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 > 精英学堂

“六招”应对生产成本上升

时间:2010-09-21 20:24:51来源:科印网作者:潘晓东

  生产成本持续上升是不以企业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这既有为改善劳动者生活、工资性开支呈刚性上涨的因素,也有生产用水电煤气及其它原辅材料价格伴随着劳动力开支的增加及资源走向稀缺必定不断攀升的因素。成本的上升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利润。
  就传统印刷而言,在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的现状在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提高印刷工价,让客户承担增加的成本,无疑难度很大,但企业依旧应该说明缘委积极争取。与此同时,现状也逼着企业必须继续在内部挖潜上下功夫。
  下属“六招”可以帮助企业缓解这一矛盾,消化掉部分增加的生产成本。
  第一招:在调整人员配置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产出上下功夫,以高效率来应对生产成本的上升。
  在生产成本中,固定资产折旧是一项基本费用。生产效率越高,这块成本的分摊相对就越低。因此,努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是应对生产成本上升的一项有效措施。
  事实上,在印刷工人的人均产值上,我国与美、日等发达国家间的差距还很大,我国印刷工人的现有劳动生产效率并不算高。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在提升人均印刷产值上就大有潜力可挖。
  按至今能够找到的2006年的中、美、日三国印刷工人年人均产值数做比较:我国印刷工人的年人均产值是1.45万美元(该年我国的印刷工业总产值为4000亿人民币、从业人数350万,按当年的1美元兑换7.9735元人民币计算),这一数字大致是美国印刷工人当年人均产值的十分之一(9.21%、人均15.71万美元)、日本印刷工人的二十分之一(4.6%、人均31.25万美元)。当然,这中间有着设备自动化程度上的差距,但同样也有着用工人数、开机速度上的差距。
  以我在日本看到的情况为例,商用轮转印刷机在日本是5人操作2台机器,我国则普遍采用7人操作1台机器,两者间的差距是14比5。在开机速度上,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油墨预调软件,从上印版到完成调试的时间较短,调试完成后即满负荷投入正常生产,我们国内还普遍难以做到。高价引进的高档生产设备不能做到满负荷运行无疑是一种浪费,当然也加大了生产成本。
  为了应对生产成本的上升,印刷企业应该在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适当减少人员配置上做文章,努力提高单位时间里的有效产出,据此摊薄固定成本,也帮助消化掉部分增长的成本。
  第二招:在努力降低材料消耗上下功夫,以低消耗来应对生产成本的上升。
  除了提升生产效率以外,降低原辅材料及水电煤气的消耗也是应对成本上升的有效措施。因为,降耗就等于减少了生产中的直接支出,也可以看作是部分地控制住可变成本。
  降耗工作应该紧紧抓住以下二个环节:
  一是把住进货关,通过比价采购努力降低原辅材料的购买成本。现今的市场,进货渠道众多,从不同的渠道进货,价格大相径庭。中间环节越少,理所当然地进价就越低。大企业之所以竞争力较强,除了具有规模生产能力以外,集团采购容易获得低价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即使是设备养护中的零部件采购,一样的进口部件,直接从市场上购买与向设备供应商购买,其间的差额十分巨大。货比三价,严控进货价格是采购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控制生产过程中可变成本的关键。
  二是严控生产中的材料消耗。企业的奖罚既应同产、质量挂钩,也应同材料消耗挂钩。一线员工牢固树立起降耗意识,在生产中就会千方百计地减少消耗。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平时的点滴节约,一年下来就是一笔可观的大数。一些降耗工作做得好的单位,甚至已经做到员工就餐时间息灯关机,降本就是从这样的细抠出来的。
  第三招:在调整企业的设备配置、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运用新技术上下功夫,以高科技、精细管理来应对生产成本的上升。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设备在降本增效中的作用不可小覷,这里所说的设备,除了硬件还包括软件。所以,为了有效应对已经发生、并且不可避免地还将继续上升的生产成本,企业应该利用眼下人民币升值,国家对部分设备进口又给予一定的关税减免政策,在调整设备配置、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运用新技术上下功夫。
  提升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采购时速相对较快的印装设备,是提升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印刷工价不可能很快得到回归的情况下,提高了设备的时速,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就意味着单位时间里生产产量的提高与加工产值的增加。当然,设备的更新改造也会带来折旧成本的提高,企业在实施技术改造前应该对业务来源、盈亏平衡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有一个清楚的分析,避免发生顾此失彼的状况。
  近几年,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软件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些软件的运用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能、降低损耗发挥的作用巨大。为了降本增效,企业应该关注新技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应该积极地采用新技术。CTP出印版取代了传统晒版可以提高装版速度,减少调试时间。CIP3、色彩管理在生产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完成油墨预调,大大降低调试过程中的纸张消耗。在大型设备上安装自动跟踪装置,既可以保证设备高速运行中的生产质量,又有效避免了浪费。“科技也是生产力”,在技术飞速进步的今天,有实力的印刷企业结合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大力开展技术改造无疑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最有效途径。
  第四招:在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上下功夫,以提升产品的毛利率来应对生产成本的上升。
  低价竞争往往发生在低附加值的产品上,因为粗放的产品必然带来竞争者的众多。反之,高附加值的产品,具备制作能力的企业相对有限,竞争就没有像粗放产品那么激烈。即便有企业跟进,消化吸收相应技术也会有一个过程。因此,努力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提升精细产品在全部产品中的比重,既可以增加企业的营销收入,又可以减少竞争对手,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知名度,我们应该向这一方向做努力。
  我们知道,销售价格等于成本加利润,因为产品的档次较高,售价较高,在刨去成本以后,产品的毛利相对就高。在快餐领域,汉堡、披萨的售价大大高于国内的大饼、油条,如此,洋快餐的产品附加值就高,他们的盈利水平自然也比我们国内的传统早点来得高。与此同时,他们还不断推出新品,大做广告,在营销上做足文章。我们印刷行业应该从中得到启发,在工艺开发上做文章,在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做文章,以新品吸引购买者的眼球,以新品提高产品的售价与附加值。
  产品的毛利率高了,消化原辅材料价格上涨的能力自然也就强了。
  第五招:在控制人员上下功夫,以减少无效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工资性支出来应对生产成本的上升。
  工资性开支是成本中的刚性支出,而且呈现快速增长之势。随着社会保险工作的日渐规范,企业介缴的比重也在日益增加。因此,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一线员工和管理人员,按照实际需要安排员工加班,既可以减少开支、又可以提高效率,也是保障员工身心健康的表现。
  按照需要配置一线工人,当然有助于提高我国印刷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按照实际需要配备管理人员,既可以降低管理费用,也可以避免人多可能导致的扯皮多、推萎多现象。所以,小到企业、大到国家,都应该注意合理配置人员,不能总是走一条为加强管理,不断增设部门、增加人员,而当人浮于事,需要压缩开支时,又强调走精兵简政之路。
  必须指出的是:管理本身并不创造财富,管理费用最终是要通过消蚀毛利来加以消化的。做好管理工作的度是:满足管理工作的基本需要。就像产品质量是依靠生产工人的责任性来把控的,而不是依靠管理人员的跟踪来提高的。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企业一方面要努力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准,加强管理,另一方面,要在保证管理到位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少设人多办事。减少管理人员能有效地帮助企业降低支出。
  事实上,在互联网、局域网已经普遍在企业应用的情况下,运用ERP替代人员管理有着诸多好处,电脑统计比人工统计来得快速并准确,通过预先设置,许多相关数据可以即时得到,帮助我们分析了解一段时间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便于企业有针对性地解决。用电脑替代人脑有助于减少管理成本。
  第六招:在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上下功夫,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以“爱厂如家”的精神状态来应对生产成本的上升。
  “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人在生产力中又“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因为人是有思想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何,员工的精神状态如何与工作效力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为了做好工作,强调员工要树立爱厂如家的精神,与企业同心同德应对困难致关重要。
  在计划经济年代,工人的收入有限,但员工发扬当家作主的精神,发挥聪明才智,开展技术革新,创造出很多奇迹。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物质财富是丰富了,但员工爱厂如家的精神少了,金钱意识多了,在有些企业,甚至出现混加班、夜间作业睡觉、出工不出力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显然影响着企业的工作效率。因此,企业在改善员工生活的同时,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样是必要的,思想教育依然是企业不可或缺的法宝。必须让员工明白,个人收入的高低取决于单位的经济效益,取决于员工自身的付出。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企业因为生产成本上升,失却了盈利基础,员工增加个人收入的愿望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
  面对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上述“六招”能够帮助我们消化掉部分成本。当然,我们更期盼政府对低收益的行业能够提供减税政策,通过降低税收为员工增资提供可能。
  在上述六条措施中:开展设备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是根本,是开流;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管理成本是节源;努力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是社会发展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企业赖以继续向前发展原动力;而提高员工的职业精神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因为是他们在为企业创造财富。作为社会一员的单个企业,可能无力去改变社会,但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决定自己企业的命运。
  让我们行动起来,主动地去应对成本上升带来的挑战。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