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朱敏:华联印刷的十年之思

时间:2012-09-09来源:科印传媒《印刷经理人》作者:王洋
  2012年8月17日下午RIP,颐和园文昌院,法国巴斯蒂安家族的展品第一次来到中国。
  在古色古香的颐和园办国外收藏展,精心打造一个露天的西式小型餐酒会,让文化艺术与印刷技术充分地碰撞融合……正如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联印刷”)董事总经理朱敏所说,“华联总是能做到那些看似完不成的事”人民币,这也是她为企业成立十周年写下的一个闪亮注脚。
  值得一提的是,华联印刷为纪念本次收藏展,特别制作了《艺术文化再现——法国巴斯蒂安家族艺术收藏展》精美画册,并一手完成从前端策划、专业拍摄、排版制作、调频印刷到装帧制作的全部工作。画册中,绘画、瓷器、雕塑、银器、版画、挂毯、古书等艺术珍品宛若真实再现覆膜,展示了华联印刷精湛的艺术品画册复制工艺,以及忠实彰显艺术品灵魂的能力。
  如果您手头有本画册,不妨翻开那绒面纯手工装帧的封面,领略一下16~19世纪、跨越400年的108件经典艺术藏品,让思绪短暂驰骋在欧洲大陆设备操作,涤荡心灵,陶冶性情;同时也让我们一起翻阅“华联印刷的成长史”,分享一下这家印刷企业的成长故事,汲取奋进的力量……|CTP

  加速发展赢先机
  “十年前的今天,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印刷商巡礼,迎来了华联印刷盛大开业的庆典,816这个吉祥的数字就成为留在华联人心中永远不会磨灭的记号。”朱敏回忆起2002年8月16日华联印刷正式开业的日子,动情地说。
  自此开始,销售收入从1.5亿元提高到4.2亿元,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包装装潢,华联印刷这10年是“加速起飞的十年”。
  非典型“起飞”
  提及华联印刷的高起点,不得不追溯到它的成立背景,在华联印刷的宣传册上有这样一句话:“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是中国加入WTO后政府批准设立的最大的、综合性的、现代化的中外合资印刷企业。”朱敏强调,“这句话并不是吹牛,能在当时一下子投资2个亿色彩管理,不惧未知的风险,真需要点儿远见卓识。”
  华联印刷成立之初的一方股东是中国印刷总公司,一方股东是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前者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感到自己开始落后,产生了引进外资建立一个管理、技术、设备都先进的标杆性印刷企业的想法;后者在深圳发展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整合,谋划布局在北京的发展蓝图。双方一拍即合,经过一年多的谈判,于2001年达成了合资兴建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的协议,从此拉开了华联印刷快速发展的序幕。裁切
  随后,华联印刷也开始了一段“非典型”探索之路色序,成就了这家企业的高速度。
  据了解,华联印刷的建设速度创造了北方印刷企业建设的纪录。从破土动工到设备进厂历时仅11个月。面对一座现代化的工厂从无到有,巍然屹立,当时参观的媒体眼见如此规模,直呼“不可思议、了不起”。
  这似乎只是华联印刷光鲜的外在。因中华商务北上战略的需要RIP,第一批被派到北京、提前开始进行市场开拓、组建营销团队的朱敏深知,华联印刷的速度怎会只体现在厂房建设上?当时他们集中精力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在本已竞争激烈的北京市场上站稳脚跟—华联印刷一改许多企业工程完工后才开始跑业务、找市场的传统,在工厂动工不到3个月便建立了市场及营业部,做足快速生产的准备。
  2002年后四个月,华联印刷在试生产期间便完成销售收入4000余万元。
  总结成功原因时地图印刷,朱敏特别强调,“华联印刷赶上了好时期。”当然,其中也离不开华联印刷过硬的印刷水平和产品质量,其“对北方地区印刷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进作用”。她介绍覆膜,当时在北京,出版社喜欢将业务拆分,印刷、装订、包装……分别找到不同的企业,“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北京没有非常大规模的印刷企业,另一方面也是防盗版的一种手段。华联成立后包装物流,很感谢客户的信任,他们把一整套活给我们做,我们也不负众望帮客户降低了成本。”数码印刷
  2003年1.5亿元,2004年2亿元,2005年2.5亿元……2011年4.2亿元商业轮转在中国,2012年即将突破5亿元,10年间,华联印刷不断刷新着自己的销售业绩,用行动证明着自己的实力。
  品牌文化驱动
  如果说,这10年来华联印刷仅仅凭借速度报纸印刷,似乎无法这样地深入人心,同行、客户、媒体更多地记住了华联印刷的品牌文化标签
  走进华联印刷的厂区,无论是绿意盎然、仿若列队欢迎、象征其与客户友好往来的“纪念树”,还是办公区内一幅幅艺术展品、著名的08008咖啡厅,以及“升旗仪式”、“企业歌”等“文化现象”包装材料,无不昭示着华联印刷的“人文品牌”。
  其实,早在企业创立伊始,华联印刷就引领了北方地区的海外市场,成为“此地区印刷行业中,第一家大规模做海外业务的公司软包装,树立起一面重要的品牌旗帜。”而肩负此担当的,正是相貌温婉、外形消瘦的朱敏。当然,她能如此驾轻就熟,还要感谢上级公司中华商务对她的栽培。收纸
  1997年3月,香港回归的前夕包装设计,朱敏由于在中华商务两年来工作表现优异,获得了难得的去香港培训的机会,但她坦言,“刚到香港,心理落差特别大。”的确机构/组织,他们这批培训员工的生活环境与内地人勾勒出的“购物天堂”相去甚远,住在老旧的狭小房子里,临着马路,忍受夜晚的车水马龙,甚至常常有“失眠”相伴……同行的一批人中色序,不少人闹了情绪,甚至有人中途返回深圳了。朱敏心里当然也很难受,也动摇过,但是在内心中,她告诉自己媒体,“既来之,就要坚持住,努力去适应”。
  有乐观的心境,有领导的支持,朱敏“拼了”。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耗材,朱敏在回深圳前,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海外业务流程。但令她有些悻悻然的是,“回深圳后,这块业务内容就搁浅了,需要继续做国内业务。”
  直到2001年软件,朱敏作为骨干力量来北京开拓市场时,她又兴奋了,因为“机会来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在中国北方有着地缘优势的海外客户直接找到华联印刷,展开了全方位合作。随后,华联印刷也开拓了欧美等主要海外市场。
  身为填补北方市场海外业务空白的急先锋包装防伪,朱敏深感自豪,她既兴奋于自己能帮助华联树立起一个品牌旗帜,同时也欣慰于能为印刷行业培养一批海外人才,“尽管有些人已经离开华联,成为‘竞争对手’秋山国际,我并不介意,反而很骄傲,因为无论在哪里,大家都是为中国印刷业做着贡献。”在华联印刷,朱敏经历了全面的历练与提升凹印,几乎每个岗位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凭借着勤奋和好胜之心,她画上了一个又一个完美的句点。其他
  秉承中华商务的优秀传统,华联印刷从成立之初就专注于精品印刷,以质量为先票证印刷,以人为本,讲求诚信经营,并将打造独树一帜的企业品牌形象,作为其抓住客户的战略。“管理要创新,环境要更新”个性化印刷,华联印刷通过每年内部环境的更新变化,确定一年一度的管理主题—质量年、成本年、精细管理年、技术提升年、素质提升年、奥运健康年、精品工程年、品牌提升年……华联印刷就是这样循序渐进、思路清晰地发展着,而这每年主题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强大奠定基石。
  在华联印刷工作的员工,都会释放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豪感。今年年初,在华联印刷领导、员工代表与书法家畅谈历时2011年一整年的“以‘德’为本”书法展时爱普生,员工郝国良就曾表示,“我最喜欢悬挂在公司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幅书法作品,因为它是华联人内心的共鸣。十年发展创品牌、建团队,持续攀登个性化印刷,是因为我们始终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镌刻在我们团队的旗帜上。”
  此时,在企业成立十周年之际,华联印刷不忘借此机会为行业、为内部员工继续奉上文化盛宴。从4月28日开始,持续近两个月的“文化艺术专家讲坛”可谓场场精彩,法国艺术家侯思分享了他的艺术世界图像处理,汉声文化黄松永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高润喜解析了艺术生活……出版印刷
  “跻身北京市书刊印刷前三甲,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均在全国名列前茅;获得多项政府的荣誉和奖励;屡次荣获美国印刷工业联合会奖等多项产品质量大奖;获得多项促进管理提升的认证,成为国内首批获得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的印刷企业……”华联印刷被一项又一项的荣誉包裹着,而这背后是企业将文化融入经营理念,打造竞争的软实力的体现印刷设备,其品牌力量越发地势不可挡。

  直面减速塑强企
  华联印刷有个很有趣的传统,就是每位进入到企业的员工都会有专属于他的一个编号,如果有人离开,这个号码并不是分给继任者,而是作为空缺质量控制,继续被保存着。每次同事聚会吃饭,大家都喜欢报上号来,甚至有同事开玩笑,“建议拍卖靠前的号码”。
  也许在外人看来,这数字毫无意义数码印刷,但是对于华联人来说,它仿佛是系着自己与企业的一根线,这数字甚至蕴含着企业的历史。现如今拥有720多名员工的华联印刷只发放了1000多个工号,这也意味着10年来华联印刷保持着稳定的员工队伍。如果硬要比拼一下数字,那么如今包装印刷,朱敏的“华联5号”当之无愧是企业最靠前、最具价值的号码。印刷设备
  2010年9月,“华联5号”朱敏,正式接任华联印刷董事总经理一职,而此时她面对的却是一个“产能已经饱和的企业”,到底该如何实现它的增长?这确确实实是个不小的难题。
  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数码印刷机,朱敏具备强大的抗压和应对能力,仅仅用八个月就给出了令人兴奋的答案:2011年前五个月,销售收入实现同比13%的增长……
  “从99到100的创新”
  “说到创新,很多人都以为是从无到有的创造,这确实很难。但是油墨,我所说的创新,是从有到优的创新,是从99到100的创新。”朱敏给出了她对于创新的定义,这正是华联印刷实现新一轮发展的“理论基础”,也是在国际国内大环境覆膜,以及企业自身都面临减速发展的情况下,成功实现突围的关键。
  当然,这个创新理论的提出,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北京银牡丹安全印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牡丹”)从顺义搬迁至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即华联印刷的2期所在地。
  至今朱敏回忆起那段经历PS版,都不得不承认“2010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一场必须完成的艰难战斗。”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地缘优势、资源整合的便利性,向总公司提议银牡丹搬迁的不是别人,正是2009年9月新上任银牡丹总经理的朱敏。让她始料未及的是分切,建议被采纳没多久,她就再被委任为华联印刷总经理。立体印刷
  一边肩负搬迁重任,需要处理人员、财产、资产各项事宜,一边承担企业经营压力,挑起扭亏为盈的重担字体,几近崩溃的朱敏也曾哭过,但她知道释放过后,还是要用行动证明自己—擦干眼泪,踏踏实实干事情。无数次,她奔波于顺义与亦庄之间。最困难的时候是2010年10月那一整个月包装贸易,为了追赶搬迁的进度,为了资产和人员的安全,她没有休息过一天。
  成功搬迁后,朱敏的注意力终于可以聚焦在整个厂区了,并顺利完成副总经理到总经理的角色转变。2011年春节过后数码印刷机,华联印刷便制定了“资源整合、提升管理、创造价值”的公司经营管理方针。
  到底该如何理解“资源整合集约发展”?朱敏解释道,充分利用各企业内部、外部的各项资源,如客户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公共关系资源等,扩大市场,扩大业务范围印刷设备,延长产品链或者服务链,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企业的利润就可能会从制造业的环节转移到服务业的环节。同时,还会重塑客户关系,增加客户和企业的粘度包装印刷,也不失为创新的一种模式。
  而反观华联印刷与银牡丹,一家是从事高档书刊印刷的企业,一家是从事防伪票据印刷的企业,看似不相关的两个企业,却也有可整合之处。“通过两大业务的整合印前设备,将为华联带来新的提升机会,在书刊印刷中应用防伪技术,一下子让华联在同行中有了差异化竞争的资本,而对于银牡丹来说,华联优秀的精品印刷数字印刷机,让他们有了给予客户增值服务的机会。”电子监管码
  在华联印刷的“创新案例”中,除却其与银牡丹的整合外,朱敏介绍,企业还可以通过技术升级使服务升级,做到与众不同;也可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电子监管码,积极响应政府加速推行绿色印刷的号召等。
  “省钱大作战”
  当中国经济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大棋局中的时候,它不免会受到国际金融风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挑战。2012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首次提出将国内GDP增速下调到8%以下,“稳中求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旋律。鉴于这样的市场环境,企业也必须适时调整政策光盘印刷,变快速增长为稳步增长,不要片面追求企业的“大”,更要造就企业的“强”。
  2012年2月,新年刚过,华联印刷就进行了一项主题为“开源节流按需印刷,融合创新,加快转型”的誓师动员大会,以此为新一年的工作主题和方向。一个月后,华联印刷举行的“开源节流合理化建议”评选揭晓,员工提出的9条建议被采纳EFI,其中“‘仅暂停使用史村变压器’一项,就为企业节约成本7万元。”
  尽管一系列“省钱”活动,帮助华联印刷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作为一家处于发展中的企业,华联印刷还是不吝适当的投入喷墨印刷,2012年5月22日,其新购置的第四台高斯商业轮转印刷机正式投入运营,这无疑提升了华联印刷的生产能力,并大大缓解了其产能过于饱和的状态。裁切
  接下来,华联印刷还会将主要精力继续放在提升管理上。
  首先承印材料,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朱敏指出,“向管理要效益”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体现在企业细微的日常管理中。”就拿华联印刷的储运来说,2012年,华联印刷和银牡丹都接到了中国移动的订单业务数码印刷在中国,既然是同样的客户,朱敏的考虑就是能一次运输到位的,就不要分别运货,造成浪费,于是艾司科,公司做了适当的协调。除此之外,集中仓储、集中办公等管理方式的改变也为公司带来了切实的效益。
  其次,变经验管理为数字化科学管理。“所谓科学管理,就是要用数字说话,无论大小决策认证,在充分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做决定就能减少失误,减少重复建设,减少浪费。”身为女性经理人,朱敏坦陈,“最看不得的就是浪费”数字出版,因此,平时温柔贤惠的她,在面对员工出现这类问题的时候,也是非常严厉和强硬的。让其感到欣慰的是,“华联印刷这两年坚持数字化科学管理打样,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员工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进一步提高了能力。”
  再次,充分利用IT技术。“最好的公司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善于利用最新的信息化成果”。华联印刷会运用信息管理的成果对企业进行改造,从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决策管理等各个方面科雷,通过效率的提升来实现成本的节约。“ERP、数字资产管理、网上营销、微博营销都会成为提升管理、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数码印刷
  尽管华联印刷已经践行“向管理要效益”一段时间了,身为“一把手”的朱敏在2012年5月参观德鲁巴展会期间,走访大型的传统书刊印刷企业和数码印刷企业后,还是对中外企业巨大的差距有着深深的危机感,同时雅昌,她提出的“提高生产效率,从事书刊印制的印刷企业必须思考转型和创新的问题,数码印刷公司显得更具活力和开放性……”几点感受,正是国内印刷企业可以借鉴的发展方向。
  “发现商机,多元发展。企业如果有能力、有资金就要充分思考未来的发展包装贸易,寻找新的项目、新的机会,以求更早寻觅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企业不能停止探索的脚步。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决策者对技术的洞悉,对市场的敏锐触觉特种印刷,对风险的控制,对成败的心理承受力。”朱敏作为企业的舵手,为华联印刷今后的发展定下了基调,也对自身提出了高要求,相信懂得居安思危的华联印刷能够开辟一番新天地。
  华联印刷这十年的成长轨迹柔印,是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重读它的历史,展望它的未来,正如翻阅印刷业的发展史,愿我们驻足短暂品读的同时印刷商巡礼,可以有所悟、有所获。喷绘机



  解码女帅养成记
  她是永远的“华联5号”,她是华联印刷的女帅朱敏。
  朱敏从小就是个要强的姑娘。6岁就早早上学的她,在学习上从不懈怠;但她也是个爱哭鼻子的丫头,“考试考不好就哭鼻子,惹得老师都不敢说话可变数据印刷,回家也哭,还不吃饭”,心疼孩子的父母实在没辙,只能动用“武力”来让她好好吃饭。
  就这样倔强地成长着,对自己严格要求着字库,1988年,年仅17岁的朱敏,顺利考入中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成为班里最小的大学生。
  大学也曾短暂放松过,但很快包装安全,她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努力学习,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被顺利保送到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1995年,对朱敏来说,是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质量控制,有两条路供她选择:“到中华商务上班”、“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她丝毫没有迟疑地选择了前者,开始了她与印刷的17年“牵手”。事实上,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像朱敏这样从事销售工作的高学历人士并不多,而置身其中的她想法很单纯柯达,“我要尽快学有所成,不能身为一个研究生被人家笑话”。
  初到销售工作岗位的朱敏对于订单一窍不通,这是她所不能接受的,“我必须主动学习,尽快补充知识”。每每有疑问时包装印刷,看到做销售的同事非常忙,不好意思打扰,她就索性拿着单子直接去车间问,碰上工人折蓝纸,她就帮忙折海德堡,虽然偶尔帮着打打下手,但很快,朱敏就把自己的销售工作摸了个门儿清。而且这段时间的“第一线积累”也让她对工厂的印刷流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包装贸易
  事业起步后,朱敏也从未放松过:中华商务第一个内地经理、第一个开拓海外业务的人、第一个肩挑两家公司的女老总……她用行动证明着自己的拼搏精神,“不比别人聪明加网,但绝对比别人用功、坚持”。
  如今,工作于她已经不是负担,而是乐趣,是有挑战性的任务,可以从中体味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一次折页,某个活动找到朱敏担当分论坛的主持人,起初朱敏由于工作太忙想推掉,但实在是盛情难却便应了下来,骨子里不服输的性格驱动着她,“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
  于是色彩管理,朱敏开始理清做事的思路:既然不了解嘉宾,就要给每一位参与论坛讨论的经理人打个电话,聊聊他们的关注点、兴趣点,特别要避开敏感话题……这次交流后,朱敏做到了心中有数标签,并清楚该如何引导同行谈有兴趣的话题。这就是朱敏,“一个喜欢找寻到工作乐趣”的女性经理人,“即使工作非常繁重的时候,我也觉得做任何事都是非常快乐的,哪怕是把地扫完了原稿,都觉得很开心、很有成就感;相反,如果你过多地考虑到压力,就会有抵触情绪,所以,心态对于成败非常重要。”
  工作之余分色,朱敏在生活上也会每年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新的任务,比如去年她学会了游泳,今年开始补充英语知识,她告诫自己,任何时候都要不自满加网,都要加强学习,每年进步一点点。德鲁巴
  在事业上享受着快乐的朱敏,在家庭上也收获着幸福,她感慨道,“管理企业确实不容易色彩管理,但是我有坚强后盾,就是‘助我向前冲’的婆婆和经常让我冷静思考的先生。”当然,还有给她创造着源源不断喜乐的6岁女儿。“女儿跟我性格太像了,很要强、很乐观、不服输。但如果有东西学不会,她也哭。”朱敏畅快地笑了。
  在宝贝女儿急哭的时候政府政策及监管,朱敏会既感甜蜜,又不失担忧地对女儿说,“你这还颇有点儿妈妈当年的风采呢”。


朱敏专栏

总访问量:56945 更新时间:2018-03-07 09:58:11

现任职务: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北京银牡丹印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教育经历:
1995年中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硕士
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工作经历:
1996~2001年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文员、营业经理
2001年至今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总经理
北京银牡丹印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我的座右铭: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