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联强EMBA】知识与常识

时间:2008-03-18来源:科印网作者:杜书伍

  在知识经济时代惠普,对知识的追求成为个人、企业普遍的认知与渴望。知识之外,还有一个名词是常识,两者差异仅在相对的普遍性不同而已,常识是大多数人都知道,是每个人必备的基础中国印刷企业强,而知识却只有少数人才懂。因此,掌握知识的少数人得以凭借知识来产生差异,创造出个人难以被取代的价值;在一个行业当中营运的企业可能很多,但是却只有少数的企业能占有独特的市场地位,其原因也在于展会,能够运作的公司都拥有该行业内的常识,但只有少数公司拥有独具的知识(亦即know how),于是产生竞争力的差异。

  所谓隔行如隔山,某个行业里头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对业外的人来说陕西北人,往往都是非常特别的知识。一个刚入行的新鲜人,从业外走进业内,只要稍加用心,通常都能快速地大量吸收业内的常识,但这些常识对这个新鲜人而言承印材料,却往往看起来都是知识(因为他是以业外的角度来看)。事实上,在某一项专业里头,几乎有百分之八十都属于常识,该领域里头的每个人都会,只有最后的百分之二十政府政策及监管,才是真正的知识。而一个刚入行的新鲜人,很可能前两年所学到的都只是该行业的常识。但是,有些人在学到了业内的常识之后,却误把常识当知识,觉得自己已经懂很多了耗材,已经是专家了,不知不觉中开始自满,停止了持续钻研成长的脚步,能力因此不再提升。这是许多人学习上常有的迷思。地图印刷

  光靠常识的人,犹如只有一招半式行业法规,应付一般性的运作尚可,有时也可以运作得很熟练,但是,针对每一次应用时可能遇到的细微不同,却不见得能精准地拿捏每个环节该使几分力、该如何变通厂商信息,执行起来也就容易有隔靴搔痒之憾,好像做了,却又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如果不能破除这个学习上的迷思,一个人将永远无法掌握专业的精髓,即使经过很长的时间色彩管理,能力依旧停留在初学者的层级,此时再来一位新人,只要稍加训练,就可以很轻易地把他取代掉。柯尼卡美能达

  举例来说,规划促销活动以增加产品销售收购,这是产品营销的常识;但如何针对特定的客户族群精准的规划促销内容配套,使得投入的资源集中用于激发潜在客户的采购意愿,则是知识,这也反映出一位产品经理的火侯与功力。又好比call center的人员,懂得如何与客户适当应对利通,让客户感受服务热诚都只是call center人员的常识;但如何从客户过去的互动纪录掌握客户的采购特性,从客户的语气、用语读出客户当下的采购意愿有多强,或是其面临问题的关键点为何,则是call center人员应追求的知识。上海光华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家公司在长年的经营之下CTP在中国,往往创造、累积了许多独有的知识,成为一家公司最重要的竞争力来源。但由于这些知识是内部相关运作的大多数成员都知道的,在公司内反而成为一种常识,也由于这些知识在公司内很容易取得,因此经常让人轻忽它的价值标准及认证,误把知识当常识,不知深度体悟、善加利用,殊为可惜。字库

  由于知识与常识之间仅是相对普遍性的差别,因此,只要知道某一项知识的人越来越多排版,则这个知识就会变成常识,在行业里头成为运作上的必备基础,而不再是少数公司独具的竞争力来源。事实上,所有的知识都在不断地演变成常识,尤其信息传播工具的发达装订,使得知识演变成常识的速度加快,少数人寡占某项知识的时间随之缩短。在这种情形下,一家公司势必要持续不断地产出新的知识,才能够维持住既有的竞争优势与市场地位,甚至扩大竞争优势。要做到这一点术语,必须从基础环境着手,营造出一个可以不断创造新知识的文化与环境。知识产权

  对一般人而言,个人独立创造知识的难度很高,因此,融入好的文化与环境爱克发,在集体激荡之下加速汲取知识,并且共同创造知识,成为个人维持竞争力的关键。一旦无法融入好的团体,甚至脱离好的团体,吸收新知的机会便相对减低RIP,很容易就丧失优势,此为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的每一位工作者容易忽略之处,值得格外注意。设备操作


杜书伍专栏

总访问量:68048 更新时间:2011-04-18 14:27:37

单位:联强国际;职务:总裁兼执行长
简介:杜先生首创销售、配送、维修三合一的创新经营模式,在杜先生的领导下,联强国际集团已成长为亚太最大3C通路商,名列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球IT百强第四位,并获“台湾十大国际品牌”、“台湾最佳管理企业”等殊誉,杜先生个人也被推选为“台湾信息产业开拓史十大关键人物”。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