信任,围绕产品有了充分的交流和沟通,才有可能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制作出优秀的产品。几年前,深圳雅昌公司为英国曼联足球队成功制作50×50公分的超大规格纪念图书,赢得舆论界的一片好评。试想,没有俱乐部和“雅昌”之间一拍即合的共创意图,没有对方的投资与充分信任,没有雅昌人的不懈努力,可能最后也就不会有这样一部让人叹为观止的惊世之作。这一典型案例毋庸置疑地告诉我们:合作共赢是生产优质产品的先决条件。
  二、合理的加工工价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对印刷厂而言,这几年的状况是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原辅材料的价格时有上涨、水电煤油的费用与时俱增,唯有印刷工价,因为市场总量供大于求,持续多年只降不升。这一局面导致的结果是:印刷企业员工收入普遍比社保公布的平均工资线低三分之一,企业难以留住高技术人才、难以吸引大学生稳定地在企业工作,以至不得不大量增加从农村来城市工作的人员,这些对象虽然能吃苦、爱劳动,但他们的成长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从长远来看,一个缺乏强大核心团队的印刷企业要制作出高品质的产品是困难的。
  进入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以后,所有的企业都在意成本控制,在加工工价上反复磋商是正常的事,但必须指出的是:合理的加工工价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印刷厂不可能总是做只出力不赚钱的买卖。因为,唯有赢利才能确保企业生存于社会,没有了利润,投资者又有什么必要倾尽心力地去办企业呢?
  只有上游单位给了印刷企业合理的工价,印刷厂才有可能保证根据加工产品的需要选用适当的原辅材料;才有可能根据客户的需要组织员工加班加点,以高于基本工资的标准向工人支付加班费用;才有可能投入一定的资金根据客户的要求去做开发创新工作。反之,以低工价承接了印刷品制作的任务以后,印刷厂为了确保企业在生产中不致亏损,势必在原辅材料上偷工减料,或人为地降低纸张克重、或选用低档次的油墨、胶水,最终受损害的除了选购这些产品的用户以外,还有的就是这些上游的生产企业。
  现在的普遍状况是,面对劳动力及其它生产成本的价格上涨,为了确保自己企业的既得利益,在无力向上游企业做争取的时候,委印方更多地是向下游印刷企业转嫁成本,这种不能保证兄弟企业在运作中获得应有经济利益的行为,最终肯定是既害人也害己,难以持久。
  三、高品质的产品应该用优质的原辅材料作保障
  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这是富含真理的。高质量的产品应该选用优质的原辅材料来加以保证。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已经能够生产出满足一般印刷需求的基本原辅材料,从纸张、油墨到橡皮布、洗车水,但我们必须承认,因为用量偏少,真正有特殊要求的高档材料还得从发达国家进口。比如,高保真印刷渐渐为国内重视,但用于高保真印刷的油墨还得完全依仗进口。在特种封面材料与包装辅件上也存在同样的情况。我们公司去年曾经为荷兰的客商做过样品夹,用在里面的小五金件全部从新加坡进口,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些五金件的产地是中国,只不过是别人来样加工。如果上游客户提出了制作高档印刷品的要求,但又不能实事求是地根据产品情况提供采购这部分材料所需要的工价,那要求印刷厂制作出上佳的产品可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为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一般而言,供需相对应的要求,海外客商比较容易接受。近几年,我们公司每年都要在F1赛事在上海举行时印刷该组织的外文日报,所用的纸张都是在比赛开始前由他们从国外提供。因为印数少,为确保印刷品在短周期内干燥,使用的是高价的亚粉纸专用墨,加上牵涉到的工序多,每叠报纸的加工工价就比较高,对此客户都能理解与接受。换在国内,不少上游企业往往是在招标时让印刷厂之间做血拼,最终要求中标的印刷企业以最低的价格制作出质量最好的产品,这就无疑于痴人说梦,期待把产品质量做得最好的愿望,因为缺乏相应的工价保证,最终也只能成为一句无法履行的空话。
  这几年,政府十分重视青少年教育,把原本由家长承担的教材费用改由政府埋单。这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问题也同步而至,因为由政府买单,相关部门要求出版社降低发行价格。这样操作的实际结果是,出版社采购的纸张越来越差,印刷厂不但生产效率越来越低,而且因为PS版易于磨损等缘故,生产成本变得越来越高,图书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当然,最终的受害者是得到了免费教材的广大学生。试想,稍加一点成本就可以把事情做得更为完美的事,为什么就差这样一口气呢?
  为了保证产品的内在质量,我们真的应该根据产品的实际需要来决定产品的加工工价。在商品经济的社会里,不可能存在相互间的不等价交换。
  四、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是制作高品质产品的关键
  如果说优良的原辅材料是制作优等产品的外部保障,那印刷企业的内部管理就是确保制作出优等产品的关键因素。因为,最好的外因也要依靠内因起作用,没有了内因的保障十分可能就是增加浪费。
  在强调质量是企业生存基础的今天,应该说家家企业都十分重视质量管理工作,也都有着一套符合本企业特点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而且,在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通过了ISO9000的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论证。在这中间,十分重要的是一丝不苟地按照质量体系要求办事,而不仅仅是把论证当作企业在社会上承揽业务的一张幌子。
  印刷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的关键是管理人员各负其责,负责质量管理的专门部门更要把把握产品质量作为自己工作的第一要务,紧绷产品质量这根弦。印刷企业制作一项产品,要经过相当多的工序,任何一项工序出现意外都有可能造成产品质量受损,前功尽弃。如果说企业行政领导是整个企业质量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那各部门的领导就是本部门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只有环环紧扣,才能避免出现质量事故。
  为了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企业内还应该坚持做到赏罚分明。我们当然期望杜绝事故,但在生产中,因为内外因素交织稍有疏漏依然可能发生事故,在事故发生后,除了尽快做好善后,重要的是举一反三,避免再犯。一个企业和一个人一样,存在于世不可能不犯错误,但最忌讳的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这既是没有长进的表现,也是企业经营者管理不到位的表现。
  在强调质量管理的时候,必须把创新中发生质量问题与正常生产中发生质量问题区分开来。企业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重要的是敢于创新,做一件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产品,肯定会碰到事先已经预料到或事先未曾预料到的问题,也会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但决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去搞创新。对创新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领导应该持宽容的态度。
  五、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才是确保产品质量的根本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强调的是过程管理,是把事故杜绝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而不是像传统的质量管理那样更多地强调事后检验。既然是强调过程管理,那参与生产的每一位员工的质量意识就是杜绝事故的关键。所以说,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让每一员工都把质量作为自己工作的生命线是确保产品整体质量的关键。用这样的语言来强调每位员工对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可能谁都不会反对,最为重要的还是在于落到实处。
  试想,如果每位员工都充分重视产品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事故的机率自然就可以大为降低,每位员工都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问题预防在发生之前。如果每位员工都充分重视产品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当发生事故,他们也会及时采取措施,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如果每位员工都充分重视产品质量,在发生事故以后,他们就懂得总结经验教训,就可以杜绝以后再犯同类型的错误。
  要搞好一个企业,靠的是全体员工,是他们在为企业创造财富。做领导的是要学会向他们借力,当然,换一句话也可以说作:要善于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样,如果质量管理不到位,让企业走上死亡之路的也将是员工,企业的“企”本来就是“人”走工厂则“止”,只要他们失去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憧憬,生产骨干流失,企业就会由衰败直到走向衰亡。
  总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员工是产品质量的保障因素。上游单位与印刷企业的共同努力是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我们应该重视产品质量,我们更应该尊重并重视我们这些为了产品质量在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员工。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